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化矿产资源人才培养探析

时间:2022-10-03 07:57:32

国际化矿产资源人才培养探析

摘要:面对全球化的挑战,培养国际化矿产资源人才已成为地质矿产类大学培养人才的一个重要目标。国际化矿产资源人才是具有全球视野与理念,能够适应全球竞争的专业人才。本文从国际化矿产资源人才的定位开始,阐述了国际化矿业资源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并以中国地质大学为例,分析和论述了该校在培养国际矿产资源人才的一些实践和存在的不足。

关键词:国际化;“走出去”;矿产资源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2-0134-02

在世界经济全球一体化和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国际大背景下,高等教育竞争更为激烈,合作也更为密切,世界各国高等教育发展战略被推到了放眼世界的国际化高度,国际化已成为明智的富有远见的共同选择。“走出去”战略既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国内矿产资源企业做大做强的必然选择。截至2010年底,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的矿产项目已经有数千个,分布在80个国家和地区,涉及投资主体600多个,投资总额超过2000亿美元。根据中国矿业联合会的数据,2011年中国企业的海外矿业投资项目为284项,中方协议投资额226亿美元,涉及的投资主体由215个。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是国内矿业企业所必须面对的问题。“走出去”进行海外运作与矿业企业本身所擅长的专业有着本质的区别,这也对一些以前专业进行矿业开发的企业在人才培养、引进上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原本很多专业进行矿产开发的企业,直到“走出去”之后才发现缺乏很多了解国际相关法规的法律人才,能进行财务经营、国际融资的财务人才,以及既熟悉工程技术、又能熟练掌握英语的高级谈判国际化人才等,给企业造成了重大损失,有的甚至使“走出去”之旅功亏一篑。

一、国际化人才的界定

“国际化人才”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目前尚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人力资源专家彭剑峰曾对“国际化人才”的概念进行了一个总结,他认为那些具有全球视野和胸怀的人才,具有跟国际对接、交流、沟通能力的人才,或是那些能够适应跨文化、具有在国外生存和发展能力的人才以及能够在国际市场把事情搞定、为企业创造价值的人才都属于国际化人才的特征。国际化人才是指“具有国际化意识和胸怀以及国际一流的知识结构,视野和能力达到国际化水准,在全球化竞争中善于把握机遇和争取主动的高层次人才。作为真正的国际化人才,应以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为基础,具有前瞻性和国际化战略眼光,同时具备宽广的国际化视野和强烈的创新意识,能熟练掌握某领域的国际化知识并熟悉相关的国际操作惯例,深刻理解多元文化背景并拥有独立的国际活动能力及跨文化沟通能力”。相对于一般人才,国际化人才应具备以下素质和能力:具备必要的跨国经营知识,包括跨国交流和语高知识、国际相关行业市场的动态分析、国际资木市场知识等;具备制定和实施跨国经营战略的能力,如对东道国各种信息进行收集、分析、预测的能力;具备跨文化管理的能力,理解不同文化对管理行为和实践的影响,理解文化差异和文化敏感性,并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具备与不同国家管理人员配合工作的能力,技术人员要有对新技术的敏感和学习、研发及创新的能力。国际化人才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应指满足海外业务发展需要的特殊人才。那些具有国际化意识和胸怀,熟悉本专业的国际化知识和国际惯例,有较强的跨文化沟通能力,经验比较丰富,特别是具有全球性跨国公司工作的丰富经验,在全球化竞争中善于把握机遇和争取主动的高层次人才都应是国际化人才。

二、我国国际化人才现状

世界著名咨询管理公司麦肯锡在《应对中国隐现的人才短缺》报告中称,中国缺乏训练有素的毕业生,这可能阻碍中国的经济增长以及发展更先进的产业。报告中指出中国的毕业生人数多,但只有不到10%拥有为外企工作的技能;10年后,中国将需要7.5万名具备某种国际经验的经理人,而目前中国仅有约5,000名此类人才。从这组数字中可以解读出,在中国每年500余万的大学毕业生中,极少有人具备从事跨国公司所要求的行业的必备技能,满足跨国公司所需技能要求的综合型管理人才更是严重不足。据统计,我国人才资源总量已超过6,000万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约为3,900万名,但低层次人才多,高层次人才少;高龄高级人才多,中青年高级人才少;传统产业人才多,高新技术、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少;熟悉计划经济的人才多,精通市场经济、国际化市场规则及国际化运作能力的人才少。由此可见,我国国际化人才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的不合理性也十分明显。经济全球化社会需要复合型、创新型、协作型的国际化人才,而我国多数人才在短期内很难适应这一新要求。结合当今世界各国对国际化人才的具体需要,以及中国矿产资源国际合作开发的实际,我们对我国国际化矿产资源人才素质要求做出如下概括:具有宽广的国际战略眼光;与世界接轨的矿产资源相关专业的知识与技能;较强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和外语运用能力;广博的国际化知识结构和市场观念;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

1.宽广的国际战略眼光。国际战略眼光是适应国际商业活动全球化提出的要求。国际矿产资源合作交流活动是目前国际商业活动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宽广的国际战略眼光,才能适应本行业在全球范围内的激烈竞争,充分理解和掌握当前国际社会中的本专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在实践中主动的运用国际性的前瞻眼光考虑和解决问题。

2.与世界接轨的矿产资源相关专业的知识与技能。国际化矿产资源专业骨干人才,既要有较深的专业造诣,又要有较宽的知识面;既精通本专业国内矿产资源企业开发运行模式,又熟悉符合国际标准的工程规范和技术规范;既了解国内相关法律、合同模式、经济政策市场特点,也熟悉国际矿产资源开发的一般规律和国际惯例。

3.跨文化沟通能力和外语运用能力。矿产资源领域的国际合作,主要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交往,因此必须以全球性的眼光看待、处理人际交过程中由文化差异带来的各种问题。应具有包容的心态,懂得尊重不同的文化,理解不同的价值观念,对异域文化、民族风俗、价值标准、思维方式能够熟知和准确把握。

4.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矿产资源领域的工作具有工作地点流动性大的特点,新的工作环境总有新的现象和问题出现,这就要求矿产资源国际化人才必须具备较强的学习和适应能力,具有灵活的应变能力和果断的决策能力。不仅能迅速适应环境的变化,而且具备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善于处理各种复杂多变的关系,在竞争中能够与人合作,具有团队协作精神和能力。另外,矿产资源工作者多在野外从事工作,工作、生活环境比较艰苦,因此良好的身体素质也是必不可少的条件。

三、国际化矿产资源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下面将结合中国地质大学国际化矿业资源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实践,对国际化矿产资源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进行初步探讨。

1.更新教育理念,确立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设有矿产资源相关专业的大学首先应转变教育理念,树立培养国际化矿业资源人才的目标。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中应增加国际化内容,包括学生的国际意识和国际竞争能力两个方面。国际意识主要是指学生的国际思维意识和国际视野,能够深刻理解多元文化,在国际文化交流中充分沟通思想,从国际社会和全人类的广阔视野出发判断事物。国际竞争能力则包括国际化的知识和技能、国际活动能力等,具体来说,要使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够熟练使用现代信息技术,通晓外语,掌握矿产资源专业知识,能够适应国外工作和生活环境,具有高度的务实精神和创新能力。

2.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为实现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应建立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具体应包括增设国际化课程、国际化师资、引进国际化教材等方面。基本有以下几种方式:一是开设国际理解课程,开设国际理解课程的目的在于消除国际问题和误解,增进国际理解。197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第十八界大会上通过了著名的《1974年教育建议》即《关于教育促进国际理解、合作与和平及教育与人权和基本自由相联系的建议》。在指导思想上强调了全球的视点、多元文化理解和世界的相互依存关系。二是在已有传统课程中增加国际最新动态和研究成果,或采用国外教材,或在自编教材中大量吸收国外同类教材中的内容,或指定相当数量的国外教材和有关著作为教学参考书目;三是在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增加国际交流实践的机会,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国际知识。四是开设矿产资源输出或输入国研究课程,如中东研究、非洲研究、澳大利亚研究、南美研究,东亚研究等;五是开设注重国际主题的课程,如国际关系、国际经济、国际贸易等。六是师资国际化。大学中聘用外籍教师,不能仅用于语言教学。而应改变传统的外教观念,聘请专业领域内世界知名学者、教授担任长期或短期的授课教师,引领学生把握专业世界理论前沿和研究动态,掌握最新的专业技能。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提高英语应用能力。

3.丰富培养途径。跨国之间的联合培养是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重要途径,是世界一流大学培养国际化人才的通用方式。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信息化进程的加快,该方式潜力日益凸显,逐渐受到国内外大学的普遍重视。方式一是开展多种形式的联合办学与联合培养,与国际知名大学签署学分互认的校际教育合作协议,为学生提供跨学校修读课程。方式二是由中外教师参与课程设计,直接参与教学,开设相关的国际理解课程,以此来培养既精通业务又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高素质国际化人才。方式三是与国内外大学共创合作交流平台,整合优势资源,达到资源共享,国际化人才培养方式主要包括开展师生国际交流、多样化的联合培养、采用国际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国际化的培养方案、广泛的双语教学、营造多元化的校园科技文化氛围、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教育资源的国际共享等。我校地球科学学院长期聘请国外专业教师给学生上课,先后聘请了英国的罗杰・梅森教授,美国的科斯比教授和美籍加拿大教授鲍尔・罗宾逊先生来校任教。2012年,我校修改了聘请外籍教师的方案,这一举措打破了传统聘请外籍教师的模式,更注重于语言专业以外的地学相关专业的培养,有助于培养学生能在国际化和多元文化的社会工作环境下生存的能力。

4.大力开展留学生教育。招收来华留学生不仅能够促进国际文化的研究与交流,提高大学在国际教育市场的竞争力,又能为本校学生营造多元文化的校园环境,给他们提供实际锻炼对外交往和运用外语的能力的机会。因此,学生的国际交流对国际化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留学生已经成为各国重要的智力资源,各国纷纷制定政策,吸引海外留学生归国,为本国经济发展作出贡献。我校从学生的国际交流、教师和学者的国际交流、课程的国际化、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等方而不同程度地培养国际化人才。我校与国外大学订立短期培训课程协议,设立了本科生和研究生出国留学基金,支持300余名品学兼优的在校学生出国深造或短期游学,极大地推进了我校人才培养的国际化进程。我们不但积极接受外国留学生,还鼓励本校大学生到海外学习;我们设定专业教育的国际化目标,并在课程内容的设训一上趋向国际化,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置身于外语环境强化外语的机会,旨在培养学生能在国际化和多元文化的社会工作环境下生存的能力。

在世界经济全球一体化和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国际大背景下,培养国际化矿产资源人才已成为地质矿产类大学培养人才的一个重要目标。本文从国际化矿产资源人才的定位开始,结合中国地质大学国际化矿业资源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实践,对国际化矿产资源人才所具备的素质和其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结构要素进行初步探讨,以期为构建国际化矿产资源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参考。高等教育机构在国际化人才的培养中的重要作用日渐突显,我们应该不断改进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开拓国际教育市场,拓展民族教育的生存空间,培养具有民族特色的国际化人才,不断推动我国经济文化建设,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

参考文献:

[1]黄永林.英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动因、特点及其启示[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02).

[2]李庆领,吕耀中.论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意义及策略[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2007,(02)

[3]吕水华,郑妮.中外合作办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时代教育,2011,(11).

[4]莫凡.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探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03).

[5]邵奋芬,秦霞.浅议国际化人才[J].现代商业,2008,(18).

[6]谭兵,胡安林.面向东南亚培养国际化矿产资源人才研究[J].国土资源高等职业教育研究,2010,(02).

[7]肖鹏,赵丽霞.有色企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探析[J].中国有色金属,2013,(08).

[8]郑爱翔,崔平.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的实践[D].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2007.

作者简介:张立军(1962.12-),男,籍贯:山东,学历:硕士研究生,职称:副研究员,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学,跨文化传播学。

上一篇:教学模式转型下的电工电子实验教学 下一篇:急性重症胰腺炎早期非手术治疗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