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稻区水稻机插秧栽培技术

时间:2022-10-03 08:27:30

苏北稻区水稻机插秧栽培技术

摘要介绍了苏北稻区水稻机插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育秧、苗期管理、带药移栽、大田管理等内容,以供水稻种植户参考。

关键词水稻;机插秧;栽培技术;苏北稻区

水稻是大丰市主要的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1.5万hm2左右。为改变广大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弯腰曲背几千年”的传统水稻生产方式,大丰市自21世纪以来对水稻种植、收获等机械化技术进行了不断的实践探索,并逐步推进水稻生产机械化的技术创新。为了让广大水稻种植户和农机工作者能较全面地了解和掌握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快速提升大丰市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通过几年来对水稻机插秧技术的实践探索,现将成功推行的水稻机插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育秧

按秧田与栽插大田面积比1∶100留足秧田,人工做畦,净畦宽1.4m,沟宽30cm、沟深15cm,止水验平,保证田间高低差不超过3cm。如插前天气干燥,畦面龟裂,可提前3d灌1次跑马水,使畦面湿润。畦面裂纹较大时,可以用细土填平。秧池备足过筛细土135m3/hm2。细土含水量以手捏成团,落地即散为佳,过干过湿均不利于播种,要求4月底前备好,用薄膜覆盖,防雨淋湿。采用机插水稻育苗基质作床土肥料。大田备足无枝梗、籽粒饱满、发芽率达90%以上的干稻种67.5kg/hm2左右(折合每盘净干种140g)。用浸丰2号2.2~2.4ml和10%吡虫啉15g加水8~10kg,搅拌均匀后浸5~6kg稻种50~60h。待种子吸足水分后,每5kg稻种用专用拌种剂10g拌种杀菌,催芽达破胸露白时晾干播种。根据茬口、栽插期做好浸种催芽工作。大麦茬于5月23~25日落谷,6月15~17日移栽,秧龄控制在20~22d。小麦茬于5月25~30日落谷,6月15~25日移栽,秧龄控制在18~22d。选用塑盘或双膜育秧方式。铺衬膜填入适量床土,先在畦边用木条或草绳固定,然后铺带孔薄膜或软盘,填入营养土,土层厚度1.8~2.0cm。播前秧床灌足底水。根据每盘播种量(干种净重140g,最大播种量不宜超过160g)计算出秧板用种量。播种时要求落籽均匀,保证稻种播量2~3粒/cm2,无重播、漏播。及时覆土盖种,覆土厚度0.5cm左右,以不露籽为宜。在盘上撒少量稻草(或青草)作隔层,以防“贴膏药”现象,然后盖上1层薄膜,四周压实,在膜上加盖草帘或均匀撒稻草。播后灌足水,保证出苗对水分的需要。

齐苗至一叶一心期及时揭膜,不宜太迟,以防秧苗蹿高,并上水护苗,选择晴天傍晚或阴天揭膜,避免晴天烈日下揭膜,以防伤苗。揭膜后及时灌1次齐苗水,淹没盘面任其自然落干,二叶期建立灌水层保苗;三叶期保持土壤湿润,晾田扎根,增强根系盘结。晴天中午要保持畦面盘土湿润,以防秧盘失水而伤苗。根据秧苗高度衔接移栽期。可在秧苗一叶一心期,秧池用5%烯效唑150~225g/hm2对水喷雾以防旺长。齐苗揭膜后,喷25%甲霜灵粉剂1.80~2.25kg/hm2杀菌保苗。防治地下害虫、蝼蛄等可用水驱赶或用48%乐斯本2 250 ml/hm2对水拌干细土225~300kg于傍晚撒施。机插前1~2d用好出嫁药,降低病虫基数[1,2]。

2苗期管理

秧苗素质的好坏,对水稻生育后期的穗数、粒数和粒重起着重要作用。机械化插秧对秧苗的基本要求有群体质量均衡、个体素质健壮2个方面。齐苗后,在第一完全叶抽出0.8~1.0cm时揭膜炼苗,揭膜要求:晴天傍晚揭,阴天上午揭,小雨雨前揭,大雨雨后揭。若揭膜时最低温度低于12℃,可适当推迟揭膜时间。揭膜当天补1次足水,而后缺水补水,保持床土湿润,不应干而发白。秧田集中地块可灌平沟水,零散育秧可采取早晚洒水补湿。若晴天中午出现卷叶要灌水补湿护苗,雨天则要放干秧沟的水;如遇到较强冷空气侵袭,要灌拦腰水保温护苗,回暖期换水保苗。移栽前2~3d排水,控湿炼苗,促进秧苗盘根,增加秧块拉力,便于卷秧与机插。施断奶肥应视床土肥力、秧龄和天气特点等具体情况进行。一般在一叶一心期进行,苗床用腐熟人粪清6 000kg/hm2对水12t或用尿素75kg/hm2对水7 500kg于傍晚浇施或洒施,若床土肥沃可免施。移栽前3~4d,视秧苗长势施用送嫁肥。苗床用尿素60~75kg/hm2对水7 500kg,于傍晚洒施,若秧苗叶色浓绿,叶片下披可免施[3,4]。秧田期应根据病虫发生情况,做好苗稻瘟病、螟虫、稻蓟马、灰飞虱等常发性病虫防治工作。秧苗田管理期间,应经常灭除杂株和杂草,保证秧苗纯度。

3带药移栽

机插秧苗由于苗小,个体较嫩,易遭受螟虫、稻蓟马及栽后稻蟓甲的危害,栽前要进行1次药剂防治工作,做到带药移栽,一药兼治。这样经过规范操作和精心护理,培育出的健壮秧苗即可以适时起运上机移栽。

4大田管理

由于机插水稻播种迟、秧龄短、水稻生育期缩短;分蘖多,成穗率、结实率低。因此,要夺取高产,必须抓好关键阶段的技术措施,把好以下几关:一是活棵分蘖关。活棵分蘖期是培育壮秆大蘖,达到小群体、壮个体、保足穗、争大穗的关键时期,因此根据机插水稻秧龄短、个体小、生长柔弱的特点,在水层管理上,坚持浅水活棵、薄水分蘖,做到以水调肥、以水调气、以气促根,促进秧苗早生快发。在肥料运筹上坚持“少吃多餐”分次施用分蘖肥,严防一次用量过大造成灼伤和肥僵。二是化除关。机插水稻因移栽时秧龄短、苗体小,大田面积大,极有利于杂草的萌发生长,化除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前期生长发育。因此,一定要做好栽后化除工作,一般是栽后5~7d结合追施第1次分蘖肥,用尿素75~105kg/hm2加农家旺除草剂15包/hm2混合撒施,对杂草进行封杀。田间保持浅水层5~7d,并开好平水缺,防止发生药害。三是僵苗关。僵苗是机插水稻分蘖期极易出现的不良生长现象。应根据不同的僵苗发生原因,及时采取合理的肥、水、药等管理措施调控,把僵苗发生控制在极小的范围内,促使秧苗快转化。如长时间浸水,造成根系缺氧,形成的僵苗要放水露田1~2d,促进根系生长;缺肥造成僵苗应及时施肥,因病害造成的,及时防治病害。四是搁田关。由于机插秧的分蘖节位低,分蘖势较强,极易造成暴发生长而导致高峰苗偏多,成穗率下降,产量不高。根据这一特点,要求总苗达穗数苗80%时搁田,分次轻搁田,使茎蘖平稳上升,缓慢下降,严防一次搁田过重造成有效分蘖下降,而导致穗数下降。五是穗肥关。由于机插水稻穗型易偏小,因此要加大穗肥用量,在叶龄余数3.5叶时用促花肥,一般田块用尿素120.0~187.5kg/hm2,在叶龄余数1.5叶时用保花肥112.5kg/hm2,最大限度地促进颖花分化和防止颖花退化,攻大穗夺高产。

5参考文献

[1] 葛万钧,戴娟,高玉侠.苏北地区水稻机插秧高产栽培技术[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研究),2009(6):143.

[2] 孟斌,崔淑华.水稻机插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9(2):156.

[3] 冯玉红,刘建邦.水稻机插秧育秧及其高产栽培技术[j].上海农业科技,2008(3):47-48.

[4] 王兆霞,黄永.水稻机插秧高产栽培技术[j].农技服务,2007(10):8.

上一篇:论冬季连阴等恶劣天气温室蔬菜管理技术 下一篇:乡镇畜禽养殖业污染引发社会矛盾原因分析及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