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握“三把钥匙”,演绎精彩课堂

时间:2022-10-03 04:03:45

巧握“三把钥匙”,演绎精彩课堂

怎样摆正师生关系,让课堂上精彩迭出?怎样引领学生生成知识、快乐成长?作为一线教师,我认为只要巧握住“三把钥匙”,就一定能演绎精彩课堂。

驾驭文本之钥匙

古人曾说过: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学工作同样如此。诚然,为了大力推进“活动单导学”模式(本市推广的一种教学模式),实现教学资源的最大共享,市教育局组织骨干教师编写了一系列的《新课程“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丛书》,下发给各任课教师。乍一看,教师的工作好像减轻了,不需费神钻研教材、备课,只要照本宣科就行。可事实果真如此吗?那天执教《钱学森》一文,在讨论美帝国主义会采用何种手段恐吓要挟钱学森时,有学生提问:“当时钱学森在美国有亲人吗?敌对国也可能对他们进行绑架呀?”我不能回答。作为教师的我汗颜无比:我只关心了钱学森这“导弹之王”“火箭之父”,哪曾想到他的亲人?

可见,教师仅有“一桶水”“一溪水”是远远不够的,俗话说“胸中有竹,方能画竹”,教师应该不断学习,不断研修,虽不能做圣贤,但也要博览群书。

1. 走进文本,想编者所想。一直以来,认真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保证,因此一定要将“备课”这一环节落在实处。我们要针对新教材的基础性、丰富性、时代性、开放性,进行全面深入系统地解读,既尊重教材,又走出教材,不能被教材所束缚。教师要深入钻研大纲,准确把握教材的重难点,准确领悟编者意图,切忌好高骛远,游离文本。为避免学生对文本产生索然无味之感,教者要对教材“深入浅出”,以便在学生课堂活动过程中有的放矢,成功引领学生走向“高效”。

2. 立足文本,疑学生所疑。在“活动单”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依托学生的“学”展开,同时教师的“教”又高于学生的“学”,引领着学生的“学”。由此可见,活动单课堂是动态生成的。学生由于阅读基础、生活环境、思维方式、价值理念的不同,在活动过程中所生成、展示的内容肯定也不一样,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遵循一个基本原则:站在学生的角度,用学生的眼光发现问题、思考问题。

面对学生的质疑要学会“科学”释疑,每一个教师均应树立一种观点:教学是平等的,每个学生都是富有个性和创造力的个体。要相信学生,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自己获取新知识,使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能有效践行。当然,遇到师生均不能当堂解决的问题,不能敷衍了事,要在课后求助他人。教无止境,同样备课也永无止境。我们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在备课中学习,在学习中备课,在备课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让自己变得“博大”起来,“丰厚”起来。

演绎活动之钥匙

“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彻底打破了知识本位、教师主体、课堂中心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式,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导学作用,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活动获得学业知识,获得身心的和谐发展。那么,该如何将课堂活动演绎成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沃土呢?

1. 教给学生活动方法。践行“活动单导学”模式的目的是引领学生通过活动,不仅能自主发展多元的思维方式,学习知识,提高能力,更要能学会交往,学会相互合作与分享,从而共同提高。教师要把活动的宗旨明确地告知学生,将每个活动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小组展示、自我生成四个环节落在实处。小组学习是“活动单导学”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为了达成高效的小组活动,形成良性的小组活动机制,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多个维度的科学培训。引导小组长学会管理,引导组员学会自学、学会合作、学会倾听、学会讨论、学会展示。

2. 落实活动奖励措施。“活动”是“活动单导学”的核心,它是一个学习平台。为了引领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教师要制定并落实一系列奖励措施。召开班级动员大会,全员参与讨论,制定相关奖惩政策,对所有人的行为予以激励和约束,积极营造团结进取的班级文化。通过“星星”、“月亮”、“太阳”来真实记录学生每堂课的展示,一周一小结,每月评选一次班级“风采之星”、“进步之星”、“合作之星”,定期将评选结果以校报《芳草地》的形式呈现给家长及同学,以资表扬。也可适时发放一些多姿多彩的“奖品”:给家长打表扬电话,在游戏中做主持人,为班级选择课后观看的影片……当然,对那些表现一直欠佳的小组也要进行谈话,在班级要建立健全小组长能上能下的机制,充分调动所有人的参与意识。

3. 尊重学生活动成果。“活动单”是教师主导作用的静态呈现,是教师课前预设的导学方案的物化结果,程序性、预订性较强,而动态生成的课堂则具有很多不确定性,生成的力度和空间是无限的。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但要切记:尊重不等于全盘认可。教师要及时予以点评,精彩的给予掌声,言辞过激或有失偏颇的要及时引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打造亮点之钥匙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研究者、发现者、探索者,在儿童的内心世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教师要积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自主生成。但作为学生,尤其是小学生,对文本的解读有时可能比较肤浅,甚至是“误解”文本,教师要善于设计亮点,为学生与文本对话搭建桥梁。

一教师在执教《蒲公英》一文时,设计了一个情境话题: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劝说那两只蒲公英呢?一时间课堂热闹起来。有的说:“我会像太阳公公一样告诉它们,掉到沙漠和湖泊的后果。”有的说:“不管怎样,我们紧紧地拉着它们!”……“我才不劝不拉呢,谁让它们不听太阳公公的话的。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活该!”教室里一片寂静。学生的思维在活动中碰撞,心灵在争论中对接。

该如何打造亮点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

一是钻研教材,从文本中找准切入口。教师要善于在各个活动环节进行有效对话的“弹性”设计,设计“大问题”和“发散性问题”,设计生活化、情境化、信息化的教学环境,从而更有效地丰富活动内容。二是善于捕捉课堂上自然生成的亮点。密切关注学生,促进师生、生生间的交流反馈,善于捕捉信息,灵活驾驭课堂,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三是精心设计和运用过渡语。巧妙的过渡语能调整教学行为的有序发展,利于学生正确理解文本,同时能起到牵线、架桥的作用,让课堂形如流水,增加艺术的魅力。四是教师还要善于使用自己的肢体语言,一个眼神、一次微笑、一个手势等等,均要能传达一个明确的信息,均要实现与学生心灵上的沟通:或肯定、或鼓励、或抚慰……

精确驾驭文本、精彩演绎活动、精心打造亮点,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课堂将会因师生的共同努力而活力无限。

(作者单位:江苏如皋市花园小学)

上一篇:探讨习作教学 下一篇:过度依赖之症结“大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