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财县管”走向推广

时间:2022-10-03 06:45:52

中国农村正在进行“乡财县管”基层公共财政改革,而IT系统正是支撑这一改革的基础平台。

有数据表明,截至目前,全国28个省区实施了“乡财县管”改革,其中16个省区全面推行、12个省区部分试点。而不久前,财政部在黄山召开有关工作会议,已经明确要在2008年底全面实现“乡财县管”的基层财政管理模式。

事实上,随着农业税取消和农村税费改革措施的深入,中国广大农村的乡镇一级财政改革势在必行。其主要形式就是“乡财县管”并“乡用”,改变原先一级政府一级财政的旧体制。其深刻的原因在于,首先,农村税费改革之后,许多乡镇财政收入规模下降,乡镇财政支出范围明显缩小,不少乡镇存在经济基础薄弱、财政供养人员较多、债务负担过重等问题。

其次,基层政府组织的重点在于为农民服务,促进农村经济的健康良性发展,而原先的县乡分税包干体制导致的财权、事权严重不对称。乡镇除了发展地方经济外,还要承担本区域内的义务教育、抚恤救济、行政管理和社会治安等公共支出,这些支出刚性强、增长快、压缩难,完全超过了乡镇的实际承受能力。虽然上级财政部门下达了一定的转移支付,但缺口依然很大,并且因地区差别而享受的转移支付政策优惠不同,乡镇之间还存在不平衡现象。

显然,实行乡财县管之后,有利于乡镇政府从这些不堪重负的压力下解放出来,集中精力发展当地经济,服务农民。

实行乡财县管需要坚持三个原则:第一,乡政府管理财政的法律主体地位不变; 第二,财政资金的所有权和使用权不变; 第三,乡镇政府享有的债权和承担的债务不变。属于乡镇事权范围内的支出,仍由乡镇按照规定程序审批。财政部的《进一步推进乡财县管工作的通知》中,明确了这一重要的“三不变”原则。

当然,在具体的落实过程中,从账户设置、票据管理等到非税收入、采购支付等,都有细致的规范要求。这些要求中许多可以通过计算机信息系统实现规范化和标准化管理。

安徽省从2003年开始率先对乡镇财政管理方式进行了改革试点,可谓是农村基层财政的改革先锋。而新中大公司作为公共财政管理领域的软件提供商,一直与各地财政部门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关系,其“乡财县管”解决方案在安徽省东至县、安徽池州区财政局、安徽石台县财政局、安徽广德县财政局、安徽天长市财政局等得到了良好的应用。除了安徽省之外,方案还在河南浚县财政局、浙江绍兴越城区财政局、陕西汉中市镇巴县财政局、汉中市佛坪县财政局、浙江义乌市财政局取得了令人满意的应用效果。

实际上,在乡财县管应用中,许多厂商都有相应的解决方案,但不可否认的是,这是一个具有公共财政管理背景的针对性应用,所以厂商是否在公共财政上具有丰富的背景经验是用户首先要衡量的。

新中大作为公共财政管理领域的软件供应商,积累了诸多各地财政管理信息化成功实施的案例,他们参考目前已经实行乡财县管改革地区的经验,并结合实际用户需要,构建出了新中大“乡财县管”解决方案。这一方案主要用于解决各地县级财政对下属乡镇实现统管的需求,通过系统的部署应用,实现跨区域、多层次的集中监控管理。具体来看,该方案具有管理规范、结构完备的应用特点,在技术上则达到了操作简便、功能强大的综合要求。

方案把所涉及的部门划分为“县级财政管理中心”、“乡镇会计工作站”、“乡级单位”,坚持了乡镇财政的“三权”不变,即预算管理权不变、资金所有权和使用权不变、财务审批权不变,以乡镇为独立核算主体,实行了“账户统设、预算统编、票据统管、采购统办、集中收付”的财政管理方式,由县级财政主管部门直接管理并监督乡镇财政收支,同时调整乡镇财政所管理体制和职能。

通过新中大“乡财县管”解决方案所提供的统一管理平台,可以使县乡两级财政实现畅通管理,所有单据的传递、业务的申请、审批、资金的划拨都通过网络完成,以提高两级财政之间的管理效率。同时系统具备很强的伸缩性,可以保证在改革推进过程中对系统调整、扩展的需要,并且符合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的要求。(文/邱元周)

上一篇:关注上游的现实意义 下一篇:IPTV新娱乐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