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技术进步与中职汽车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2-10-03 11:32:17

汽车技术进步与中职汽车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摘 要: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逐渐进入家庭、进入我们的生活当中。汽车市场将急剧膨胀,汽车检测与维修人员短缺的现象会日趋严重。为更好的服务社会,抓住机遇,开设汽车检测、汽车维修等专业的各中等职业学校,应深化教学改革,提高办学质量,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汽车维护与修理的中等专业技术人才,更好地服务社会,完善自我。

关键词:现状 素质 教学 实践 改革 发展

1.汽车专业教学现状分析

1.1学生整体素质下降,学习没有压力,缺乏紧迫感、责任感

现代家庭独身女子多,长期以来养成了娇生惯养的习惯,对社会缺乏紧迫感、责任感。同时现行的招生模式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以前学生须通过国家组织的统一考试,只有成绩合格的学生才能进入中职学习。而现在的招生模式却是各中职学校铺上红地毯、畅门入学,没有任何分数限制,学生可以轻松进入中职学习,而且不论成绩如何,由于大环境的需要最终都能轻而易举地进入工厂就业,当然这样就业的学生质量往往难以保证。

1.2教学内容过于注重学科知识的理论性、系统性和完整性,缺乏职教特色

由于教材的编写和出版需要一定的周期,教材内容陈旧,与现代汽车技术有一定的差距。通过这次部级培训就深有体会。现有教材多以传统汽车如CA1092、EQ1092等车型为主,对汽车电子技术讲解仍停留在交流发电机、电压调节器、电子点火装置、电子喇叭等70年代初期第一代分立元件的基础上。而对于现代汽车汽油喷射技术、汽车底盘电子控制技术、发动机集中控制技术、EPS等汽车新技术、新结构介绍太少或只是蜻蜓点水、一带而过。而对于现在较前沿的如汽油直喷技术(FSI),柴油高压共轨技术,柴油机电控技术、电子调速器等几乎少有提及。教材生成周期过长,导致新技术进入课堂、新设备进入校园滞后于汽车产业的发展,从而造成培养出的学生不能适应现代汽车维修行业、4S店的需要。

此外,现行汽车专业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与实际需求差距较大,教材不仅因编写出版周期过长而远远跟不上技术发展,且存在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知识面狭窄、重机轻电与重理论轻实践等通病,其中适应现代汽车需要的人才奇缺,是制约汽车业向高科技领域迈进的最大困惑。

1.3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实践教学环节的严重不足,已无法保证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实际操作技能的掌握

目前汽车专业的课程安排中,文化基础课占40%,专业基础课占40%,生产实习课仅占20%,且安排在毕业前的最后一学期。而国家的职教政策是在校实习两年,第三年顶岗实习,从而使安排在最后一学年的教学任务无法完成。教学方式依然沿袭“粉笔+黑板、口授+板书”的模式,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很难充分应用到教学中。生产实习设备大多是企业淘汰下来的、低技术含量的残次品,或已无法正常运转的废品或只是陈列品,只能勉强给学生进行拆装实习,无法满足故障诊断与排除及维护保养实习的教学需要,除此之外,实习车间的配备也跟不上,这从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不利于学生整体素质提高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1.4现有师资队伍的整体状况

目前,中职学校专业教师在学历层次、专业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和实践经验等方面还存在较多的问题。学历层次不齐,“双师型”骨干教师、实习指导教师严重缺乏;专业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较高,但实际操作能力极低,实践技能严重不足。不能充分应用现代化教育手段、先进的教学理念开展教学工作。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大多数专业教师由于从未在维修企业工作过,实践技能严重缺乏,在实际教学中往往是动口不动手,或者多动口少动手,教学时理论课时占用过多,遇到实际动手却把课时安排的很少。这无疑于纸上谈兵。这些问题已成为汽车专业教学进步与发展道路上的严重障碍。

2.汽车专业教学改革措施

2.1二头延伸,狠抓学生整体素质

针对目前学生的状况,我认为让学生学习有压力,激发学生的紧迫感、责任感是重中之重。为此,可采用二头延伸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在学生入学时即开始进行延伸,可通过交谈、走访、摸底考试了解学生入学前的整体情况,结合学生的成绩和就业意向分班。其次,在学生就业时进行延伸,根据学生在校期间的成绩和表现进行分配,同时将每一名就业的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表现建立档案提供给就业的厂家,不仅把学生分配到厂,而且还要向厂家介绍该学生在校期间的表现,适合什么样的岗位,扶上马送一程,从而使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有一定的压力和紧迫感。

2.2加快教材修订工作,以优化课程结构

从职业教育分析入手,认真研究国家的职教政策,加强市场调研,以岗位职业技能为核心,加快教材的修订工作,在修订中要进一步充实电子控制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和汽车诊断检测技术等内容,把加强实践教学、突出能力培养和提高教材质量作为突破口,更好地指导中等职业学校汽车维修运用与维修专业的教学与改革工作。另外,为提高教材的适用性和科学性,应加强与各中职学校的联系,注意收集教材在使用过程中的反馈信息、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以对毕业生跟踪调查的方式取证,定期对已有教材进行修订,不断提高教材的质量。

学校也应适应就业市场及国家的职教政策,有针对性地打破原有的课程体系,既保持基础理论与基本技能的相对稳定,又应积极主动地不断调整、充实和更新教学内容,做到死教材活运用,使教材中的内容能与自己学校的实验实习设备结合起来,创造出一条适合自己学校特色的专业教学之路。

2.3努力提高专业课教师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技能,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首先,对少数未达到规定学历要求但有培养前途的年轻教师,鼓励通过多种方式限期完成学历进修,并要求通过国家教师资格考试。或参加部级培训,能更好的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知识水平。要严把教师学历关,今后聘用的教师应具备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并鼓励教师在职进修研究生。其次,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方针。“走出去”是指对大学毕业进入教师岗位的专业教师,虽然学历符合要求,但由于从未在维修企业岗位上工作过,缺乏实践经验,所以学校应适时送他们到企业进修、提高,对他们进行实践技术培训和“应知”、“应会”的考核,使其达到高级工以上的操作水平并取得相应的技术等级证书;或者,给出一定时间让专业课教师到高校学习深造,或深入企业生产一线解决实际问题,让他们掌握本行业最新的发展动态,学习到成功的教学经验,及时地进行知识更新和知识结构的调整。“请进来”即聘请高等院校专家学者或企业高级技术人员到校讲课,以优化教师队伍结构,达到师资队伍的科学组合。这样既可把企业丰富、生动的经验带到专业技能教学领域,又可加强学校与企业、与市场的联系,增强学校培养人才的针对性。

2.4加强实践教学,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

学校行政领导应高度重视,明确职业学校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的办学方向。在实际教学安排中,应降低文化课的比例,尽可能提前开设专业课,我们应该摒弃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教学方式,敢为人先,大胆进行教学改革尝试,增加设备投入,保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根据“实际、实用、实践”的原则,突出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训练与职业素质培养。在课程开发上,采用“精简、压缩、增加、综合”的方法,精简重复交叉的内容,压缩不必要的内容,增加与专业能力培养密切相关且应用广泛的课程,把培养某项综合能力所需的课程内容按照知识点和技能点加以筛选综合,形成新课程。专业课教学可适当降低理论教学的难度,减少理论教学的时数,加大专业课的教学时数,尤其是实践环节的教学。可把各门课程分成若干个学习模块,为切实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应提前接触专业实践,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增加实践教学的时间,将过去集中在最后一学期的生产实习根据不同阶段理论课程的安排,将生产实习分散到三年中的各个学期。打破先学结构和原理再学使用和维修的传统方法,尝试先学使用操作,再学结构和维修,最后再深入学习工作原理的教学方法,并注意总结提高。努力做到教学设备的先进性、配套性和实用性,融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为一体,进行完善的“一体化”教学。为此,应有计划地投入资金,装备先进的教学设备和生产设备,实验室应配置桑塔纳、本田等电喷车模拟实验台,柴油机燃油系检测设备,喷油泵实验台,故障解码仪等,同时还应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等,透明教具、综合实训和各种类型整车及配件。保证每位同学都能亲自动手反复操作,以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灵活采用各种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将课堂搬入实验室或专业教室,在专业教室进行《汽车构造》课的理论教学,可使用各种挂图、模型、实物等教具,结合幻灯、投影、录像等现代教学手段,把各种机构的工作原理、内部结构生动、直观地显现出来,“教、学、做”结合,“手、口、脑”并用,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果。同时,学校也要与条件较好的检测维修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紧密的联系,把企业作为学生实习实训基地,以弥补实践环节的不足,还可以使学生提前认识企业实际生产情况,以便毕业后尽快上岗,达到零距离就业的目的。

总之,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应不断进行教学改革,适应社会需求,以培养更多的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上一篇:浅析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与优化 下一篇:民办高校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