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间房子的重要性

时间:2022-10-03 04:58:26

一间房子的重要性

这个为了让自己和女儿有一个稳定的住处而不断地委屈自己的中年女子,如果她有一间自己的房子,哪怕是一个蜗居,她会放弃对感情的追求而一次次屈从于命运的拨弄吗?

友结婚前自己买了房子,两室一厅,不足80平方米。住了3年多之后,这位才女“老大嫁做商人妇”,搬进了豪宅。问她怎么没把这个房子卖掉,她说:“不卖!留着是自己的后路。”

那天朋友详细阐述了她保留“自己的房子”的必要性。比如家里“爆发战争”之后可以作为一个静心调养的地方,一旦发生“婚变”又可以有暂且栖身之地,如果所有这一切“不测”都没有发生,这房子还可以用来孝敬父母、留给孩子、出租挣钱。总之,有一间属于自己的房子让人感觉很安全。最后,她推荐了电影《假装没感觉》,说看了就能理解,没有房子的女人,生活多么无奈。

关于这个电影,媒体的报道大体集中在说这是一个表现上海女性从依赖到独立的人格嬗变过程的片子。但我在看的时候,脑子里始终盘桓着关于房子的种种,看到了一个女子在寻找房子的过程中渐渐找到自己的故事。

吕丽萍扮演的妈妈是小学教师,最初住在丈夫单位分配的房子里,那时她有婚姻。接下来镜头转到她在偷偷哭泣,知道了她丈夫有了外遇并且长达两年不知悔改,她已经无法忍受。她提出离婚,丈夫一句话,要她带着女儿搬走,什么都可以给,只有房子不能给。母女俩一人一辆自行车,驮着大包小包回到了孩子的外婆家。这是妈妈的第一次寄人篱下。

外婆家的房子并不宽敞,还有正在恋爱的小舅舅,外婆很客气地告诉妈妈,小舅舅要结婚,就算住旅馆,也不能无休止地住下去,要不就回家复婚,要不就赶快想办法带着孩子再嫁。妈妈打定主意不能复婚,只好开始相亲。终于,妈妈结婚了,嫁给了中年丧妻、独自抚养儿子的老李,老李有一套房子,接纳了母女俩。这是妈妈的第二次寄人篱下。

老李是个好人,也是个因为没本事而越发对什么都斤斤计较的男人。新婚不久的夫妻开始为谁买了牛奶、谁买了蔬菜而争论不休。老李气愤地指责这母女俩是把他当成了一张饭票,还在他花了“五万块钱”买来的房子里白白住了这么久。深受伤害的妈妈带着女儿一怒之下回了外婆家,和老李离婚了。这是妈妈的第三次寄人篱下。

在外婆家住着也不太平,母女俩要面对小舅妈的冷嘲热讽,要每天看着外婆的忧心忡忡。这时,孩子的爸爸因为情人出国而心灰意冷,提出和妈妈复婚,也能解决母女俩的住房问题。爸爸对妈妈说:“你不就是想混上一张床吗?”妈妈愤怒地扬长而去。可是,生活的具体和艰难还是让妈妈屈服了,她听从外婆的劝告,为了女儿能有一个家放下一张书桌,去和爸爸复婚。这险些成了妈妈的第四次寄人篱下。

去复婚的路上,女儿追上了妈妈,告诉她,不要为了自己去接受一个不可信任的男人。

电影演到这里,抛开一个女人在婚姻里的失望和挣扎,仅仅看房子给一个人造成的生活窘迫和感情上的妥协,已经非常令人悲哀。看到这里,我已经完全理解了我的朋友说“一间房子的重要性”的意思。这个为了让自己和女儿有一个稳定的住处而不断委屈自己的中年女子,如果她有一间自己的房子,哪怕是一个蜗居,她会放弃对感情的追求而一次次屈从于命运的拨弄吗?

电影的结尾很阳光,不知道是不是导演的仁慈之心和善意使然,妈妈得到了一部分来自爸爸的离婚补偿,她买下一间破旧的房子,母女俩终于有了自己的家。接下来如果妈妈还要再婚的话,至少,她不必再把房子当成惟一的理由了。

其实这是一个残酷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故事,在很多平凡的中国市民家庭里,房子,是一个很严重,甚至令人一筹莫展的问题。而一个女人的独立,无论是精神上还是物质上,都从拥有一间自己的房子开始,很悲凉,也很无奈。

上一篇:父与女的那些事 下一篇:家藏一枚小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