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资银行国际化面临的挑战、机遇与建议

时间:2022-10-03 02:45:35

中资银行国际化面临的挑战、机遇与建议

摘 要 近年来,国内银行业尤其是大型银行境外业务发展迅猛,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但仍面临不少挑战。中资银行应抢抓中国经济崛起、人民币国际化提速和中国企业加快“走出去”三大战略机遇,通过完善布局、丰富产品、加强人才培养等措施,不断提升跨国经营水平。

关键词 中资银行 国际化 人民币国际化 企业“走出去”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1中资银行国际化面临的挑战

近年来,国内银行业尤其是大型银行境外业务发展迅猛,国际化布局不断加快。截至2014年6月末,国内六家大型上市银行(工、农、中、建、交、招行)境外资产合计达8.7万亿元人民币,是2009年末2.7万亿的3.3倍,自2009年末起的复合年均增长率高达30.4%。境外业务贡献度持续提升,六家行境外资产、收入占集团比例普遍较2009年增长了一倍,税前利润占比也有了显著提升。而从服务网络看,六家行的网络基本覆盖全球主要经济体和金融中心。其中中行、工行境外机构网络均已扩展至超过40个国家和地区。

尽管中资银行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但仍面临不少挑战。一是与汇丰、花旗等老牌跨国银行相比仍有较长的路要走。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2001年提出的跨国公司国际化指数(对海外收入占总收入比率、海外资产占总资产比率、海外当地员工数占总员工数比率三者赋予相同的重要性,取平均数),国内国际化程度最高的银行为中行和工行,分别达到20%和5%左右的水平,而国际化程度较高的汇丰银行、渣打银行、花旗银行和德意志银行均在60%左右,差距明显。二是跨境并购有待检验。近年来,中资银行多通过并购方式实现快速扩张。并购有利于快速扩展网络,但整合难度和潜在风险较大,能否顺利实现预期目标还有待市场检验。三是不管是自设机构还是并购,国际人才储备不足、不同地域文化带来的挑战等都是各行共同面临的跨国管理难题。四是业务发展较为单一,尚未形成主流影响力。

2中资银行国际化面临三大机遇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人民币国际化的提速和中国企业走出去步伐的加快,以及中国“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发展大型跨国金融机构,“提高国际化经营水平”的要求,中国银行业国际化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黄金机遇期。

2.1中国经济持续向好为银行国际化奠定基础

经济是金融的重要基础。从历史来看,大型跨国银行集团的出现,往往伴随着大国崛起。如上世纪60年代,美国成为全球最发达的经济体,全球大型银行多出自美国,当时全球最大的十家银行中,只有两家非美国银行。花旗银行即是典型例子,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其海外银行业务全面扩张,到20世纪80年代,它已在94个国家拥有1490余个分支机构,海外资产和收益占到全部资产和收益的60%。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中国经济实力大幅增强,为中国银行业跨国经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尤其是未来一段时间,大力促进对外投资、“一带一路”战略、自贸区建设等,将给中国经济注入新的活力,为中资银行的国际化带来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

2.2中国企业“走出去”创造需求

总理在出席2013年夏季达沃斯论坛时表示,未来5年中国对外投资将超过5000亿美元。“十二五”规划纲要也明确提出了发展中国大型跨国公司和跨国金融机构,走出去战略将进入加速发展期。这意味着,中国企业“走出去”将迎来爆发式增长。在此过程中,将衍生出大量的金融需求,包括项目融资、并购贷款、咨询服务等。对中资银行而言,这是难得的机遇。

2.3人民币国际化带来重大战略机遇

美、欧、日等国银行业跨国发展的历史经验表明,货币国际化是东道国银行业跨国发展的强大助力。近年来,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同样将推动中资商业银行的国际化。自2009年跨境人民币结算试点以来,人民币在外贸进出口结算中的使用比例大幅提升,2013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量已达4.63万亿元,分别是2009年、2010年的1200倍和9倍。当前,人民币成为全球第七大支付货币和第九大外汇交易货币,在国际信用证和托收交易等贸易融资活动中的使用份额位列全球第二。这些数据显示,人民币在贸易、投资、交易等领域应用日益广泛,与人民币相关的金融产品将更加丰富,全球的金融市场也将因此更加多元。而中资银行有望成为最大的收益者,进一步加快国际化发展步伐。

3对中资银行国际化经营的建议

3.1挖掘具有潜力的市场,完善网络布局

尽管中资银行纷纷加快“走出去”步伐,但其境外布局与我国的实体经济需求仍不匹配。截至2013年末,中国已经上升为全球第一贸易大国、第二对外投资大国和第二吸引外商投资大国,与全球近200个国家和地区均有贸易往来,在全球近180个国家和地区开展直接投资。与此相比,各银行境外机构、资产和经营收入的分散性和覆盖面则较为滞后,特别是在南美洲和非洲地区。从长远来看,中国对外贸易投资的持续增长,将为银行业国际化之路创造巨大的发展空间。中资银行可围绕“一带一路”建设、中国企业“走出去”路线图,以国际金融中心和有潜力的市场为重点,加快全球分支机构的设立,进一步加快海外业务布局,优化全球服务网络。

3.2以人民币业务为基础,丰富产品服务

人民币业务是未来中资银行海外业务最具增长潜力的业务,也是未来中资银行打造海外业务核心竞争力的着力点。中资银行需要抢抓机会,紧跟人民币国际化时间表和路径,倾斜资源,相应调整海外资产摆布,发挥既有优势,形成良性循环。加快人民币产品的创新和开发,丰富海外人民币产品体系,进一步满足客户的金融需求,打造人民币业务的主渠道银行角色,在服务人民币国际资本流动与循环方面发挥关键的作用。

坚持综合化金融服务,针对“走出去”企业日益多元的服务需求,深入分析当前业务的空白或不足,不断提升全方位的服务能力,特别是在投资银行业务、银行保险业务、外汇交易业务、资产管理业务、全球交易银行等方面,形成新的竞争力与市场合力。尤其是对于“一带一路”、中非合作等一大批战略性大项目,中资银行应创新产品和服务,加强跨境和多元化穿透联动,为客户提供“组合拳”式的金融解决方案。

3.3丰富扩张手段,加速国际化进程

随着国际化程度的加深,中资银行应更多采用并购、合资、参股等方式,进一步熟悉跨国并购这一打造世界级大型跨国银行的必修课。因为相对于自设机构,并购具有较大的宣传效应,有利于快速拓展海外业务和融入当地主流市场。在当前绝佳的战略机遇面前,需要采取并购手段,快速抢占市场。当然,并购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较多,整合难度和潜在风险大,要求银行具备较强的跨国管控能力。在实际操作中,需要结合实际进行,综合运用行合作、自设机构、参股、合资、并购等多种手段,梯次推进国际化进程,稳妥构建本土与海外互为依托、适度多元的国际化业务布局、地域布局。

3.4大力培养国际化人才

银行跨国经营最大的挑战在于其复杂性,每个国家都有独特的经济周期、政治风险、金融监管环境和市场竞争格局,中资银行的国际化要想真正做大做强,必须要打造一支实力强大、熟悉当地语言文化环境的国际化经营队伍。 具体来讲,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是继续完善外派、交流机制,鼓励中国员工到国外工作。可适当借鉴汇丰等机构国际管理人才培养经验,通过多业务条线、多地区的培养方案,储备一批能在世界各地胜任的人才。二是强化激励机制,吸引东道国优秀人才,逐步增加海外分支机构本地化员工的比例,降低人力资源成本,融入当地主流市场。

3.5提升全球综合管理能力

国际化经营涉及跨时区、跨地域、跨业务、跨文化、跨监管体系的银行管理,会面临全方位、多层次的竞争,对银行跨境服务和风险管理的效率与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资银行需要从客户、产品、渠道、科技、运营等方面着手构建全球一体化服务、管理体系,增强跨国经营的管控能力和综合管理能力建设。

上一篇:基于城市供水与废水处理自动化控制技术的研究 下一篇:电脑辅助环境艺术设计发展现状与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