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自由贸易区的产业内贸易效应

时间:2022-10-03 06:34:30

中韩自由贸易区的产业内贸易效应

【摘 要】 在全球对华实行贸易壁垒,中国面临贸易摩擦不断的今天,通过贸易谈判或者一味寻求在世界贸易组织框架范围内解决,已经略显无力,寻求区域经济合作建立自由贸易区不失为一种很好的办法。建立中韩自由贸易区的计划,已经得到两国专家学者以及政府部门的研究认可,中韩自贸区已经势在必行。本文就是以中韩自贸区的建立为假设,分析FTA对于两国的产业内贸易效应,着重以汽车产业为例,分析两国汽车产业的结构状况,并得出中韩FTA对于两国汽车产业内贸易效应,表象在扩大贸易额,促进要素流动以及竞争促进效应和技术扩散效应。最后指出并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中韩自由贸易区 产业内贸易效应 汽车产业

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制造的产品也已经渗透到了世界各个角落,随之而来的则是各国家和地区发动对华贸易摩擦、贸易争端。中国在应对这些对华贸易限制问题时,只是一味进行贸易谈判,或者寻求在世界贸易组织的框架内解决已经不在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了。随着世界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加深,中国单独与来自若干国家组成的经济同盟进行贸易谈判似乎显得势单力薄。因此,寻求自己国家区域经济合租组织,发展经济同盟会成为我国下一阶段能够在国际贸易弈的一种筹码。

中国与韩国之间,在历史、文化等背景上具有很大的相似性,经济上也具有一定得互补性,在短时间内达成中韩自由贸易区的可能性较大。中韩两国之间的FTA谈判也已经开启,建立中韩自由贸易区的计划,已经得到两国专家学者以及政府部门的研究认可。

1. 中韩贸易简介

中国与韩国之间自1992年建交以来,双边之间的贸易额飞速增长,2011年中韩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2139.2亿美元。中国也已经成为了韩国第一大出口国,而韩国也是中国继美国、日本之后第三大贸易国。中韩贸易的主要特征如下:

1.1高技术产品的比重不断增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和企业技术实力的增强,中韩两国之间进出口贸易中高技术产品的比重迅速增加。中国向韩国出口的产品中高技术产品的比重在持续上升,2011年已经超过了50%。中韩贸易中高技术产品比重的增加,说明中国的产业结构在不断升级,高技术产品的生产能力在提高。

1.2产业内贸易比重逐渐增加

汽车、电子、机械、石化、钢铁、造船等产业同属两国的支柱产业,中国制造业实力的增强,使这些领域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也在增强,中韩主要产业的产业内分工越来越明确。因此两国在这些领域内的产业内贸易比重也在逐渐增加,到2011年中韩之间进出口总额的48.2%为产业内贸易。

2. 中韩自由贸易区对于汽车产业内贸易影响

2.1扩大双边汽车贸易总额

目前中国对进口汽车产品所征收的平均关税为15.68%,而韩国对进口汽车产品征收的平均关税为7.5%,中国是韩国的2倍多。由于韩国轿车巨头已经在中国本土运营,因此关税的消除对中国自韩轿车进口影响估计不会很大。而中国自韩汽车零部件的进口将会因关税的消减而增加,且增加的将主要是那些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专用零部件。近年来中国对韩国汽车零部件的出口在逐步增加,由于目前韩国对进口零部件也征收较高的关税,因此可以预言,自贸区的成立也将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中国对韩汽车零部件的出口。

2.2促进汽车生产要素的流动带来规模经济作用

随着中韩两国贸易壁垒的逐渐降低,市场规模也逐步扩大,跨国公司的投资也日益频繁,再加上中韩两国地理位置上的相邻性,这些因素都极大地促进了两国与汽车产业相关的生产要素的流动。中韩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中韩之间用于生产汽车所用的钢铁、橡胶、玻璃等原材料的流动会更加频繁,加上在华投资的韩国跨国企业内部的资源配置效应,更进一步促进生产所用原材料的流动带来规模经济效应。

2.3带来汽车产业的竞争促进,加快技术扩散

中韩自由贸易区建立之后,韩国会有大量具有较强技术或者品牌优势的产品涌向国内,这肯定会加大与中国产品的竞争力度。尤其是汽车行业的竞争会更加激烈,会使得中国汽车制造商加大创新力度,改善企业形象,在汽车品牌、质量等方面下功夫,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另外,虽然韩国汽车企业的发展要优于中国本土汽车厂商,但是毕竟韩企与日本以及欧美车系还是具有一定差距的,而这一点恰恰使得韩国汽车厂商的生产技术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具有很大的实用性。

3. 政策建议

自由贸易区也会是一把双刃剑,也会对于中国的贸易以及民族产业造成一定的冲击。就汽车产业而言,如何针对我国汽车产业的现状,在充分获取中韩自由贸易区给我国带来的经济福利效益的同时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已经成为当前亟须解决的问题,笔者在此提出几点建议。

3.1中韩签订FTA应实施合理的过渡期安排。如果中韩建立FTA,不对一些竞争能力弱的产品给予过渡期安排,避免韩国汽车产品对中国出口的剧增对国内汽车产业造成较大威胁。一个合理的过渡期安排,关税逐步减让至零,初期设置数量限制,待国内相关能力形成,生产和质量基本稳定,再逐步放开,这样对整个汽车行业的冲击可能会小很多。

3.2要努力推动中韩汽车企业联盟。推进相互依赖度较高、技术差距相对较小、有成就的企业间联合,进行生产能力重组,共享广阔的以中国为主体的汽车市场。企业联盟是国际分工深化的具体表现形式,也是相关企业参与更高层次国际分工的有效途径。中韩汽车企业联盟中,韩国企业的竞争优势更体现在技术优势、品牌优势和资本优势上,而中国企业的竞争优势则体现在国内市场的开拓和劳动力价格上。

注释

①产业内贸易指数根据公式Bi=

来计算,Xi为i 商品的出口额, Mi为i 商品的进口额。

参考文献:

[1] 巍巍.中韩自由贸易区的可行性及预期经济效应研究,山东大学博士论文,2008.

[2] 张鸿,彭璟,王悦.中日韩区域贸易潜力分析 国际商务研究,2009(4).

[3] 姚圣娟,王浩彬.对建立中韩自由贸易区的探讨.经济问题探索,2007(11).

(作者单位: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

上一篇:对完善行政单位会计集中核算问题的思考 下一篇:观察与检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