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影牛肉如同皮影戏中的幕布

时间:2022-10-03 08:05:46

灯影牛肉如同皮影戏中的幕布

灯影牛肉,薄如纸,色红亮,味麻辣鲜脆,是四川达县的传统名食。

据传说,1000多年以前,任朝廷监察御史的唐代诗人元稹因得罪宦官及守旧官僚,被贬至通州任司马。一日元稹到一酒店小酌,下酒菜中的牛肉片薄味香,入口无渣,他颇为叹赏,当即名之曰“灯影牛肉”。灯影,即皮影戏,用灯光把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投射到幕布上。用“灯影”来称这种牛肉,足见其肉片之薄,薄到在灯光下可透出物象,如同皮影戏中的幕布。

传说归传说,但用灯影来命名这种美味牛肉,非常通俗形象。而达县灯影牛肉的起源,则是清光绪年间的事情。当时,四川梁平县有个姓刘的人流落到达县,以烧腊、卤肉为业。最初,他制作的五香牛肉片厚肉硬,吃时难嚼,且易塞牙,销路不畅。后来,刘氏日思夜想,逐步加以改进,将牛肉切得又大又薄,先腌渍入味,再上火烘烤,卖时还淋上香油。这样制作出的牛肉酥香可口,在市场上大受欢迎。刘姓商人生意兴隆,并因此而发家致富。其他人见有利可图,纷纷仿制,灯影牛肉逐渐成为四川一大名产。

四川灯影牛肉的用料和制法是:选黄牛后腿部净瘦肉,不沾生水,除去筋膜,修节整齐,片成极薄的大张肉片。将肉片抹上炒热磨细的盐,卷成圆筒,放在竹筲箕内,置通风处晾去血水。取晾好的牛肉片铺在竹筲箕背面,置木炭火上烤干水气,入笼蒸半小时,再用刀将肉切成长一寸五,宽一寸的片子,重新入笼蒸半小时,取出晾冷。

接下来,将炒锅烧热,下菜油至七成热,放姜片炸出香味、捞出,待油温降至三成热时,将锅移置小火灶上,放入牛肉片慢慢炸透,滗去约三分之一的油,烹入绍酒拌匀,再加辣椒和花椒粉、白糖、味精、五香粉,颠翻均匀,起锅晾凉淋上芝麻油即成。于是,色泽红亮、麻辣干香、片薄透明,回味甘美的佐酒佳肴——灯影牛肉,便大功告成了。

TIPS

在达县的各大超市,均有销售,因品牌不同,存在一些价格上的差异。除了自用外,因为想在外地买到灯影牛肉实属不易,所以还是馈赠亲友的理想之物。

其他美食推荐:

麻辣鸡块

麻辣鸡块选用宣汉本地土鸡为原料,辅以花椒、辣椒等十来种佐料精制而成,麻辣可口,回味无穷。

徐鸭子手撕鸭

徐鸭子手撕鸭采用大巴山深处百里峡土家族饲养的土鸭子,结合传统配方,在独特工艺上结合现代新技术、经过十多道工序精制加工而成。风味独特,香彻透骨,色鲜味美,油而不腻。

大风羊肉

以当地山区自然放养的小土山

石梯蒸鱼

达县石梯镇坐落在巴河边,巴河盛产鲶鱼,当地人习惯将此鱼剁块后,拌以绿豆面、黄豆角、芝麻面、米粉、豌豆面、辣椒粉、花椒粉、姜末等蒸而食之。石梯蒸鱼肥美细嫩,口感极好,食时一般还要配以煮面块,风味独特。

宣汉黄牛肉

宣汉县黄牛列入世界优良牛种名录,肉质特佳,分别在1992年首届巴蜀食品节和1993年长江流域五省七方新产品技术交流会上荣获金奖。有五香牛肉干、麻辣牛肉干、香油牛肉片、牛肉松等23个产品。

大竹观音豆腐干

观音豆腐干,又名“仁”字豆腐干。以其豆腐干上印有“仁”字而得名。干形一市尺见方,薄如纸壳,重约二两五钱。“仁”字豆腐干起源于兴隆场,1920年,场上“仁”字号袍哥大爷刘炳然开始制作。解放后,由其女刘明菊将此技术带到大竹观音桥。由区供销社支持并扶持她恢复生产。通过改革工艺,使其豆腐干在色、香、味等方面都有了新的突破。生产厂家也越来越多。产品畅销川东北,经久不衰。

东柳醪糟

距大竹县城3公里的东柳醪糟以其味道鲜美,造艺精良成为醪糟之佳品,特中之优酿。早在清代光绪年间,就名扬遐迩,享誉川内外,凡路经大竹者,无不亲临品尝,以祭口齿,清润胃肠。

达县乌梅

达县是乌梅的原生资源地和主产区,分布百节、景市、马家、平滩、渡市、碑庙、北山、金石、青宁等乡镇,达县种植面积达10000亩,年产乌梅干果3000吨。达县乌梅为蔷薇科植物梅,是《药典》收载品种“耳梅”,基原纯正,品种优良,是乌梅GAP标准制标品种,其有效成分枸橼酸含量29.4%,高出《药典》标准近一倍,居全国第一。

上一篇:多民族地区旅游发展对当地族群关系的影响 下一篇:华蓥山旅游区看双枪太婆传奇,览石林地质奇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