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师一卷”考量着老师们的能力

时间:2022-10-03 04:13:43

“一师一卷”考量着老师们的能力

“一师一卷”在我们学校的启动,无疑是我们教育中的一大亮点。考试权的归属和考试内容的个性化,才是考试改革的“核心技术”。这一理念的提出,无疑给了我们一盏明灯,指明了制卷的道路及方向。一师一卷,是压力也是动力,考试权的归属给了老师,意味着老师们对于考试内容掌握更大的制定权力。但考试内容的拟定是加在老师身上的一道新压力。由一师一卷延伸开去的,令我们陷入思考的,是我们的课堂教学,教什么与学什么的问题,是教好与学好的问题。

一、依托课标,承学识之能

小学语文课标在对高年段学生的教学上给出了精确的教学目标。针对课表要求中的“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这些训练点展开了我的教学和制卷之路。

(1)把握基层目标,关注基点。课标是把握教学内容该教什么的一把标尺。 “识字与写字”的训练永远是每个年段的一项必要目标。疑难字、同音异形字混淆、结构混淆也是学生中的“老大难”。如“高粱”的“粱”是上下结构的字; “羞涩”的“涩”是左右结构的字,这两个字在抄写中学生的混淆出错率很高,同音异形字的出错就更不用说了。我认为,识字、写字是学生学习之本,所以每次必作为一项考查内容。

(2)“供”关注“求”,由需制题。从课文内容及练习中习题的设置入手研究,进行制卷。与课文相关的习题及练习中的习题出现在大量的习题集中,形形的题,各种各样的考查类型。这些题目的“供出”应和了学生内在的“需求”。因而在我们的试卷中,这样的题型不可丢,存在的便是合理的。这类题型容量之大,怎么安排是个令人头疼的问题。经过研究与尝试,将之变成“选择题”,诸如将考查“字的音、形、义”放在同一题型中,便是一种很好的尝试。

二、凝练素养,促内身之修

关键素养是教学中的一个核心点。学生关键素养的提升意味着专项能力的提高,即学生内为修养的提高。针对本年段的关键素养,将训练有机地落实在平时的教学中。如六年级的关键素养――用故事写人:一个故事写一个特点,几个故事写一个特点,几个故事写几个特点。

针对提炼出的这一关键素养,平时作了较为系统的训练:写作教学中时时、处处渗透着关键素养的训练。在用故事来表现人物时,事件中人物的“活动”表现应特别注重,对于人物的动作、表情、心理的表达着力于平时的训练。尤其是故事中的人物特点及性格,通过写作须清晰地展示出来。要写好先要会看、会悟。训练时,我曾引导学生深入读书,《水浒》《隋唐英雄》等多部著作中的人物形象都很鲜明,通过品读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的描写引导学生品悟人物形象,由此学会写人。另外还以鼓励方式引导学生多方提炼素养,如出班报、用简笔画画出同学在课后及活动中的动作,再引导学生通过写作表现出这幅“动”的画面。针对各种类型多方设置训练手段,以达到确实、有效的提高。

关键素养的考查也是一个值得深思的话题。严肃地设置一道考查题,学生一看摆在那的题便失了兴趣,添了紧张,对关键素养的考查由期待变成了害怕。要摒弃学生这种心理,要让学生喜欢上关键素养训练。若将考查题型放置进学生的生活情境,那就是另一番状况了。习作的构思来源于平常的生活,如本次的考题,我沿用之前的“魅力老师评选”这一构思,给学生设置情境,引导学生大力评选魅力学生,气氛一下就活跃了,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了“我想写、我要写”的状态。

三、锻铸班本,助个性之展

班本内容即是师本内容,是设置范围最大的最难控制的一项内容。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及承接上下年段的内容上考查,制定适宜本年段学生学习的内容。这需考虑因素,即因师而异,因生而异。

针对高年段的学生,整个学期,我引导学生跟随课文及相关练习摘录了很多关于读书的名言、地方俗语等许多班本化的知识。为加深对人物形象的品悟,也相继增加了许多借助理解人物的成语、名句等,引导学生进行品悟、识记。

较之而言,文言故事的设置则是较难的班本内容了。为与初中学习有所承接,选择让学生读一读文言故事。虽然选择的几个文言故事都是简短、故事性极强的,但文言文又对小学生来说,仍似另一个世界的知识。由于刚接触,且是采用粗浅的读、师生共读的方式,学生对于故事内容的识记性较强,但对于从故事提炼出来的题目却往往拿捏不准。那么对于考查而言,需慎重用分。在考查时,为提升学生读文言故事的积极性,我采用了“加星”“加分”制,这就增强了学生读故事的信心与决心。考查过后,一些得星数不多的同学纷纷表示一定要把文言故事“拿下”。这样高涨的士气展示出的不正是一种欣喜与希望吗?

个人认为,班本内容的设置应体现一定的层次性。只要适度,学生会学在其中,乐在其中。

制卷之路茫茫,研卷之路渺远!一师一卷,是师生双能力考查,是挑战,更是惊喜!我们坚信:我们在这块领域一定会走得更远,跨得更高!

上一篇:推进教学互动提高课堂效能 下一篇:实施素质教育使学生成长为一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