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彻斯特没有墙

时间:2022-10-03 11:23:38

当你走在马路上,享受着夕阳余晖,听到身后的马蹄声渐渐靠近,忍不住回望一眼装扮帅气的都市骑警,天却瞬间暗了下恚洒下雨滴,浇灭了你的兴致,只能放弃闲散加快脚步,找一个可以避雨的屋檐。滴答的屋檐下,只待了几秒,天又放晴了,叮铃铃响着音乐的冰淇淋车偶然经过,你忍不住摸了摸口袋,拿出两磅买了一个甜筒,上面插着巧克力棒浇着巧克力酱,心情又甜蜜了起来。这,就是不按理出牌的曼彻斯特。

曼城有它可爱的地方

住进学生公寓之后,我竟成了“城里人”。公寓位于繁忙的市中心地带,与曼彻斯特大学工程学院相邻,有个绅士般的名字“兰伯特之家”。公寓大楼建于90年代,复古的红砖外墙与曼城市中心的整体基调契合,当刷开门禁进入公寓里,发现它并不古板;负一层有供学生们使用的娱乐室和洗衣房,让我怎么也想不到的是,娱乐室那扇普通的房门后竟藏着潘多拉的世界―径直走进去,首先看到乒乓球台、音乐吧台和桌球台,回过身,看到的竟然是一个小小的卡拉OK房,再扭头打探到两条保龄球道,如果这还不足以令人惊讶,再往前走,推开门是一个小型影院和游戏机室……不仅如此,公寓还配有健身房、会客厅和影印室,只要是房客需要的应有尽有。有那么一瞬间,我以为自己落入了繁华世界。但一切都不过是生活,我们所仰望的寻常生活。

公寓之外,向左走两分钟是皮卡迪利火车站,它始建于19世纪,经多次修缮外貌看起来有些混搭,但主体建筑仍保持着最初的模样,是英国贯通南北的主要站点,也是我常常犯懒时的觅食点。站在不远处观望,一座白色的蝴蝶型天桥连接着对街低处的地面,每次走过这里我都会刻意放慢脚步,扭头眺望一下远方,那些我能看到却一时半会儿去不到的地方。一想到世界那么大,总有很多我们目光所及却无法到达地方,对自己说知足就好。

走过这座天桥,再往前一点就会进入到一个属于彩虹的世界。我想,它该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村落,住满了迷失的灵魂,但它始终是勇敢的,勇敢地表达着自己,毫不隐晦自己曾与世界不同。它有一个直白的名字,叫“同性恋村”。记得在看《唐顿庄园》的时候,剧中曾提到:“如果你与众不同,就到曼彻斯特去,它会接纳你。”那时,并不是十分理解。可当我身处其中,一切都顺其自然不需要再解释了,就算在街区里遇到迎面走来的大叔穿着裙子、系着丝巾、戴着假发,都不会讶异地尖叫出来了。

曼城是如此的自由,无论你是谁,无论你走到哪都不会有一堵墙拦在我们的面前,告诉你此处禁行。出门向右走,经过一条短而宽的马路就踏进了曼彻斯特大学的地盘,曼大的各个学院在曼城四处散落,而它们之间没有围墙,一个个社区将它们拼合在一起,似乎怎么走都是在曼大里漫游,可又不会让人觉得尴尬走错了地方。每每经过这里,我都是踏着匆忙的脚步赶往牛津街的巴士站,擦肩而过的学生们也跟我一样,踩着上课的时间点冲向课堂,但愿大家都不曾因为放慢了脚步看风景而被点名迟到。

走出以公寓为圆心的半圆区域,在曼城市中心也藏着许多风景。对我而言,异国的情调,每走一步都值得被记录,可是我又偏偏想要假装生活在此处,所以只好用双眼扫描风景把画面印刻在脑海里,任我添枝加叶加以想象,或好或坏全凭记忆里的画面。

走在去往皮卡迪利花园的夏洛特街道上,会经过一个小小的花园,若不是想要抄近道,绝不会特意走进这个小花园里,可偏偏这里藏有让人意想不到的惊喜。在这座不起眼的小花园里,藏着一个伟大人物的雕像,“他”正坐在大树下的长椅上悠然自得,脚边还有几只鸽子的雕塑陪伴着。他就是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发明人―阿兰・图灵,没错,你猜对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正是诞生于曼城。

这般惊喜驱使我往前走,还有更多的惊喜正等着我去发掘,填充我的知识库。虽然我常常想要假装生活在此处,可是每当我查找地图,分不清东南西北时,每一次东张西望的窘迫都出卖了自己,我也不过是千千万万留学生中的一员。曼城跟许多大都市一样,外来人口占了城市人口的三分之一,匆匆擦肩而过的路人也许跟自己一样,正迷失街头不知此路是何路呢。有几次,我站在街头思索去处,竟有人向我询问方向,我只好拿出手机地图分享路线。这个时候,心里竟有几分―嘿!我是当地人的错觉。毕竟,就连带着曼城口音的老奶奶也向我询问过方向,尽管我一句也没听懂,还是凭借着直觉给了老奶奶一点点提示。所以,也就别揭穿我,其实他们都眼花了。

若真的在曼城迷失了方向,只要找到皮卡迪利花园就能找回属于自己的方向,在这里汇聚了通往曼城每一个角落的巴士和城市轻轨。当然,若想用脚步丈量曼城的方圆,你也可以从这里出发。

在规划好路线之前,不如先买杯咖啡拿着可颂,在花园里坐坐,但要当心头顶上自由飞翔的鸽子跟自己撞个满怀;假如手中有吃剩的可颂,可以把它捏碎,撒在脚边,鸽子会踱着步子过来啄食,这时你就会讶异它们这么肥的身材是怎么飞起来的。调皮的鸽子总是喜欢跟人亲近,可它们分不清“眼前人”是真是假,似乎在没有食物的诱惑下,它们更喜欢亲近坐落在广场上的名人塑像,有时会站满他们的肩头,有时又会站到他们的头顶上,就连庄严的维多利亚女王也难以幸免,一同遭殃的还有林肯、瓦特。嬉闹够了,鸽子们又会回到供它们居住的铁树上,密密麻麻,也算是花园里的一道奇景。

这里值得走上一整天

养足了脚力,就可以开始环游曼城市中心了。站在花园中,环顾四周,有许多现代建筑夹杂在旧式的红砖房之中,为这座曾经的“仓储之城”增添了几分现代感,任你在时光中肆意穿梭。从皮卡迪利花园出发,沿着城市轨道向左转,绕过一栋写字楼,首先来到曼彻斯特艺术馆,这里珍藏着大量英国艺术品和不少欧洲大师的作品。其中,37幅特纳的水彩画及全英国首屈一指的前拉菲尔时代的艺术作品珍藏于旧展馆之中,新展馆则拥有许多20世纪英国艺术的永久藏品。旧展馆是由查尔斯・巴里在1834年设计的,英国国会大厦同样出自他之手。连接新旧展馆的玻璃通道中,一具后现代主义的人体塑像悬挂其中,引人拾步向前,让你发现艺术无处不在。

沿着城市轨道继续前行,你会看到一座建于19世o初期的希腊复兴建筑风格的独立图书馆,当你想对它一探究竟时,会有些许的失望,它的主体早已化为了一间餐吧,供人休闲。若你真想看看它的内涵,需要绕往图书馆的侧面,从一扇黑色的小木门开始探索。推开小木门,沿着直通地库的阶梯往下走才能看清它的真实面目。任何藏书收藏于此都惹人遐想―书群夹缝中说不定藏着一本魔法书,一打开,就解除了哈利・波特的封印。

走出这个古老而私密的地下图书馆,站在十字街头等一个红灯,穿过圣皮特广场,瞻仰一下和平碑,你已不知不觉已经接近曼彻斯特中央图书馆。中央图书馆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建成,藏书百万,是世界上第一个对公众开放的图书馆。六根高耸的罗马柱支撑着门檐,整体建筑风格近似于罗马万神殿,石墙壁圆棚顶,气势庄严而恢弘。随着旋转门进入馆内,抬头仰望,象征着各个地区的徽章镶满了前厅屋顶。请你放下好奇心拾阶而上,请注意阶梯旁边的牌匾,它会告诉你关于那些徽章的故事。

千万不要因为疲惫而停下了向上的脚步,顺着阶梯上到二楼,顺时针沿着各个藏书馆轻声前行,你一定要放慢脚步,仔细品味映入眼帘的一幕幕。午后,色彩明媚的玻璃窗花被阳光倒影在地面上,会让你不由自主地接近它,从偌大的窗户眺望,又是一座让人心动的欧式建筑,浅褐色的石墙体,深蓝色的屋顶,在岁月的打磨中有了属于它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离不开来来往往的人群。你也许不知它的前世辉煌,却不能不知道它的今生今世,它已化身为一家五星级酒店,为曼城接待着各式名人。

当你还沉溺在窗外的风景之中,身后竟响起了一阵阵悦人心脾的音乐声,你这才回过神来,发现正身处音乐图书藏馆之中。在这里,有许多公共的乐器设备供人录音练习,指不定你就会与未来的某个知名音乐人同处一处。图书馆的中央是一个自习室,推门进去,一瞬间我们竟像极了误闯哈利・波特魔法世界的麻瓜,对眼前的事物充满好奇,张大了嘴巴,伸长了脖子四处张望着,脚步不由自主地挪动,直到踢上了桌脚,才从魔法世界回归现实。自习室的中庭有一个圆形的回音天井,若你不怕突然的声响引来注目礼,可以在此尝试一下天外来音的意境,说不定那音频会被格兰芬多学院接收哦。

如果将中央图书馆横向解剖,你会看到一个圆套着另一个圆,提示你换个角度想象,对世界又有了另一种体验。曼城不大,也要走很久,走累了,我们不如先找一间咖啡店喝个下午茶,然后再做打算吧。

上一篇:忍不住“犯贱” 下一篇:溺水急救,争分夺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