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连性肠梗阻178例临床诊疗体会

时间:2022-10-03 02:49:08

粘连性肠梗阻178例临床诊疗体会

摘要:目的 探讨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 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共收治粘连性肠梗阻178例手术及非手术治疗。 结果 术后至发病时间为8个月~6年,住院1~25d,平均15d,178例患者经治疗后无患者死亡,175例治愈,治愈率为98.3%,3例出现再次粘连,占1.7%。结论 粘连性不全性肠梗阻非手术治疗成功率较高,而完全性肠梗阻或出现绞窄性肠梗阻时应积极手术,掌握手术时机十分重要。

关键词:老年人;粘连性肠梗阻;诊断

肠梗阻是各种原因导致的肠内容物通过障碍的统称,是外科急腹症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1,2]。粘连性肠梗阻是炎症、创伤、腹部手术后所形成的广泛性肠粘连,粘连带引起的肠管急性梗阻[3~5]。是临床上肠梗阻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共收治粘连性肠梗阻178例,现探讨其临床诊断及治疗心得体会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自2010年1月~2012年1月,我院普外科共收治粘连性肠梗阻患者178例。年龄22~74 岁,平均49.8 岁。其中男性100例,女性78例,年龄22岁~74岁,均有腹部手术史,发病至入院时间3h~2d。所有病例均有腹部手术史,其中阑尾切除术50例,腹部外伤肠破裂术36例,肠道肿瘤手术30例,卵巢囊肿切除术21例,子宫切除术20例,胃手术5例,胆道手术10例,脾切除手术3例,肠梗阻手术3例。

1.2临床表现及特点 患者均有腹部手术史,且均有肠梗阻的典型症状::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停止排气排便。听诊肠鸣音亢进明显,部分患者有气过水声,少数患者有肠型及蠕动波,立位腹平片:有典型液气平面。多数患者既往有慢性肠梗阻症状和多次发作,多为广泛粘连引起的梗阻,少数患者长期无症状,突然出现急性梗阻症状,腹痛剧烈,出现腹膜炎体征,需考虑绞窄性肠梗阻的可能,行B超及CT检查有助诊断。

1.3 梗阻解除指征 自觉腹痛明显减轻或基本消失,排气排便通畅,腹胀明显减轻或消失,高调肠鸣音消失,腹部平片显示气液平消失。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用SPSS19.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数据采用(x±s)来描述与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用检验法,P

2 结果

术后至发病时间为8个月~6年,住院1~25d,平均15d,178例患者经治疗后无患者死亡,175例治愈,治愈率为98.3%,3例出现再次粘连,占1.7%。

3 体会

肠梗阻属于腹部外科急腹症中的一种,表现为腹痛、恶心、停止排气等。一旦起病,患者常痛苦万分,若治疗不及时,甚至可能导致休克及死亡。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多有腹部外科手术史。粘连性肠梗阻,其治疗方案分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6,7]。因手术不能完全消除粘连且术后容易形成新的粘连,故对粘连性性肠梗阻,一般选用保守治疗,保守综合治疗措施包括:①禁食水,有效的胃肠减压;②静脉补液治疗,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保证每日需要量;③抗感染治疗,抑制肠道细菌繁殖,减少细菌毒素和肠胀气;④肠外营养支持治疗;⑤应用生长抑素;⑥促进胃肠功能恢复,低压灌肠、胃管内灌注石蜡油等;⑦解痉止痛。一般情况下保守治疗3 d ~ 1 w,至少48h,如在保守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腹痛加剧、无明显缓解或腹膜炎症状体征,则立即手术治疗。手术指证包括 : ①肠梗阻的症状明显,经积极保守治疗无明显效果; ②有反复发作病史,病情不断加重或反复; ③有明显绞窄性肠梗阻倾向或已狡窄者。手术方法应视术中具体情况而定,可行松解粘连,在处理广泛粘连时提倡锐性剥离,对未引起梗阻的部分不予分离,对广泛粘连且多发肠梗阻者可行折叠排列术。对肠管紧密粘连成团引起梗阻、严重血供障碍或坏死肠管,切除不宜过于保守,行肠切除吻合术,但需注意预防短肠综合征。同时术中可留置空肠营养管,对于术后患者的早期进食,营养恢复,肠瘘等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都极为必要。但手术治疗并不能完全消除粘连,手术中某个环节的影响,术后必然形成新的粘连,再次梗阻的几率及危险增高,所以在手术中、手术后采取积极预防措施对预防粘连性肠梗阻具有重要的意义。术中要严格无菌操作,彻底清除原发病灶及坏死组织,尽量减少对肠管、内脏浆膜和腹膜的损伤,保护肠浆膜面,避免胃肠内容物外溢污染腹腔,减少炎性渗出,清除腹腔内积血、积液,必要时放置引流,关腹前大量生理盐水冲洗腹腔;,严密止血,防止术后腹腔内血肿形成;,避免长时间暴露或干燥及大块结扎组织,清除手套上的滑石粉,尽可能用刺激性小的缝线,线头长短适宜,防止刺激物及异物存留腹腔;,同时手术操作轻柔,尽量保持肠管浆膜和腹膜的完整性。关腹前应将大网膜置于肠管和前腹壁之间,防止粘连。同时术中可使用透明质酸钠等腹腔注射液预防减少粘连。术后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使胃肠蠕动功能尽早恢复。术后应用有效的抗生素预防感染,能有效减轻炎性反应,预防粘连。早期应用胃肠动力药物促进肠蠕动预防粘连,也有较好疗效。同时积极禁食、胃肠减压、促进胃肠蠕动、纠正水电解质代谢和酸碱平衡失调、营养支持、抗感染等综合治疗肠梗阻。

参考文献:

[1] 张紫阳. 成人粘连性肠梗阻的诊疗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 ,6(1 ):55-56.

[2] 关伟键, 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90例治疗方案分析[J]. 医学专业,2010,22:165

[3]吴在德,吴肇汉,等主编.肠粘连.外科学[M].第7版.中国人民卫生出版社:454-456.

[4 ]高德明, 吴金生. 现代急腹症学[M].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 3111

[5 ] 刘军,李盛涛.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1,6 (3 ):126.

[6] Agresta F, Piazza A, Michelet L, et al. Small bowel obstruction:laparo-scopic approach.Surg Endosc,2000,14(2):134.

[7] Blachar A, Fedorle MP, Dpdson SF. Internal hernia:Clinical and imaging findings in 17 patients with emphasis on CT criteria.Radiology,2001,218:68-74.

上一篇:社区门诊护理风险的因素及防范对策 下一篇:CT肺血管成像对肺栓塞严重病情的评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