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安岭加格达奇地区早白垩世侵入岩的岩石特征

时间:2022-10-03 07:38:10

大兴安岭加格达奇地区早白垩世侵入岩的岩石特征

摘 要:天山-兴蒙造山带东段、大兴安岭成矿带北段的加格达奇地区中生代岩浆活动强烈,火山岩、侵入岩都有发育,但一直以来研究程度很低,岩石成因不清,构造意义不明,鉴于此,文章在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选择早白垩世侵入岩为研究对象,通过镜下观察与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研究岩石特征。研究表明,该地区早白垩世侵入岩总体近NNE向展布,主要呈岩基、岩株、岩脉状产出。

关键词:岩石特征;早白垩世侵入岩;加格达奇

1 内研究现状

该区地质调查工作开展较早,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即开展了非正规的地质调查和矿产普查工作。上世纪50-60年代,研究区内先后填制了1∶100万和不同比例尺的非正规地质填图,局部可达到1∶5万精度。从1970年开始,黑龙江省地质局区调队在区内开展了正规的1∶20万区调,直到1993年结束。1991年后研究区内先后完成了4幅1∶5万区调及2幅1∶5万矿调(黑龙江省地质矿产局,1993)。前人在本区的工作积累了一些资料。

2 区域地质背景

加格达奇地区大地构造位置上处于兴蒙造山带东段,自北向南跨越额尔古纳地块和兴安地块,其所处独特构造位置已成为揭示东北地区各地块拼贴构造演化及大陆动力学研究的重要场所(内蒙古自治区地质矿产局,1991)。其中额尔古纳地块与兴安地块之间的缝合带传统上一般认为是德尔布干断裂带,新林蛇绿构造混杂岩带位于该断裂带上,并认为德尔布干断裂带形成时代为早古生代(李春昱,1980)。下面依次对加格达奇地区的地层、岩浆岩、变质岩、构造及区域构造演化进行介绍。

3 侵入岩的地质特征

研究区侵入岩较发育,从中元古代-中生代早白垩世均有不同程度出露,并且各种岩性的侵入岩之间也具有比较复杂的侵入关系。侵入岩的产出状态、矿物组成和组构特征描述如下。

3.1 侵入岩的产出状态

本期侵入岩组合总体上呈近NNE向展布,据野外观察侵入体受构造运动影响较小。据野外观察本期侵入岩主要呈岩基、岩株、岩脉状产出,据野外观察及查阅前人资料表明本期侵入岩与围岩接触界面常向围岩一侧突出,与围岩呈明显的侵入关系,这一特征反映了岩浆具有主动扩张膨胀上升侵位的特点。在早白垩世,本区受蒙古鄂霍茨克与太平洋构造域远程作用影响造成本区内尤其以酸性火山活动最为强烈。

3.2 侵入岩的矿物组成

中细粒闪长岩:中细粒柱粒状结构,由2.0-3.5mm的斜长石、角闪石、石英、钾长石组成的花岗岩类岩石,岩石中斜长石>75%、角闪石>15%、钾长石

中细粒石英闪长岩:中细粒状结构,由1.0-4.0mm的斜长石、石英和被纤状阳起石交代的闪石和少量方解石、绿帘石、磁铁矿组成。岩石中斜长石占岩石>70%、石英占

中细粒二长花岗岩:半自形粒状结构,岩石成分有斜长石、石英、钾长石、黑云母、副矿物。斜长石,半自形板状,更长石,双晶密集,轻微土化,大小0.3-1.8mm,含量约38%。钾长石,条纹长石,不规则粒状,轻微土化,大小0.3-2mm,含量约27%。石英,它形粒状,大小0.2-2mm,含量约35%。黑云母,片状,仅见几个小晶体。副矿物,磁铁矿见几个小晶体。

细粒花岗闪长岩:细粒结构,岩石矿物成分有更长石、钾长石、石英、黑云母副矿物。更长石,半自形板状,晶体土化,大小0.25-1.4mm,含量约40%。钾长石,它形,土化,大小0.4-1.6mm,含量约20%。石英,它形粒状,大小0.2-1.4mm,含量约40%。黑云母见几个晶体蚀变。副矿物:磁铁矿,锆石少许。

闪长玢岩:少斑斑状结构,基质为粒状结构。斑晶:斜长石,晶体表面粗糙并绢云母化,大小1.8-3.1mm,含量约1%。基质,斜长石,长条状,晶体表面土化,绢云母化强烈,因此双晶不显著,测得斜长石为中长石,大小0.15-0.5mm,含量约84%。角闪石,粒状,黄绿色,为普通角闪石,大小0.05-0.5mm,个别长柱状长达1mm,含量约12%。石英,它形,含量约1%。

花岗斑岩:粗文象结构,岩石矿物成分,更长石,斜长石,石英,黑云母副矿物。更长石,板状,双晶密集,大小0.3-2mm,含量约35%。钾长石,土化,部分钾长石和部分石英形成粗文象含量约30%。石英,粒状部分晶体于钾长石形成文象,含量约35%。黑云母,片状,含量约1%。

细粒石英闪长岩:粒状结构,岩石矿物成分:中长石、石英、黑云母、钾长石副矿物。中长石,长板状,晶体出现绢云母化,晶体大小0.2-1.4mm,含量约77%。石英,它形粒状,大小0.1-0.5mm,含量约13%。黑云母,片状,大小0.1-0.3mm,含量约8%。钾长石,不规则状,土化,大小0.1-0.6mm,含量约1%。

3.3 侵入岩的组构特征

环带结构:晶体颗粒表现出明显的环带,正交偏光镜下呈现环带状消光,在中细粒石英闪长岩的斜长石中出现。斜长石的环带内外成分不同,内部环带的长石成分偏基性,外部偏酸性,它是在岩浆岩冷却速度中等条件下形成的,出现于中深成岩或部分浅成岩中,而深成岩中的长石少见环带状结构。

条纹结构:在钾长石(正长石或微斜长石)晶体中,沿钾长石一定结晶方向,呈水滴状、纺锤状、树枝状、碎云状分布的一种连晶结构。出现在中细粒石英闪长岩的钾长石中。

蠕虫状结构:一种矿物呈蠕虫状、乳滴状、花瓣状穿插生长在另一种矿物中,其常具有同一消光位。中细粒石英闪长岩中的石英呈蠕虫状镶嵌在长石中,成因可为岩石中斜长石交代钾长石后,由剩余的二氧化硅形成的蠕虫状石英,镶嵌在斜长石的边部,而与斜长石形成连晶的一种结构。

粗文象结构:岩石中石英和钾长石(通常为微斜长石或微纹长石)成有规则共生的一种结构,这两种矿物互结成楔形连晶,似楔形文字,故名。它是石英、碱性长石在共结情况下形成的,但也有由于交代作用或固溶体分解而成的。常见于花岗岩及伟晶岩的边缘带。

斑状结构:岩石中矿物颗粒分为大小截然不同的两群,颗粒大者为斑晶(粒径>3mm),微晶及玻璃质称为基质。其间没有中等粒径者,可与连续不等粒结构相区别。该结构出现在闪长玢岩中。

花岗结构:暗色矿物结晶最早,其自形程度最好,其次是斜长石、碱性长石结晶,二者自形程度较差,石英则完全呈他形晶充填在其他矿物的间隙内。

4 结束语

研究表明,研究区早白垩世总体上呈近NNE向展布,与区域构造线方向一致;岩体呈岩基、岩株、岩脉状产出;岩石类型包括石英闪长岩、二长花岗岩、花岗斑岩、花岗闪长岩等结构类型主要为环带结构、条纹结构、蠕虫状结构、粗文象结构、斑状结构、花岗结构。

参考文献

[1]黑龙江省地质矿产局.黑龙江省区域地质志[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3:1-734.

[2]李春昱.中国板块构造的轮廓[J].中国地质科学院学报,1980,2(1):11-22.

[3]内蒙古自治区地质矿产局.内蒙古自治区区域地质志[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1:1-725.

作者简介:苏岩,男,汉族,内蒙古赤峰,本科,成都理工大学,资源勘察工程(固体矿产)。

上一篇:煤炭质量检验技术相关问题探讨 下一篇:东昆仑清水河地区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