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登革热?

时间:2022-10-03 09:29:39

登革热(dengue fever)是由伊蚊传播登革病毒所致的急性传染病。临床特征为起病急骤,高热,全身肌肉、骨髓及关节痛,极度疲乏,部分患者有皮疹、出血倾向和淋巴结肿大。若有明显的出血倾向和循环紊乱,则分别称为登革出血热(denguehaemorrhagic fever)与登革休克综合征(dengue shock syndrome)。登革热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儿童发病率较高,预后一般良好。该病是一种古老的疾病,20世纪内,登革热在世界各地发生过多次大流行,病例数可达百万。

登革热的病因主要分为3大方面:传染源、传播媒介和易感人群。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主要传染源,可使叮咬的伊蚊受感染;埃及伊蚊是本病的主要传播媒介,病毒在伊蚊的唾液腺和神经组织中复制,通过唾液、口器机械传播给人;人群对此病毒普遍易感,发病以儿童为主。 登革热的潜伏期为3~14天,但通常为4~8天。按世界卫生组织分型标准,将登革热分为典型登革热、登革出血热和登革休克综合征3型。我国近年来所见的典型登革热,临床上又可分为典型、轻型与重型登革热。

典型登革热的临床表现如下:①发热成人病例通常起病急骤,头痛、发热和眼球后痛,24小时内体温可达40℃。同时伴有背痛,周身骨、肌肉及关节痛,胃纳减退、恶心、呕吐,偶有腹痛、腹泻或便秘等。伴面部、颈部、胸部潮红,结膜出血。浅表淋巴结肿大在早期已可见。儿童病例起病较慢。症状较轻,体温也较低。发热持续2~7天。部分病例于起病第3~5天体温降至正常,1天后又再上升,称为双峰或马鞍热型。发热期可有相对缓脉,虚弱感觉常需数周后才能完全康复。②皮疹于病程3~6天出现。可为斑丘疹、麻疹样皮疹、猩红热样疹、红斑疹或皮下出血点等。同一患者可见不同形态皮疹,分布于全身、四肢、躯干或头面部。多有痒感,大部分不脱屑。皮疹持续约为3~4天。③约25%~50%病例有不同程度不同部位的出血,如牙龈出血、鼻出血、皮下出血、消化道出血、咯血、血尿、阴道出血,腹腔或胸腔出血等。出血多发生在病程的5~8天。④其他约1/4病例有肝肿大,黄疸不多见。 少数患者可表现为脑炎样脑病症状和体征,伴有休克。

轻型登革热周身疼痛较轻,皮疹稀少或不出疹。一般不出血,但浅表淋巴结常肿大,病程短(1~4天)。临床上类似流感。此型病例在流行时期多见,通常不就诊或不住院治疗而被忽视。

重型登革热的早期临床表现类似典型登革热,在病程3~5天时突然加重,剧烈头痛、呕吐、烦躁、昏迷、抽搐、大量出汗、血压骤降、颈强直等脑膜炎表现。

登革热的治疗尚无特效药物,医院主要采取支持和对症治疗。所以,做好疫情监测预报工作非常重要,早发现、早诊断、及早就地隔离治疗、及时控制扩散。灭蚊是预防本病的根本措施,要动员群众消灭蚊幼虫的孳生地,亦可用灭蚊药喷洒杀灭成虫。

另外还要注意保护易感人群:向群众宣传关于登革热的发生、传播、早期症状、危害及防治等基本知识,确保防蚊、灭蚊的知识和方法家喻户晓,提高群众对登革热的自我防治能力;进入疫区人员使用驱避剂、纱门、纱窗等防蚊用品,防止蚊媒叮咬传染;在流行区、流行季节尽量减少群众集会,减少人群流动;要特别注意从登革热非流行区进入流行区人群的防护。

(叶艳玲/摘编自家庭医生在线)

上一篇:《核舟记》单课训练 下一篇:学会说点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