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嫂如母,嫂子照顾智障小叔子60年

时间:2022-10-03 11:35:58

这是一个独特的家庭,家中目前仅有79岁的嫂子和64岁的小叔子两人。小叔子自幼身患脑瘫智障,嫂子自从嫁入这个家庭起,就承担起照顾他的重任。随着公公婆婆及丈夫的先后离世,嫂子更是成为了残疾小叔子的唯一依靠。随着岁月的流逝,嫂子步入了古稀晚年,成家了的儿女要接她去同住安享晚年,但她说:“我走了,你们的小叔咋办?”光阴荏苒,一晃60年过去了,至今这个如母长嫂还在无怨无悔地照顾着生活不能自理的小叔子。她,就是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涧池乡下营村的庹新梅老人。

19岁嫁入一个特困家庭,几十年来作为长嫂一直在照顾脑瘫智障的小叔子

2014年初夏的一天上午,记者来到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涧池乡下营村庹新梅老人的家。老人住在公路旁一户土坯房子里,记者进屋时,老人不在家。只见堂屋里除了几件破旧的椅子等家什和一筐玉米,别无长物。陪同前来的下营村村委会主任刘庭州对记者说:“他在屋里。”记者跨进房间一看,空荡荡的房间里坐着一位年约六旬的老汉。老汉双目无神,一看就知道是位智力有障碍的残疾人。刘庭州介绍道:“他就是庹新梅的小叔子江启贵,被嫂子照顾了60年。”

很快,在菜地里干活的庹新梅老人赶了回来。老人看上去有些瘦弱,听力也不太好。她一放下手中的菜篮子,就开始忙着侍候小叔子。只见她刚进屋就把江启贵牵到大门口,然后端来洗脸水给江启贵洗脸。洗完脸后,她又端来做好的早饭,江启贵接过筷子大口大口地吃起来。为了防止江启贵手里的饭碗掉在地上,庹新梅老人在江启贵吃饭的过程中,一直帮他托住饭碗。

若非亲眼所见,很难相信眼前的一切是真的。但是,庹新梅老人已经这样侍候小叔子60年了。

庹新梅出生于1935年,娘家在涧池乡另外一个村子。她的父母生育了五六个小孩,但最后活下来的仅她一人。1954年,经媒人介绍,19岁的庹新梅嫁给了下营村比她年长一岁的江启书。江启书的父亲是俗称哑巴的“寡子”,母亲是残疾人,他还有一个年仅4岁、脑瘫智障的弟弟江启贵。这样的家庭条件,日子的艰难程度可想而知。起初庹新梅不情愿,然而在那个年代,最终她还是听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嫁到了江家。

庹新梅嫁到江家时,丈夫江启书的爷爷奶奶还健在。随着两个孩子的出生,江家成了一个上有老下有小的大家庭,庹新梅夫妇便是这个大家庭的顶梁柱,他们肩上的负担之重、生活之艰辛,是外人难以想到的。

时光流逝,斗转星移。庹新梅在辛苦操劳中慢慢地老去。几十年间,她作为家中长媳,家里家外尽心尽力操持,和丈夫一起,先后为江家和自己娘家7位老人养老送终,其中包括江启书的爷爷奶奶和江启书的父母。

“没有他嫂子的话,他都死好几回了”

庹新梅嫁到江家时,小叔子江启贵才4岁。由于脑瘫加上弱智,江启贵20多岁时,连穿衣服都分不清前后里外。有时,他还会抡起巴掌猛打自己的脸,脸打肿了都不觉得疼。这样的人自然找不到女子成家,所以,他就一直跟着哥哥嫂嫂生活。

心地善良的庹新梅一直可怜这个小叔子,总是倾力照顾他,一年四季操心他的饥饱冷暖。庹新梅想,自己既然嫁到江家来,便是和江家的人有缘,应该善待这个家庭的所有人。小叔子比自己小得多,就把他当成自己的娃子看待吧!

庹新梅是这样想的,也是这么做的。几十年间,她一直像疼自己的孩子一样,呵护照顾小叔子。1985年,51岁的江启书不幸病故,从此,照顾小叔子的重担全部落在了庹新梅的肩上。尽管丈夫不在了,庹新梅非但没有嫌弃小叔子,反而对他照顾得更细致了。她想,公公婆婆和丈夫都已经过世,留下小叔子这个永远也长不大的“孩子”,自己不对他好,谁对他好?

江启贵年轻时,经常一走一歪地在村子附近晃悠。每到吃饭的时候,庹新梅就会去四处找寻小叔子,然后将他带回家。

江启贵有时候会生病。生病的时候,他自己不会说,细心的庹新梅通过他的饭量等情况能发现端倪,然后请医生到家里给他治疗,直到病愈了,她才松口气。

有一件事,在下营村几乎无人不知。有一次,庹新梅下地干活去了,江启贵在村里四处晃荡。碰巧那天村里一户人家熬了一盆子猪油,放在厨房里。江启贵循着香味摸进了这户人家的厨房,双手端起盆子就“咕咚咕咚”喝了起来。等村民发现时,一盆猪油已被江启贵快喝光了。回到家后,江启贵大小便失禁,而且严重便血,床单都被血染透了。他气息奄奄,乡邻们都以为他这回活不成了,帮忙将棺材都准备好了。庹新梅不甘心,四处替小叔子寻医问药。经过治疗,最终江启贵被从鬼门关前拉了回来。乡邻们都说,是嫂子庹新梅给了江启贵第二次生命。

如今,提起江启贵,村民们众口一词地说道:“没有他嫂子的话,他都死好几回了!”还有村民这样评价庹新梅:“她这样的人太少有!有这样的嫂子,算是江启贵这辈子遇到了贵人!”

拒绝去儿女家安享晚年,担心别人照顾不周不把小叔子送福利院

庹新梅育有两个孩子,儿子江礼海早些年考上了大学,目前在十堰市一家银行工作。女儿江礼娥嫁在涧池本地,夫家离娘家仅1公里。兄妹俩的小日子都过得非常美满。

自从父亲过世后,儿子江礼海就多次要接母亲到自己家里生活。江礼海觉得,母亲苦了一辈子,也该跟着孩子享享福了。可是,庹新梅拒绝了儿子的好意。她对儿子说:“我走了,你小爹咋办?屋里一天不能断人啊!”江礼海只好作罢。

女儿江礼娥离母亲住得近,但母亲去她家次数很少。有时她接母亲去家里吃一顿饭,母亲总是心神不宁,吃完饭马上赶回家。江礼娥知道,母亲是放心不下家里的小爹。

江启贵的情况在涧池乡很多人都知道,乡政府和村干部也曾经想过办法解决这个难题。2011年,当地政府将江启贵纳入“五保户”,按照规定可以将他送到福利院,由国家赡养。村干部找到庹新梅,将这个情况告诉了她。可是,庹新梅拒绝了。她说,她把小叔子从小照顾到现在,都50多年了,一时不让她照顾,她还有些不适应。其实,庹新梅是觉得别人照顾小叔子没有自己细致,她不放心。最终,江启贵没进福利院,仍留在家里由嫂子照顾。

按照政策,当地政府每年给江启贵发放2000多元补助款,民政部门年终上门看望慰问时,也会给他几百元钱。江启贵虽然有病,但饭量比两个普通人加起来还大。在这种情况下,庹新梅种了2亩多地,家里还养鸡养猪补贴家用。下营村一位村干部说:“她实际上是在为国家分忧,为社会承担责任!”

下营村很多村民认为,江启贵这样活着,对自己和他嫂子庹新梅是一种折磨。如果他不在了,不仅自己解脱了,嫂子庹新梅也彻底解放了。但庹新梅不这么认为,她照顾小叔子已经习惯了,当成了自己应尽的责任,从不觉得是个累赘。

再苦的日子,对于庹新梅来说都不是苦,何况生活水平在一天天提高。现在,庹新梅最担心的是如果自己有一天不在世了,小叔子江启贵怎么办?“要是我死在他后头,那还好说;要是我死在他前头,他咋办啊?”采访时,庹新梅流着眼泪说。

庹新梅说自己是心软的人,她认为自己活了快80岁了,阳寿够了。但是,她仍希望自己还能继续活,直到江启贵过世。她把照顾残疾小叔子,当成了自己一生中最重要的,而且是别人无法完成的使命。

上一篇:恩爱夫妻结婚70年后同日去世 下一篇:攥在掌心里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