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工资集体协商的问题及建议

时间:2022-10-03 08:58:03

企业工资集体协商的问题及建议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了企业实行工资集体协商所面临的问题与应对建议。

关键词:工资集体协商 问题 建议

工资集体协商,就是指职工代表与企业代表依法就企业内部工资分配制度、工资分配形式、工资收入水平、福利待遇等事项进行平等协商,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签订工资集体协商合同的行为。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不是一个新鲜事物,在我国最早提出的是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初中华民国行政院颁发的《团体协议法》,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部关于企业工资集体协商的专项法律,其存在的时间不足五年。改革开放以来,从199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1995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000年底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工资集体协商试行办法》,到2008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都对企业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做出了规定。近几年,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2009年河北省总工会制定了《河北省企业职工工资集体协商条例》,并在全省范围内统一开展了工资集体协商“百日行动”。2011年中华全国总工会制定的“三年规划”中,又着重提出了“两个普遍”,即:普遍建立工会组织,普遍进行工资集体协商。那么,在目前情况下到底应当如何有效进行工资协商呢?

1 当前开展工资集体协商面临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了,在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在国企、民营、股份制企业等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现实条件下,各自在许多方面都有其特殊性,都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集体协商制度良好运行的问题。

1.1 企业经营者对与企业职工进行工资集体协商认识偏颇,不愿与职工平等协商。首先,一些企业,特别是一些非公企业的行政领导,认为决定职工工资标准是出资人或老板的事,职工工资涨不涨,涨多少,何时涨,应由企业根据经济效益确定,不需要和职工协商;一些企业领导错误地认为协商机制就是“增资机制”,回避推脱,缺乏协商积极性。其次,有的企业执行不到位。由于签订工资集体合同是企业内部行为,资方不履行协议条款,劳方碍于工作关系,很难把企业法人推到被告席上。这样一来,原本有法律效力的工资集体合同在实施中就变得可以“有法不依,违法不究”再次,困难企业惧怕协商。这些企业资金本来就紧张,成本难以消化,害怕职工借助工资集体协商要求涨工资,害怕签了工资集体协商合同到时不能兑现出现职工闹事,造成企业不稳定,所以不想改变现有的分配制度。

1.2 职工方弱势地位明显,不敢大胆协商。一是我国企业工会组织虽然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但企业的高管人员兼任工会主席,工会干部的就业岗位、工资福利都受制于企业法人代表,致使他们不能也不敢为了职工利益和企业法人代表对立起来,这显然不利于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工作。二是平时习惯于服从领导的职工,一旦和企业法人代表面对面“平起平坐”时,总会担心言多必失,往往违心表态,不能做到挺起腰杆,理直气壮。三是有些职工理解工资集体协商就是涨工资,不涨就免谈;四是有些职工把希望全部寄托在工会身上,工会谈个啥是啥。五是部分职工怕丢饭碗,存在“危机”心理。企业在竞争中不断改革改制,精简机构,减员分流,职工的岗位越来越不稳定。在这种随时都可能失去岗位的环境中,职工很难提出工资协商,更不具备讨价还价的资本。即使让其协商,也怕“赢了理,丢了岗”。

1.3 工会维权制约太多,不好平等协商。一是企业经营者不愿协商时,工会则有口难开。当工会要求落实《工资集体协商试行办法》时,一些企业领导找借口、寻理由推脱,遇到这些情况基层工会则往往束手无策。二是困难企业绕道走。在困难企业,工会既要维护职工利益,又要考虑企业整体利益,在“企业生存”与“职工生存”关系的把握上往往偏向企业,牺牲职工暂时利益。三是求稳怕乱不敢搞。

1.4 认为工资集体协商就是搞形式主义、走过场。认为工资集体协商就是双方选几个代表走走形式,协商一下,签个字就算完事。认为《工资集体协商合同》签订以后,协商的程序走了,双方合同也签了,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就已经结束了,以后凡是遇到工资方面的事仍由企业经营者说了算,协商只是走走过场。

1.5 集体协商可以解决一切问题。原来没有搞工资集体协商,有些问题无法解决,现在搞工资集体协商就认为可以解决原来所有没有解决的问题了。

1.6 工资集体协商就是只讲权利不讲义务。认为搞工资集体协商就是职工只讲维护权益不讲所尽义务、只讲索取不讲奉献。

2 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几点建议

工资集体协商是落实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体现,它的整个过程有严格的程序,必须坚持程序合法,决不能应付,规范操作程序是正确履行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前提。稳步扎实地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工作,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是工会组织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针对目前存在的“不愿协商”、“不好协商”和“不敢协商”等问题,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2.1 提高协商双方的认识,统一思想,夯实协商基础。工资集体协商是稳定职工队伍、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手段之一。企业通过工资集体协商,把企业的经营状况向广大职工讲清楚,以求得职工的理解,正确处理企业长远发展和职工短期利益的关系,使企业的发展目标和职工的愿望一致起来,企业、职工同心同德,实现双赢。企业既不能不顾职工利益而只让职工尽义务,职工也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想尽义务。既要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也要维护企业的正当利益,只有双赢才是推行工资集体协商的目的。

2.2 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要想让职工与企业经营者直接谈判,在讨价还价中找到最佳平衡点,实现双赢,就要注重工资集体协商的相关业务建设。一是工会干部要加强学习,正确掌握有关工资集体协商相关法律法规知识,不断提高法律政策水平。二是加强企业民主管理和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建设,明确行政和工会分别承担的责任,完善组织机构及操作、履行、监督办法。三是对民主协商中产生的矛盾和履行合同中的问题,必须按民主程序办事。凡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无论分歧多大,都必须摆在桌面上,通过公开协商解决。

2.3 推行工资协商制度,重点是协商,关键是规范的协商制度和办法。一是依法协商。法规政策是推进工资集体协商的依据,必须按照工资集体协商法律法规制定适应本企业的工资集体协商办法,明确协商的原则、内容、程序、细则和违约责任等,以便于双方执行。二是科学协商。工会在协商中要正确处理好职工工资水平与企业效益和承受能力的关系,有理有据,用数据和事实说话,争取在协商中处于有利位置。笔者单位两年工资集体协商经验证明,谈判前,工会应了解宏观经济状况、本企业在行业中所处的地位、企业生产经营实际,在和职工广泛讨论的基础上,合理制定工资和福利待遇标准,主动和企业人力资源部门沟通,对一些问题事先进行讨论,交换意见,统一认识后再进行协商,则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4 避免盲目协商,不联系实际走过场。工资集体协商既要有内容更要符合实际,避免盲目定指标、造成协商通过了无法落实的尴尬局面,要防止空洞的合同内容和不能兑现的虚假指标,不要以为协商的程序走了,双方合同也签了,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就已经结束了,以后凡是遇到工资方面的事仍由企业经营者说了算,那就真走了过场,就失去了搞工资集体协商的意义,更重要的是协商过后还要抓好落实,落实才是协商的最终目的。

2.5 工资集体协商是一个长期持续性的工作,企业多年遗留积压的职工工资福利问题,企业劳资矛盾,不可能通过一两次工资协商就可以解决。要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况,按照上级政策,力争协商一次,解决一个或几个问题,要先易后难,积极创造条件逐步解决存在的问题。协商是一门艺术,也讲究技巧,协商代表应当不断提高协商能力。高水准的协商不在于直接获取多少利益,更表现为建立在综合平衡基础上的妥协与让步。如果协商代表不具备相当高的素质和协商能力,工资集体协商或流于形式或不能达成协议而激化矛盾。

最后,要解决好企业职工工资福利存在的问题,就需要正视产生问题的根本原因,对症下药。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在我国虽然有各级工会组织在积极倡导,也有相应的法律法规,但都不是强制执行的。普遍开展工资集体协商还需要创造其可行的社会环境。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企业工资集体协商,需要做大量细致的具体工作,那种企图通过工资集体协商在短时期内解决我国目前职工工资增长缓慢、差距过大等问题,是不现实的。

上一篇:企业女职工能力建设的调查与研究 下一篇:当前广东中小科技企业融资存在问题与对策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