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山县农村学校水与环境卫生现状调查

时间:2022-10-03 12:47:15

京山县农村学校水与环境卫生现状调查

摘要:目的:了解我县农村学校水与环境卫生设施现状,促进学校饮用水水质与环境卫生设施的改善。

方法:采用对随机抽取10所样本学校进行现场调查、问卷调查、开展学校饮用水水质监测、学生肠道寄生虫病的监测。

结果:农村学校饮用水与环境卫生的完善与学校卫生和学生肠道寄生虫病有一定的相关性。常见的肠道寄生虫病为蛔虫、钩虫、鞭虫等,检出率为9%。

结论:学校卫生与学生寄生虫病的患病率与学校饮用水和环境卫生设施完善相关。建议提高对农村教育经费的投入,改善农村学校基础卫生设施,并加强对学校卫生知识的宣传与普及。

关键词:农村学校 水与环境卫生 现状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6-0384-01

学校卫生是公共卫生的一个重要内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多发生在学校。尤其是肠道传染病发病率高,疫情严重。农村学校的基础卫生设施特别是供水设施和卫生厕所设施存在的问题仍很严重,学生的饮用水被粪便、垃圾污染,直接导致肠道传染病流行和发生。农村学校卫生设施的缺乏,导致学生难以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严重影响了学校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本文对2008年我县农村学校水与环境卫生现状进行调查分析。

1 对象和方法

1.1 调查对象。调查的对象为随机抽取的农村初中、小学;现场访谈对象是农村学校的校长、相关的教师;问卷调查的对象是在校四年级或初一年级的学生。按照初中、小学的比例,全县随机抽取10学校、每所学校抽取3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共发学生调查问卷表300份,收回调查表300份,有效问卷292份,有效率为97.03%。所调查的学生符合本次调查要求。

1.2 调查方法和统计分析。采取观察与询问的方法,对随机抽取的10所样本学校进行的现场观察和询问调查,对学校供水、厕所和垃圾、污水等环境卫生设施进行实地观察,询问调查的对象为样本学校的负责人、老师、管理人员;学生调查表为自填问卷,在10所样本学校中随机抽取小学4年级或初中一年级各1个班,每班30名学生,进行调查;抽取10所样本学校供水系统的末梢水1份进行水质检验;对10所样本学校的300名学生进行蛔虫、钩虫感染监测。调查的数据采取Excel进行数据汇总,SPSS11.0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调查学校的卫生状况。

2.1.1 学校基本情况:调查的10所样本学校中有2所初中、8所小学。10所样本学校在校学生6446名,教职工447人。其中在校寄宿学生3691人,占学生总数的57.3%。

2.1.2 学校供水情况:调查的10所样本学校中有6所学校使用的浅井,井水为学校生活饮用水唯一水源,属于分散式供水。全部是机器取水,水质未进行任何处理;另外4所样本学校是自来水供水,属集中式供水。全部样本学校都能课间提供开水,10所学校具备学生洗手设施,均能正常使用。

2.1.3 厕所情况:10所样本学校都是独立设置的厕所,一共有11座;厕所距离教室最远的100米,最近10米,距离食堂最远120米,距离最近50米,距离学生宿舍最远200米,最近30米;厕所都是不渗漏旱厕,厕所内一般都比较卫生,没有很脏的现象,在蹲位的设置上男女一般都是各半的原则,10所学校的厕所没有防冻设施,厕所内只有1所学校有洗手设施,厕所的粪便都是当作肥料;在厕所管理上10所学校都是学生参与管理。

2.1.4 垃圾和污水处理情况:垃圾主要是教室的废弃物和厨房的生活垃圾,垃圾量最多是每周6吨,最少的是0.15吨,垃圾都是定点堆放、统一收集;污水主要是生活污水和厨房产生的污水,污水排放一般都是排入河道里了。

2.1.5 学校领导的认知与需求:调查的10所学校领导很重视安全供水,每年都进行水质检验;学校都没有专职的健康教育老师,由班主任做兼职,健康教育课开展的极少;知道季节预防的重要性,对学生加强了防病知识的宣传教育。需求农村教育经费的大力投入;卫生部门加大对学校师生的健康教育知识培训的频次。

2.2 学生问卷调查情况。

2.2.1 上学期间喝生水的占5%,从家带水的占12%,学校免费提供开水的占55%,学校有偿供水占18%,不喝水的占10%,喝生水的占42.3%;认为学校厕所干净的占55%,认为不干净的占45%;认为厕所离教室不远的占83%;认为上厕所不需要排队的占92%;认为夏天在厕所见到苍蝇多的占33%,没有见到苍蝇的占10%,见到少量苍蝇的占57%;在学校上厕所后每次都洗手的占38%,偶尔洗手占44%,从不洗手占18%。

2.2.2 在预防拉肚子方面,不喝生水、饭前便后洗手占77%,不与家人共毛巾、刷牙的占10%,不随地吐痰的占3%,不知道怎么预防的占10%;认为能通过水传播疾病,拉肚子占57%,感冒占43%,同意前两项的占25%,不知道的占30%;生吃蔬菜瓜果时,从不洗的占1%,偶尔洗的占25%,每次都洗占74%。近三个月没有腹泻占55%,有一次的占25%,两次的13%,三次以上的7%。

2.2.3 经常剪指甲占70%,不经常剪指甲占30%。手干净的占70%,不干净的占30%。

2.3 水质监测。

2.3.1 监测项目:包括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毒理学指标和微生物指标共计19项。

2.3.2 水样的采集、保存、运输和检验方法。水样的采集、保存、运输和检验方法依据《生活饮用水检验标准》[1](GB/T5750―2006)。

2.3.3 水质评价方法。水质评价方法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2](GB/T5749―2006)进行。

2.3.4 水质结果。10所样本学校的饮用水的一般化学指标、毒理学指标都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微生物指标有一所学校的总大肠菌群超出限值、其他均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2.4 肠道蛔虫、钩虫感染监测。

2.4.1 粪便的采集。10所样本学校300名学生的粪便分两组一天采集。粪便盒上标注样本学校名、年级班级、学生名、性别。

2.4.2 检测的方法。肠道寄生虫病的检测依据“改良加藤氏厚涂片法”进行。

2.4.3 检测结果。检测300名学生。感染蛔虫27人,其中男生9人、女生18人,蛔虫感染率9%;感染鞭虫1人,鞭虫感染率0.33%。

3 讨论

通过调查发现,农村中小学学生的卫生知识很欠缺,特别是小学生不喝生水、饭前便后要洗手等常识,这与农村环境生活以及学校健康教育有关。[3]农村学校的厕所洗手设施、厕所的粪便的无害化处理等都有待进一步改进。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对农村教育经费的投入,完善农村学校基础卫生设施,卫生部门加大对学校师生健康教育卫生知识的培训,整体提高农村学校健康教育宣传的普及率,逐步改善学生的不良卫生习惯,大力降低肠道寄生虫的感染率及肠道传染病的发病率,确保学校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T5750-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测方法[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6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T-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6

[3] 熊伟,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农村学校水与环境卫生现状调查[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1)04-0111-02

上一篇:腹部疝病人手术前后的护理 下一篇: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