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捧红”的菜

时间:2022-10-03 05:13:55

一个人的成名,甚至可以推动美食发展。

在天津练兵的时候,袁世凯特别爱吃狗不理包子,还进献给慈禧,结果太后也爱吃,狗不理包子从此名声大震,成为天津名吃代表。

袁到河北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时,当地官员知道他爱吃海参,创出一种新的吃法:以涿州贡米酿入海参腹内,加上葱、姜、胡椒、醋、蛋皮,煨制而成。这道菜袁世凯非常喜欢,命名为直隶海参,成为河北名菜。

袁世凯也喜欢喝茶,他位高权重,自然有人讨好。1905年前后,河南六安县商人朱某,常以家乡特产讨好袁,不惜工本选取每棵春茶的一两片嫩叶,炒制成茶,因为形状像瓜子片,后来叫做“瓜片”,成为名茶之一,至今盛销。

北京有个厚德福饭庄,是经营正宗河南菜的饭庄。创始人陈莲堂,是河南杞县人,此前曾在北京同仁堂为厨。1902年北京大栅栏内烟茶楼关闭,陈莲堂就在其原址创办了这一规模较大的饭庄。开创伊始,厚德福没有经营得特别好。袁世凯称帝后,厚德福饭庄借袁世凯为河南(项城)人这块招牌,制造舆论。一时间,厚德福成为北京城达官显贵聚集之处,不久在上海、天津、沈阳、青岛、南京、西安、成都开设了分号。

袁世凯喜欢吃鱼,最喜欢的鱼是开封北面黑岗口的黄河鲤鱼,认为其他地方的鱼无法与之相比,最喜欢吃软溜鲤鱼焙面,又叫溜鱼焙面,这是现在中外皆知的河南名菜,用糖醋软汁制成,又称糖醋溜鱼焙面。据史书记载,北宋时开封(汴梁)已有糖醋溜鱼,明代时称糖醋鱼,但没什么名气。清代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从西安回北京,路过开封,住在行宫里。开封府呈进鲤鱼焙面,慈禧太后和光绪帝吃得赞不绝口,光绪夸这道菜是“古汴珍馐”,而慈禧太后则连称“膳后忘返”。一位随身太监当即挥毫写了“溜鱼何处有,中原古汴州”。正因为皇帝、太后喜爱这道名菜,袁世凯才要吃家乡的鲤鱼焙面。

袁世凯是个喜欢零食的人,例如花生米。最喜欢一种糊皮正香崩豆,现在也成了河南名小吃。据说此豆本是皇亲国戚为了磨牙吃的。制作这种崩豆,要用外五料――大料、桂皮、茴香、葱、盐;内五料――甘草、贝母、白芷、当归、五味子,以及鸡、鸭、羊肉和夜明砂乌等,共同翻炒。这种崩豆外形黑黄油亮犹如虎皮,膨鼓有裂纹,但不进砂,不牙碜,嚼在嘴里脆而不硬,五香味浓郁,久嚼成浆。还有件有趣的事情,全国各地的丸子都是圆形的,唯独河北保定的南煎丸子是扁平棋子状。时任直隶总督的袁世凯位高权重,在直隶官府宴席中为避讳“袁”字,厨师将圆形丸子压扁,采用独特的烹制方法,创制出一道美味佳肴,因出于保定府南奇,故取名南煎丸子。

元宵也有着类似的故事。1915年底护国运动爆发后,袁世凯渐渐众叛亲离,1916年元宵节时他感到力不从心,便换上便装去北京街上散心,不知不觉来到厚德福附近。他一时心起想去吃河南菜,此时厚德福门前正在热卖元宵,悠长的吆喝声远远地传了过来。

袁世凯停下脚步,细细倾听。“元――宵”的吆喝声回荡着,那声音随着冷风传来,他听到了“袁――消”的声音,不由得勃然大怒。

他再没有心思吃饭了,马上返回,接着下令将厚德福卖元宵的人拘捕起来,还将元宵的名字改为“汤圆”,命令所有的人都不准再提“元宵”二字。没多少天之后,袁世凯便被迫宣布“取消帝制”,接着在忧惧中死去。于是,一首歌谣在京城流行开来:“大总统,洪宪年,正月十五吃汤圆。汤圆、元宵一个娘,洪宪皇帝命不长。”

原载《民国吃家》

邱海标荐

上一篇:马尔克斯的告别信:如果明天永远不来 下一篇:为百年后“留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