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大中型精密轴类零件的加工方法

时间:2022-10-03 01:19:55

探讨大中型精密轴类零件的加工方法

摘要:大中型精密轴类零件由于直径大、长度大,自身重量大,同时加工精度要求高,所以在加工过程中自有其特点,针对大中型轴类的这些特点以及在实际加上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本文从加工工艺、刀具几何角度选用、测量方法、工艺定位基准等几个方面提出个人的见解与观点。

关键词:大中型精密轴类零件;加工工艺;刀具几何角度测量方法;工艺定位基准

一、前言

大中型精密轴类零件指的是:直径大、无法塞入主轴孔;长度长、基本接近设备床身长度极限;自身重量大、靠人力无法直接搬运及装卸;精度要求高;价值高。因此在加工的过程中必须保证:(1)安全:不能损坏设备更不能伤人;(2)必须达到图纸的要求。如下图轴为例,从加工工艺、刀具、测量以及工艺定位基准等几个方面加以探讨与说明。

二、加工工艺

工件的毛坏是Φ200×1200的38CrMoA圆钢,自身的重量有130Kg以上,在车床上打中心孔既不方便又不安全。所以安排在T68上打两端的中心孔B5-GB87。

工序:1)车工:两顶尖装夹粗车(后顶尖采用活动顶尖),用一夹一顶粗车装夹方式,装卸方便,刚性、稳定性较好。留量3~4mm,调质热处理HRB225~238。该材质热处理变形不大,一般不需要进行校直,但检测变形量是否小于加工余量却是必不可少的一道工序。清洁中心孔后,两顶尖装夹(后顶尖采用硬质合金死顶尖,须经常注意监控其温度的变化,防止因为高温而造成的顶尖开裂甚至是脱落,进而工件掉落砸坏设备),精车所有外表面、精车所有长度尺寸至工艺要求。其中,在加工沟槽及螺纹时容易发生振刀的现象,采用中心架作辅助支撑可解决这一问题。换装四爪卡盘,―夹一托装夹,车平两端面,加工内孔部分。2)粗磨:粗研中心孔,粗磨留精磨量0.1~0.15。3)铣工:粗、精铣各个键槽。4)精磨:上磨床精研中心孔定位锥面,直至其圆度达到图纸要求的3um以下,磨各尺寸至要求。

三、刀具

在粗加工时出于以下几方面考虑:1、安全:因为工件自身重量大,所以不宜采用大的转速。2、刀具耐用度:工件直径较大,转速过大会引起切削温度升高,从而降低刀具的耐用度。3、加工效率:为提高工效,采用大的背吃刀量、大的进给量。由此可确定切削用量的选用原则:中低转速、大吃刀、大走刀。根据切削要素、切削性能和加工条件,可选用YTl4的粗加工刀具:断屑效果好、耐用度较高。为了使切削轻快、排屑顺畅,该刀具采用:前角(10o)、断屑槽(10~8宽)、断屑槽为小圆弧台阶型、较小的后角、负的刃倾角同时刃磨负倒棱:刀尖圆弧为R0.8~1.2。当切削用量为V:180~210转/分;F:0.4~0.45mm/转;即:6~8mms时,刀具在断屑与耐用度方面取得最佳效果。

在半精车、精车时,材料通过调质热处理,强度、韧性和硬度都大幅提高,适合使用YWl的刀具加工:使表面质量和耐用度达到最佳效果。但需注意:此时加工不宜采用断屑而须采用卷屑的方式来处理切屑,所以卷屑槽采用前窄后宽的小圆弧形式、正的刃倾角,控制铁屑流向达到理想的效果。

四、轴向尺寸的控制与测量

在车床上加工轴类零件,径向尺寸由于外表而互为基准,所以测量与控制都比较容易。而轴向尺寸的控制则要复杂一些。首先必须确认零件的轴向尺寸的设计基准,因此才能安排合理的加工路线:其次,由于设计基准与工艺基准(测量基准)有可能出现不重合或者因为径向尺寸大小不一而带来的―系列问题往往让加工、测量甚至是检验也感到非常棘手。如图纸所示,端面M为该轴左半部分的轴向尺寸的设计基准,端面N为该轴右半部分的轴向尺寸的设计基准。所以加工该轴的左端,必须先加工M面,再以M为基准加工N面,然后再以N面为基准控制该轴右端的轴向尺寸。而M、N间的尺寸控制由于测量不便(两外圆直径相差较大)但又非常关键而让人大伤脑筋。

五、工艺定位基准

轴类零件的加工其径向定位基准一般都是中心孔。粗加工采用三爪自定心卡盘以外圆定位,但该轴工序:粗车、精车、铣工、磨工都是使用的中心孔作为定位基准;原因是:装夹稳定、方便省事、定位准确。

车加工使用的中心孔是T68装夹毛胚加工而成,属于粗基准,只能满足车加工的需要,即圆度在0.015以内,给车加工定基准并提供找正、支撑(使用中心架)的基准外圆柱面。该轴使用的精基准是在车床上加工之后,上磨床与硬质合金死顶尖自研磨而获得的。由于该轴对形状公差、位置公差的要求很高,对两轴承位置的同轴度误差低于3um,对圆锥面、对轴线的全跳动误差低于3um,对圆锥面的配合是涂色检查着色面积大于95%;要满足加工精度的要求,则必须保证:(1)设备的精度;(2)定位基准的精度。

在实际的加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圆度误差的超差直接影响同轴度误差、圆跳动误差及锥面着色面积。原因:(1)设备的精度;(2)定位基准的精度。检查设备的主轴精度、导轨精度、尾座中心高、砂轮的动、静平衡等;定位基准精度的检测:基准是在磨床上与硬质合金死顶尖自研磨而获得,关键是顶尖的圆度。

两顶尖的装夹方式从定位原理上分析:把一个中心孔的圆锥面视为一个点,两顶尖装夹后,除开X轴的转动外,其余5个自由度均被限制;由于自身重量大,其一端的中心孔为B6.3~GB87,锥面长度8mm,另一定位锥面长度更大近10mm。前中心孔单独限制沿Y轴和X轴的移动,后锥面单独限制沿Y轴和X轴的移动;二者配合共同限制的自由度:沿X轴的转动、沿Y轴的转动、沿Z轴的移动。也就是说,沿X轴和Y轴的移动被前后两个锥面重复的限制,从定位原理的角度来看,存在着重复定位的现象。

找到了原因,解决的方法很简单,只需将B型中心孔改为R型中心孔,只要能避免重复定位,则所有的问题都迎刃而解。

六、结 论

本文针对精度要求较高的大中型轴类零件的特点,对加工过程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进行了总结与探讨。突出了理论知识对实践工作的重要指导意义和巨大价值。■

上一篇:刍议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强化 下一篇:浅谈灌浆法在桥梁隧道施工技术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