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群发短信祝福情况及祝福方式变迁状况调查

时间:2022-10-03 06:31:52

节日群发短信祝福情况及祝福方式变迁状况调查

【摘 要】群发短信是民众在节假日期间都会碰到的“甜蜜的烦恼”,过年要不要群发短信、收到群发短信回不回成为一个令人纠结的问题。本次社会调查旨在通过发放调查问卷收集数据并汇总分析的方式,实现对节日群发短信祝福的具体情况及受众态度的定量研究,并进一步探究近年来节日祝福方式的变迁状况。

【关键词】群发短信;节日祝福;祝福方式变迁;社会调查

一、引言

在马年春晚上,民谣歌手郝云的一曲《群发的我不回》一时间成为市民们热议的话题。据说,这首歌是在春晚总导演冯小刚的创意和命题下创作而成的,以此向过年“群发短信”这一普遍现象说“不”。实际上,不止春节,每到传统节假日,不少人总会收到各种祝福类的群发短信。过年过节要不要群发短信祝福?面对收到的众多群发祝福短信,你回还是不回?针对这一社会热点问题,在全市范围内展开社会调查,以此了解节日群发短信祝福的具体情况及人们对此的态度,并进一步探究近年来过年过节祝福方式的变迁状况。

二、文献综述

群发短信这一社会现象也引起了国内众多学者和媒体的关注:

(一)四川省社科院教授胡光伟

送上拜年祝福是传统习俗,而不应该成为一种负累。群发短信背后映射出的人情物化,看似祝福,却让人没有情感上的共鸣,所以成了一种累赘。祝福短信无论是对谁,都应该力争回归简洁、真诚,寥寥数语,最好加上称呼和落款。随着语音、视频信息的进一步便捷,送上带有情感的真诚祝福也能避免群发短信带来的疏离感。【1】

(二)对外经贸大学管理系教授郝旭光

现实生活中,更多的人对群发的年节短信一笑置之,因为它不具有问候的效果。年节发短信的目的是什么?是表达自己对对方的关心和尊重,是为了增进友谊和加深感情。而问候是具体的、个性化的,接受问候时没有看到自己的名字,很难体会到问候者的诚意,有一种淡淡地被忽视、被敷衍的感觉。换言之,通过群发问候短信,达不到它应该具备的加深感情的目的。【2】

(三)《楚天金报》记者何国琼

今年微信上“隔空喊话”的拜年方式影响着越来越多的人。据腾讯微信官方微博的信息显示,除夕当天,微信信息发送量平均一分钟就有1000万条。短信拜年首次遇冷。【3】

由以上文献资料可以看出,学者们对群发短信这一现象大多表示了不支持的态度,与此同时,微信、QQ、微博等新媒体拜年方式的强势崛起也对短信拜年逐渐产生冲击,过年过节的祝福方式开始悄然发生变迁。

三、研究方法的运用

本次调查属于社会调查(定量研究)范畴,以潍坊市908.62万全体市民为总体,在全市范围内(包括奎文、潍城、坊子、寒亭4个市辖区,昌乐、临朐2个县,青州、寿光、安丘、高密、昌邑、诸城6个县级市)通过在社区对行人随机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简单随机抽样调查,共发放问卷1200份,回收问卷1128份,其中无效问卷8份,样本容量N=1120。

四、节日群发短信祝福情况及祝福方式变迁状况的具体分析

通过对发放的调查问卷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得到了节日群发短信祝福的具体情况及祝福方式的变迁状况等相关信息。

(一)对过年收到群发短信的态度:

分析:由表1可以看出,选择支持群发短信的人占到了半数以上,略高于反对的人数,还有一小部分人选择了中立态度。

对于群发短信的态度主要可以汇总为三大类:反对派、支持派和中立派。

1、反对派

反对派认为,随意转发的短信缺乏诚意,更类似于“骚扰短信”。既然发祝福就要附上别人的称谓,这样看上去比较唯一,也更加有亲近感。调查中,有的人表示,特别不能忍受和一大群人挤在“收件人”一栏中,看到辞藻华丽的段子就胃口全无。既然不能被“单独”对待,还不如不被提起,宁缺毋滥。

经过统计汇总发现,其反对理由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内容上:形式主义假大空,段子老套无新意。

(2)心意上:复制粘贴的祝福缺乏人情味和“私人订制”的诚意,群发短信变成了一种应付,收信人感觉被敷衍。

(3)形式上:群发短信不具有唯一性,无亲近感。

(4)实际功用上:群发是盲目跟风,起不到真正祝福的作用,浪费短信资源。

2、支持派

与反对派截然不同的是,支持派认为,收到群发短信说明至少发短信的人还记得自己,不应矫情应珍惜。被人惦记总不是坏事,被人祝福总没啥坏处,为何要对别人的心意挑三拣四。

经过统计汇总发现,其支持理由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内容上:发什么内容不重要,重要的是别人还记得你,应该珍惜和知足。

(2)心意上:不管是群发还是原创,都是一份问候和心意,没必要过分计较、上纲上线。

(3)形式上:礼尚往来,回复也是一种美德,不回显得缺乏礼貌和尊重,更没人情味了。

(4)可操作性上:大多数发信人同事、朋友、客户太多,没有精力一一编辑、发送。

3、中立派

相比于反对派与支持派的针锋相对,中立派认为:想回复就回复,不想回就不回,随缘就好。中立派对群发短信表示可以理解,可能会根据关系的亲疏,选择性地回复。有的受访者表示,这个其实也算不上烦心事,收到群发短信的也没必要纠结,想回就回,多少是个心意,不回也无可指责,亲疏随缘就好。回是尊重,不回是自由。

(二)对待群发短信的态度与年龄阶段的关系:

在选择回复群发短信的575人中,各年龄段所占比例分别为:

A、0~20岁 (53人, 9.22%)

B、20~40岁 (97人,16.87%)

C、40~60岁 (182人,31.65%)

D、60~80岁 (243人,42.26%)

分析:对于群发短信的态度,也在不同群体中呈现出不同的特点。由表2可以看出,回复群发短信的人数随着受访者年龄的增加呈现一路上涨的趋势。对待群发短信,年长者较多选择回复,认为这是礼貌;而多数年轻人则对群发短信显示出不屑的态度。

关于群发短信这件“小事”,虽然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但从事件初衷和实际效果来看,还是倾向于少群发或者部分群发短信。

心理学中有个著名的“鸡尾酒会效应”:在声音嘈杂的鸡尾酒会中,同样分贝的音量,人们只对一个声音最敏感、听得最清楚――叫自己的名字。人对自己的名字有天然的熟悉和亲切感,人都渴望被尊重,能叫出对方的名字就是对他的一份尊重。【4】对于收到“私人定制”的短信,接收者通常觉得受到重视,幸福感较强。拜年不在于每个人必须拜到,但至少保证给拜的每个人都是真心的祝福。一句真诚的问候胜过长长的段子,简简单单几个字,让接收者感到被人记住的尊重。

(三)包括祝福短信在内,收到节日祝福的形式:①

A、短信祝福

B、电话问候

C、微信文字、动画、语音

D、QQ留言

E、电子贺卡

F、发电子邮件

G、发送祝福视频(或视频聊天)、创意动画

H、微博@或私信祝福

I、人人网、陌陌等其他即时通讯工具平台

分析:从表3可以看出,短信拜年仍占据节日祝福方式的主流地位,但QQ、微信、微博等即时通讯平台的力量已不容小觑,它们正在逐步崛起并逐渐拥有一席之地,赶超前者的势头强劲。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手机等媒介的飞速发展,传统的短信拜年正悄悄地“呼叫转移”,通过QQ、微信、微博等即时通讯平台“隔空喊话”,成为了年轻人首选,成为都市时尚人流的前卫模式。【5】

通过以上信息,我们也可以总结出这些年来节日祝福的“变脸”,即过年祝福变迁史:从登门拜年走亲戚(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高大上的“发来贺电”(八十年代中后期),到电话传情(八十年代末)、“嘀嘀”响的BP机(九十年代),再到除夕夜的短信大塞车(九十年代末到本世纪初),过年祝福的形式可谓是花样翻新,姿态百变。而近年来兴起的微博@点名祝福和微信语音传情,更是再度刷新了节日祝福的形式。如今,说上一段话,送给亲朋好友,感觉比干巴巴的文字更有人情味、更真实。【6】

时代在变,送祝福的方式也肯定会有变化,不论人们用短信还是QQ或者微信拜年,这些只是辅助的工具或载体,就像传统的笔和纸。无论拜年的形式怎样变,只要送祝福的心意在就足够了。

五、小结

对节日群发祝福现象的调查,其实就是对我们这个社会人情的考量。当快捷的数字化社会给我们带来越来越多便利的时候,在花样百变的通讯平台面前能否始终保持着最初的那份真诚和纯粹,而不至让其流于形式和庸俗,值得我们静下来思考,慢下来把握。惟有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注释:

① 柱状图中的数据为选择该选项的人数(含累计叠加人数)。

【参考文献】

[1]王爽.群发短信不像祝福我不回[N].四川日报,2014-2-7.

[2][4]郝旭光.群发拜年短信把诚意弄丢了[N].经济日报,2014-1-26.

[3]何国琼.群发的短信我不回 湖北网友朋友圈里拜年晒年味[N].楚天金报,2014-2-7.

[5]毛启盈.过年了,短信拜年,你OUT了![Z].搜狐IT,2013-02-09.

[6]华静言.春节,群发短信你回不回?[N].新快报,2014-1-21.

上一篇:新时期中专班主任工作的问题与对策调查与研究 下一篇:浅析色彩与设计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