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阳实验小学“两线并行”校本课程的建设与实施

时间:2022-10-03 04:09:15

长阳实验小学“两线并行”校本课程的建设与实施

作为一所民族地区的小学,我校学生生活在土家族聚居区,耳濡目染的是土家文化的浩瀚与厚重,而学生对本民族的文化具有特有的归属感和亲近感,是难得的校本课程资源,由此我们挖掘、整理和筛选这些资源,构建起我校的主导性校本课程体系。同时,我们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与需求,充分发挥教师的特长优势,又自主开发了十门选修课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两线并行”,成为我校校本课程建设实施的特色与亮点。

一、课程开发:两线并行:不断完善

1.建成了两线并行的校本课程体系

我校地处鄂西南的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县城,这里是全县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许多长阳文化名人都在这里居住;这里是巴人故里,土家先民的聚居地,勤劳、勇敢、富有聪明才智的土家人在清江两岸生息繁衍,酝酿出醇香的土家文化。这里有古朴的民俗风情,优美的土家传说,享誉神州的长阳“三件宝”:山歌、南曲、巴山舞,博大精深的饮食、服饰、茶和酒文化。八百里清江纵贯长阳,还鬼斧神工造就了美丽如画的自然景观。这些民族文化的瑰宝,秀丽的自然风光,众多的文化名人,为我们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了丰富的资源。通过分析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我校构建了必修和选修“两线并行”的校本课程体系。其中,必修课程是以“土家文化教育”为主题的主导性校本课程《传承土家文化,热爱山水长阳》,其课程内容按一至六年级的顺序,依次为《我是文明的土家人》、《优美动听的土家故事》、《独具特色的风俗民情》、《引以自豪的土家名人》、《美丽如画的清江风光》和《魅力四射的土家文化艺术》。

除一年级只开设必修课程外,二至六年级均开设有选修课程。我校开发的选修课程共有十门:《我们的动物朋友》、《生活万花筒》、《我是小小收藏家》、《我有一双小巧手》、《缤纷的节日》、《走进诗苑》、《我是小小科学家》、《儿童漫画》、《美德故事伴我行》、《演讲与口才》,提供给各年级选修的课程均在五门以上。

上述十门课程,无不具有丰富的内涵和较广的外延,具有较高的课程价值。比如,在《我有一双小巧手》这一课程里,开课的年级为二至六年级,其课程体系为:二年级“贴”——三年级“编”——四年级“制”——五年级“织”——六年级“绣”。其中,仅“贴”的内容又包括:布贴、色卡纸贴、叶片贴、火柴梗贴、蛋壳贴、花生壳贴、豆子类贴、综合贴画,以及根据贴画编故事、讲故事。

2.牢牢把握课程开发这一关键环节

学校完善了“教师申报开发意向——审议委员会集体审议——教师合作开发,撰拟纲要——审议委员会再次审议——家长和学生一起选课”的选修课程开发流程,每一年都开发有新的选修课程,比如《美德故事伴我行》和《演讲与口才》就是上一年度新开发的选修课程。

3.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完善体例内容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以课程纲要为指导,同时又不拘泥于课程纲要,而是根据学生的实际,对课程纲要中不适宜开设的内容及时进行调整,把一些遗漏、有学习价值的教学内容补充进课程,保证了所实施内容符合学生的年龄和年级特点,符合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为学生所喜爱。比如,在必修课程《传承土家文化,热爱山水长阳》的实施过程中,老师们发现土家族的民族历史没有进入课程体系是疏忽,于是我们又补充了原六个年级的教学内容设计中落下的民族历史这一重要内容,增加了红六军及长阳人民的抗日斗争等教学板块,并将长阳博物馆作为了课程实施基地;原五年级《美丽如画的清江风光》课程计划中没有“鸣凤塔”这一景点,在实施过程中,学生说到的清江风光就有鸣凤塔,于是我们就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经验,增添了“鸣凤塔”这一教学内容。同学们很感兴趣,纷纷邀请家长陪同前往游玩。其中有一名女同学还据此写了一篇游记,在长阳电视台“清江美文”栏目播出。之后,我们从电视台借来了“清江美文”视频,让同学们伴着悦耳、古朴的民乐,看着家乡熟悉的古塔,欣赏身边同学的佳作。

二、课程实施:自主选课,集体备课

1.根据学生意愿开课

自主选课,按需开课已成为我校的开课原则。学校给每个年级的学生均提供了六门以上的可选课程。每学年开学后,我们设计好选课单,组织二年级以上的所有学生自主选课,然后对选课情况进行统计,并根据学生的意愿最终确定开设的选修课程。

2.根据需要调整开课时间

2008年春季学期之前,我们的校本课程实行的是两节连排,单周上必修课程,双周上选修课程。从2008年秋季学期开始,我们新增了写字课教学,校本课程开课时间调整为两次,即周三下午第二节全校写字课,周四下午第一节一至三年级校本,第二节四至六年级校本。在教学实践中,任课教师反映,由于单周必修,双周选修,老师要提前两周通知学生带学习材料,而两周后学生往往又忘记了带材料。于是,从2009年秋季学期开始,我们改成了前半学期上必修课,后半学期上选修课。

3.通过集体备课提高教学效率

为确保校本课程教学的有效性,除了加强常规检查,发挥评价手段的导向作用外,我们重点抓了课前的集体备课。

校本课程已从一年级开设到了六年级,全校36个教学班,有36名教师承担校本课程教学。在主导性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中,每个年级六个班的老师实行集体备课,共享资源。开学初,年级备课组的老师根据课程纲要集体研讨制定学期教学计划,然后把一学期的教学内容分割成六个版块,每名教师承担一个版块的主备任务。各科任教师分头备课,形成初步的教案之后,再集中研讨,最终确定教案定稿。然后由主备人将教案定稿打印出来,分发给任课老师,人手一份。

选修课的集体备课既有横向,也有纵向。对有的课程,学生选课异常火爆,像《儿童漫画》和《我有一双小巧手》,一门课程因选课人数多,往往耍在一个年级内开设两、三个班,这时几个任课教师也实行集体备课。这是横向的集体备课。纵向的集体备课是指任教不同年级的同一门课程的老师之间的教学研讨,比如《我有一双小巧手》,就从二年级开到了六年级,有的年级还开设了两个班,这样,全校任教这门课程的老师就有7人。这些老师也常常在一起研究教学,探讨教法,修订教案,共享资源。有效的集体备课确保了校本课程教学的有效。

三、课程管理:立档建库,循环利用,

1.通过立档建库实现资源的循环使用

一是建成了比较完整的课程资源库。我们要求校本课程教师要随时收集课程实施过程中的相关资料,包括教学材料、教案、学生收集的资料、学生的优秀作品、他人对课程的评价等,在学期结束时,上交校本研修小组整理归档,循环使用。我们从县电视台找来了相关名人的所有视频资料进行筛选,又亲临部分名人家庭采访,建立起了“土家名人视频资料库”;从县电视台找来了各景点的视频资料和专题片,建立了“清江风光视频库”;组织学生收集各景点的图片、清江美文,建立了“清江风光教学资料库”。资料库建设既减轻了课程开发的压力,也节约了课程实施的成本,为课程实施提供了资源保障,确保了课程教学的质量。

2.兼顾两门课程进行评价

针对既有选修课,又有必修课的情况,我们出台了校本课程评价办法,即学生的校本课程素质等级评定耍综合选修课和必修课两门课程,其中选修课程占40%,必修课程占60%。在选修和必修课程的评价中,又坚持评价主体的多元:让学生本人、同学、教师共同参与评价;评价内容的多样:以学生的档案袋、课堂表现、期末考核结果为评价因素: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既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学期结束时,各班又组织期末考试。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回首过去,正是我们的执著追求和不懈努力,才把校本课程建成了特色与亮点课程。展望未来,我们将借鉴已有经验,不断探索创新,将我校校本课程建设推向新的高度。

(作者: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实验小学教务处主任)

上一篇: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十) 下一篇:基础教育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