原发性肝癌的螺旋CT扫描的临床诊断价值

时间:2022-10-03 11:42:26

原发性肝癌的螺旋CT扫描的临床诊断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的螺旋CT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2例经临床及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肝癌临床表现。结果112例共发现164个病灶。平扫呈低密度或等密度;肝动脉期91%强化,9%无明显强化;门脉期76%呈低密度或稍低密度,病灶密度呈“速升速降”的变化特点。结论螺旋CT双期扫描可充分反映原发性肝癌的特征,对肝癌的检出和定性准确率的提高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肝肿瘤螺旋CT诊断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1)12-0031-02

以往常规CT扫描时间较长,很难抓住全肝的动脉期,定性诊断有一定困难。近年来出现的螺旋CT,扫描速度快,一次注射造影剂可获得全肝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像,提高了肝癌的检出率和诊断的准确率。现对112例原发性肝癌的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表现进行分析,旨在探讨原发性肝癌的螺旋CT扫描的诊断价值。

1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1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男性58例,女性54例,年龄31~73岁,平均年龄58岁。临床表现:发热、咳嗽、胸痛、胸闷、消瘦、黄疸、肝掌、蜘蛛痣、腹部包块、双下肢浮肿及排尿困难、肝区刺痛、钝痛或胀痛等。肝脏触诊增大50例,其中触及结节肿块18例;表面抗原阳性78例,B超均诊断肝癌或肝内占位性病变。

1.2 扫描方法

患者空腹,于扫描前30min口服13%泛影葡胺600ml,充盈胃、十二指肠和小肠。于扫描前再次口服13%泛影葡胺200ml充盈胃,采用西门子Esprit型螺旋CT扫描机自肝顶至肝下极以10mm层厚,10mm层距平扫,然后用高压注射器经前臂静脉注入80ml~100ml优维显(300mg/ml)行螺旋CT肝双期扫描,注射速度3ml/s。延迟扫描时间:肝动脉期18s~20s,门静脉期50s~60s,其中25例延迟至平衡期240s扫描。扫描层厚3mm~8mm。

2结果

2.1 CT所见

本组112例均进行CT平扫和双期扫描,其中巨块型68例;单发右叶占位40例,左叶18例,左右同时累及10例;弥漫性病灶14例;多发性结节10例;单发小结节8例。4例有肝门及腹腔动脉周围淋巴结增大,8例肝门静脉内见癌性栓子,腹水8例。68例巨块型原发性肝癌特点:肿块大小5.1cm×6.1cm×7.3cm~12.1cm×11.3cm×9.7cm;多为单发的大块状低密度或等密度影,瘤体中心可见更低密度影;6例主灶周围见大小不一的卫星灶多枚,其密度与主灶相似;4例门静脉癌栓,且有门脉高压表现,即血管迂曲、脾大、腹水等。14例弥漫型原发性肝癌特点:肝内广泛、弥漫分布的小结节影,肝表面凹凸不平,形态不规则,肝裂增宽,腹水、脾大,其中4例伴门静脉癌栓。5例多发结节型特点:3cm×3cm×2cm~0.2cm×0.3cm×0.23cm,呈左右叶多发大小不一的结节。8例单发小结节特点:分别表现为低密度灶和等密度灶,肝脏大小、形态未见异常。

2.2 肝癌增强类型

本组肝癌的增强方式分为5种类型:均匀高密度34例,肿瘤的密度高于肝实质,密度均匀;不均匀高密度 20例,肿瘤的密度高于肝实质,但密度不均;均匀等密度12例,肿瘤的密度和肝实质相等,且密度均匀,两者不易区分;环行增强12例,不论肿瘤增强程度如何,肿瘤的边缘均呈环行增强;低密度4例,肿瘤的密度低于肝脏实质。

3讨论

螺旋CT扫描速度极快,能在肝动脉期和门静脉期分别行两次或三次全肝螺旋扫描,弥补了一般动态扫描的缺陷[1]。其最大优势就是可以在增强扫描的不同时期进行扫描,充分利用肝脏的双重血供特点和肝细胞性肝癌主要由肝动脉供血的特点来充分反映病灶的CT特征,而且病灶有二次被检出的机会,因而使得肝癌病灶的检出率和定性诊断准确率有明显提高[2]。

肝脏螺旋CT双期扫描,实现了早期的肝脏动态扫描,在肝动脉期较好地显示肝动脉和肿瘤血管。肿瘤血管CT表现为不规则的增粗、扭曲、网状及轮辐状。肿瘤边缘的血管增强常为不规则形,肝动脉期多见,有时肝动脉期及门脉期均可见[3]。

肝动静脉瘘是肝癌血管造影的重要征象[4],而常规CT难以显示。螺旋CT动脉期扫描,门静脉系统提前显影,是肝脏动静脉瘘的主要CT特征[5]。虽然形成肝动静脉瘘的原因很多,值得一提的是较小的肝癌亦可形成肝动静脉瘘,小肝癌结节在动脉期因等密度而漏诊,出现肝动静脉瘘应高度提示肝细胞癌,而其他肿瘤出现此征象很少见[6]。

肿瘤的环形强化是肝癌假包膜的增强方式,其血供来自小叶间动脉的新生肿瘤血管,门静脉分支并不穿破包膜内的肿瘤结节,但受压被推移。因此动脉期能显示有新生的肿瘤血管的假包膜部分呈细线样薄环,本组3例均有此表现,门静脉期还包括受推移的门静脉分支和受压的增强肝实质,所以环影增厚。肝细胞癌出现实质早期异常增强多伴有门脉癌栓。门脉癌栓以门静脉期显示为佳,表现为门脉内充盈缺损或不充盈[7]。

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能充分反映肝癌的血供特点,可为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提供更多可靠的信息及病变特征,肝动脉期扫描在病灶的检出和定性方面有重要作用,结合门静脉期扫描可进一步提高肝癌诊断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 朱锡旭,陈君坤,卢光明,等.原发性肝癌的电子束CT增强特征[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02,10(3):176~178.

[2] Chen JH, Huang CL, Hwang JI, et al. Dynamic helical biphasic CT emerges as a potential tool for the diagnosis of proximal arterioportal shunting[J]. He patogastroentrology,1999.46:1791.

[3] 乔颖,马立公,严福华,等.肝癌的螺旋CT表现及鉴别诊断[J].中华肿瘤杂志,2002,22(2):164~165.

[4] 周康荣.螺旋CT[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8,104.

[5] 曹志宏,刘怡文.螺旋CT双动脉期增强扫描在肝细胞癌检出中的价值[J].实用医学杂志,2003,19(9):967~969.

[6] Takahashi S, Murakami T, Kim T,et al.Multidetector row helical CT angiography of the hepatic vessel:separate depiction of hepatic arterial,portal and venous anatomy[J].Radio,ogy,1999,213(3):126.

[7]Murakani T,Kim T,Takamura M,et al.Hypervaseula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detection with double arterial phase muhidetector row helical CT[J].Radiology,2001,218(7):763~767.

上一篇:252例异位妊娠保守治疗的疗效观察 下一篇:介入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实践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