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学科特点 培养自学能力

时间:2022-10-03 09:47:19

摘 要: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科的特点,重视并不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自学能力 培养 观察 阅读 总结

叶圣陶先生有句名言:教是为了不教。古人曾提出过闪光的教育思想:“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一个人在学校得到的知识是很有限的,且很快会老化。学生如果没有自学能力,毕业后无论是升入高一级学校深造,还是走上社会劳动就业,势必很难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知识水平,也就无法适应发展变化迅速的信息时代,要么就有可能在社会的发展中被淘汰。因此,教师不能只是传授知识,更重要是教会学生独立学习的方法,独立学习的习惯,即培养学生终身有用的自学能力。这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必须交给学生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把教会学生会学习作为一项教育目标,充分利用学科的特点重视并不断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要善于观察,于观察的过程中学习物理

我们知道,我们周围的世界都是由物质构成的,许多生产和生活现象都是物理现象。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中物理现象的科学。这些现象包括力现象、声音现象、热现象、电和磁现象、光现象、原子和原子核的运动变化等现象。学习物理的主要任务就要研究这些现象,找出其中的规律,了解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并使学生们知道和掌握,以便更好地为生产和生活服务。要学好物理,就要认真观察周围存在的各种物理现象。观察首先要广泛、全面。例如:看到彩虹,不是单纯地好奇于它五彩斑斓的色彩,而应注意观察它有几种颜色?这几种颜色是如何排列的?打开收音机,不应只是单纯地听一听美妙的音乐,而是看一看里面有哪些元件?为什么通过这些元件可以听到电台广播?电台广播是如何发送的?还有铁轨为什么一定要有缝隙?小鸟为什么可停在高压线上,人却不能靠近高压线?勤于观察,善于提出问题,必将使自己对物理产生浓厚的兴趣,推动自己去看书,去研究,去探索。这样有的放矢,必将打消畏惧物理的心理,对物理真正产生兴趣。

二、要重视实验,勤于实验,在实验的基础上掌握物理规律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许多物理规律都是从模拟自然现象的实验中总结出来的。多做实验可以帮助我们形成正确的概念,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物理规律的理解。宋代诗人陆游曾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要获得知识,仅靠书本上的知识不够的,还必须我们亲身实践,把知与行、脑与手结合起来。因此,课堂上教师应尽可能多做演示实验,同时要求学生多做分组实验。对这些实验,引导学生们要认真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弄清每个实验的目的、原理,了解一些仪器的性能与使用,明确实验的步骤。做实验时,要遵守操作规程,依据步骤,认真实验,仔细记录,通过正确的处理和分析,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另外,学生们自己也应尽量创造条件,多做一些简单的实验。例如,学习了“重力加速度”这课后,可站在高楼上让小石头自由下落测量重力加速度;学习了“摩擦起电”后,可用摩擦过的橡胶棒、金属棒分别吸引小纸屑,并分析金属棒为什么不能吸引纸屑的原因。在学习物理过程中,自己亲手所做的实验往往印象是比较深的。通常人们认为触电是与电势有关的。如果亲自做过人体带电的实验,发现人体带上几十万伏的电势也不会触电,就会知道触电是由于有电流通过人体而发生的。不依据实验,只凭主观臆断去学物理知识,这些知识必然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学生们必然觉得这些物理概念与物理知识非常空洞与抽象,从而导致觉得物理难学。

三、根据物理教材的特点,加强阅读指导

物理课本中既有对现象的描述,又有对现象的分析,概括;既有定量的计算,又有要动手做的实验;在表述方面,既有文学“语言”,又有数学“语言”(公式、图象),还有图画“语言”(插图、照片)。看这样的书,既要懂得文字表述的意思,又要理解数学的计算及其含义,有时还得画图等等。学生刚开始是不易读懂,也不习惯,因此,一开始教师就必须用心地加以引导,要求学生从头到尾地看并给予指导,必要时,在课堂上还得边读边讲;重要的句子、结论要求学生用笔划出来,对一些叙述较复杂的段落还要予以分析解释。例如:在学习《焦耳定律》这一节时,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后,对课文提出的概念、定理就有了一个初步的轮廓,对实验过程和现象也有所了解,并能作大致的分析,通过提问和学生一起进行讨论研究,使之进一步理解,然后指出电流做功和电热的联系与区别,提出条件和适用范围,使学生理解知识,并融会贯通,帮助学生理解“定律”的实质,而不致于去死背条文。这就需要教师一开始就要帮助他们去弄清其含义,注意规律的应用范围和条件。拿起题目就去“套公式、套类型”、“依葫芦画瓢”,结果往往要出错。做物理题目要想到它的物理过程,不能把物理题简单当作数学题去解。

四、要善于总结

各种物理规律总是寓于形形的物理现象之中,它们联系密切又千变万化。因此,学习物理除了要勤于思考、善于分析外,也要学会总结。把“厚”书变“薄”,又要学会能举一反三,联系到与之相联系的知识,会将“薄”书变“厚”。这样,将知识系统化,纲领化,就如同鱼网一样,收得拢,撒得开,张网撒一片,收网几条线。这样物理知识必然井然有序,条理分明。对于每一章的复习,勤于总结,首先要学会写一个“知识结构小结” ,可以包括:全章几个部分?分别讲了些什么?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如何?哪些是重点?这章学了那些物理现象、概念、规律、公式?这些规律是如何得来的?各概念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它们与规律之间有什么关系?……知识小结应当提纲挈领,层次分明,内容准确。小结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如文字型、方框图、表格式、树型结构等等均是可以采用的。其实,小结的过程,也是认识再提高的过程。每次认真做完一次知识小结,就如同登上了一个新的高峰,立足高处,俯瞰全局,奇景异观,尽收眼底。经过总结的知识,既易融类旁通,又便于理解和记忆。物理学习最忌讳的就是对所学的知识一切都模糊不清,各知识点混淆在一起,变成了一锅粥糊。遇到题目,觉得是这个知识点的,又觉得是那个知识点的,分不清楚,左右为难。现在有些学生觉得拿起题目无从下手,大概就在于不善小结,各知识点模糊不清。

大多教师认为现在的中专生基础差,谈不上能力,往往采用填鸭式的“满堂灌”,一堂课一讲到底,学生便始终处于被动状态,连思考余地都没有。其实不然,他们接受新鲜事物快,玩手机、上网、打游戏一学就会,说明他们的智力并不差,只是心不在学上。教师只是“灌”不单不行,还会起到相反的作用,精讲精练,让学生独立思考,自己消化才行,在观察、实验中探索其规律,使自己在阅读和总结中逐步地掌握其思路和方法。总之,教师在教学中要尽量少灌输,多诱导,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学习和钻研问题的过程。归纳和阅读课文后得出结论,然后教师加以小结,这样既可以在课堂上有时间让学生阅读课本,又可使学生自己实验、思考、讨论和研究问题,更促使学生去认真钻研教材。通过经常性训练可使学生逐步地学会提高自我学习的能力,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不断地提高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

上一篇:也谈课堂教学艺术 下一篇:课堂教学艺术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