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欧瑟瑟 7期

时间:2022-10-03 02:22:09

乾隆十一年(1746年)正月,汪士慎与管幼孚诸友人同登文峰塔览胜。游毕,管幼孚乘兴作《文峰塔院图》一幅,汪士慎题诗画上,以记其胜。之后,管在自家的幼孚斋中约请他品赏泾县山涯之绝品香茶,兼及论诗品画,那种“共向幽窗吸白云”,顿觉“六腑皆芳芬”的场景,闲云野鹤,风雅怡怡!之后,汪士慎以隶书题七言长诗《幼孚斋中试泾县茶》于画上,记其之兴。其诗曰:

不知泾邑山之涯,春风茁此香灵芽。

两茎细叶雀舌卷,烘焙工夫应不浅。

宣州诸茶此绝伦,芳馨那逊龙山春。

一瓯瑟瑟散轻蕊,品题谁比玉川子。

共向幽窗吸白云,令人六腑皆清芬。

长空霭霭西林晚,疏雨湿烟客不返。

诗里头,汪士慎赞美了其状如雀舌,其色瑟瑟若玉的泾县茶叶,记述了他与管希宁共饮一杯好茶的雅事。管希宁是汪的诗友、书友和画友,亦是茶友。两人常常游春探梅品茶,相互以诗赠答,一起“牵襟挈伴陟高冈”,眺望“白云似水归山急,黄叶垂风扑帽狂”的深秋景象,尽情享受“占得清欢在林壑,还携茗具到禅房”的欢乐。史载,有一次,管携惠泉水过寒木山房,汪士慎大喜过望,忙开炉煮茶共品,并赋诗记其感事:“高斋净秋宇,隔院来幽人。携将惠泉水,共试家园春。泠泠若空盎,瑟瑟浮香尘。一盏复一盏,飘然轻我身。”此事后来一度传来茶事佳话。

而汪士慎题诗画上的轶事,是他晚年生活的一个片断——条幅上所押白文“左盲生”一印,说明当书于他左眼失明以后。但他还是写得气韵生动,汉碑气息浓郁,结构精到,笔法动静相宜,可谓古代隶书中的一件精品。汪士慎(1686~1759年),扬州八怪之一,字近人,号巢林,又有士峰、甘泉山人、甘泉寄樵、成果里人、晚春老人、溪东外史等别号。汪士慎艺术天赋极高,诗、书、画、印,样样精通,这似乎是扬州八怪的共性之一。乾隆四年,54岁的汪士慎从浙江一带游历归来后,小疾已久的左眼就彻底失明了。这时,就连最起码的那种自挑荠菜、瓦盂煨芋和自烧松子自煎茶的清贫生活都难以维持下去。然而,神乎其神的是,他从来没有停止自己的茶生活。可能的话,他是扬州八怪里对茶用情最深的一位了。从艺术的角度讲,他写茶诗、画茶画、写茶书法;从茶客的角度讲,他为了一罐雪藏水,跑远路去乞求,还专门以画记其事,其情其状,如痴如醉。

汪士慎一生清苦,但苦得雅,也苦得真。单论煮茶,就极讲究,一般用山泉、雪水(落在花枝上的雪收集在瓮中备用)、花须水(花瓣上的露水)煮茶。厉鄂曾写诗论过此事,要是用现代人的眼光看过去,肯定是穷酸与迂腐,其实不是,这恰恰与他一生痴茶有关。他自称“茶癖”,他的生活就是嗜茶、爱梅、赋诗、绘画,他在诗书画的世界里呈现出的独树一帜的淡雅秀逸跟痴茶有没有关系呢?我们都不知道。不过,一个人在现实里的情趣爱好总会反映在他的艺术世界里,这也是艺术规律。他爱茶、品茶、咏茶,与茶结缘,视茶为友,可谓不可一日无此君,单在《巢林集》里,咏茶诗就达二十余首。他还画过自画像《巢林先生小像》,画中的自己端茶欲啜,享受品茗之乐。其实,他的不少诗朋画友也以他为题,或画或诗,比如友人高西唐为他画过“啜饮小像”,茶友陈章题夸他“好梅而人清,嗜茶而诗苦,惟清与苦,实渍肺腑”,金农干脆送他一个“茶仙”的雅号。

晚年的他,常常茶喝到兴头上就去画梅花,梅花画累了,又在一把藤椅上喝茶。细一想,古代真好,连一个盲人的生活都如此风雅,再一细,这样的生活与神仙有什么区别呢?

上一篇:安化黑茶 7期 下一篇:非常态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