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职英语教学的探究

时间:2022-10-03 03:11:32

关于高职英语教学的探究

摘 要 本文通过对高职英语教学中阅读与听、说、写 译的关系、语言基础与提高文化素养的关系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几个方面的探究,说明了其在英语教学中重要性。

关键词 英语教学 阅读 语言 教学过程

英语是我校教学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经过近几年的教学改革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这不仅每年通过三级考试的人数在大幅度上升,而且学生的语言能力也确实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从社济的快速发展对大学生英语水平的要求来看,目前的英语教学还明显存在着一些问题。笔者认为今后英语教学的发展方向和培养目标,处理好英语教学中的几个关系是英语教学上一个新台阶的

一、阅读与听、说、写 译的关系

《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对教学目标作了明确的阐述:“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听、说、写、译能力,使他们能用英语交流信息。”

将阅读能力的培养作为第一层次的要求,这首先是由语言学习规律决定的。根据Krashen的输入理学习者接触到新的语言材料时,他们就会自动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在现有水平和相关语境的帮助解其中所含的内容。我们强调阅读,强调阅读能力的培养,除了阅读在语言输入中的重要作用外能促进语言知识的掌握和语言应用能力的提高。学习者对语言规则及形式的掌握主要是通过大量现的。语言是交际的工具。交际包括信息的接受、发展和反馈,必然涉及读、听、说、写、译各技能。

二、打好语言基础与提高文化素养的关系

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工具,语言是人类形成思想和表达思想的工具。人类思想的形成借助于语言,同的思想又常用语言的形成进行表达。因此,人类思维的过程或结果又体现在语言的词汇和其他语里。每一种语言都与某一特定的文化相对应,与该民族的文化传统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在一定反映了该民族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决定了其生活面貌的风俗和信仰的总体”(束定芳等6:145)。随着语言与文化之间的特殊关系逐渐为人们所认识,对于外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性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指出:“大学英语教学应有助于学生开阔扩大知识面,加深对世界的了解,借鉴和吸收外国文化精华,提高文化素养。文化和语言有着密系,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有助于促进语言应用能力的提高。”

同样,人们的语言行为与其文化不可分割,不同的文化、不同的风俗习惯和不同的思维方式就会产的语言行为。对一个民族来说是天经地义、习以为常的事,对另一个民族可能会显得完全陌生、议。在汉语文化中,两朋友在路上相遇,他们会问:“你到哪里去?”如果是吃饭时间,常用的是:“你吃过饭了吗?”然而,你用这种方式去与西方人打招呼,就会产生误解,使对方感到奇至不安。因此,在外语教学中加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很有必要的。因此英语教学既是语言知识的传授过程,也是一个文化教学、填补目的语文化知识空白的过程,老师目的语的文化特征。

因此,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实际语言应用能力,首先必须从提高语言能力着手,加强语言基本知识如语音、词汇、词组、句型、复合句之间的关系等。这方面的知识学生以前学得往往不很透彻,很牢固。在教学中尤其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重视语法的讲解,词汇用法的解释及其意义的辩析难句的分析,句型的操练,句子的翻译以及听写的训练,等等。同时还必须注意结构与意义的结免光说不练。讲授内容以“实用为主”,量以“够用为度”,避免泛而杂。经常复习所学内容,语言的刺激频率。

三、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

传统的外语课堂教学以老师为中心,老师往往处于主动的、居高临下的地位,他们讲解生词、解释示范例句、教授规则、评判正误,等等,把许多应该让学生自己做的事都做了,使学生处于被动养成了过分依赖教师、等待“喂食”的学习习惯,事实上,外语学习是以学习者接受目的语言输点,通过各种类型的运用目的语活动,内化该语言体系的发展过程。也就是说,仅有理解性输入以产生语言习得,学习者必须将语言输入与语言输出在一个有意义的环境中组合,语言习得才能效。

把课堂教学过程从总体上分为输入、练习和输出三大块。输入是起始阶段,目的是让学生接触和理材料的结构、意义和交际价值。此时教师要善于利用新材料与学生现有水平间的差距,引起学习掌握新材料的动机。练习是将输入的语言材料在多种活动中进行反复加工,内化入学生原有知识的过程。输出则是在交际性的活动中运用语言有效传递信息、把握语言的交际功能的阶段。在整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是知识的传授者外,更应该是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交际活动的和参与者。当然,外语课堂教学中的活动类型和方法多种多样。但是我们必须要牢固确立这样一: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传授的知识要由学生加以理解、吸收,能力的培养要靠学生的实践。要使为真正的主动学习者,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能力至关重要。

鉴于我校高职生入学时基础较差,我认为第一、二学期应以加强语言基本功训练、掌握语言共核和言技能使用为主,同时培养基本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第三、四学期突出高职教育的特好“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进一步加强听、说技能的培养。在扎实的语言基本应用能力,根据《基本要求》的交际范围表,大量选材学习应用型文体,并且贯穿于听、说、读、写、译内容中。这样做每一阶段的教学都有突出的重点与目的。有了扎实的基础就有发展的潜动力。

总之,高职教育起步不久,如何提高大学英语教学的“效率”,有特于我们每一位从事大学英语教师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进行深入细致的探讨、模索、脚踏实地的实践,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一条适合新形势的高职外语教育之路,使培养出来的大学生能符合社会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催雅丽.英语阅读效率的非语言制约因素及克服对策[J].英语学习,2000,(9),33.

[2]范有盅.中学英语教师讲座[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3.

(作者单位: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

上一篇:简析电压监测仪与回路改造的重要性 下一篇:简析思想政治教育内化的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