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矿产资源法修改中几个问题的认识

时间:2022-10-03 12:29:53

关于矿产资源法修改中几个问题的认识

在党的*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引下,国土资源部党组对《两法》修改作了全面部署,《矿产资源法》修改前期论证工作正在逐步深入推进,部咨询研究中心为紧密配合《矿产资源法》修改工作,积极组织咨询委员、特邀咨询委员及有关专家对相关主要问题展开深入的调查研究,并于今年八中旬召开《矿产资源法》修改重要问题研讨会,着重对《矿产资源法》修改中重要问题进行专题研讨,现将几个主要问题认识要点归纳,以供参考。

一、关于《矿产资源法》修改的原则

《矿产资源法》修改的原则是研讨的重点内容之一,专家们认为修改后《矿产资源法》总的原则是: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要有利于全国统一的矿业市场建设,规范政府行为,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要有利于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矿产资源产权制度;要有利于矿产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要有利于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要有利于矿产资源集中统一管理,实行统分结合;要有利于矿产资源宏观调控,强化管理,整体上提高行政效率;要有利于矿产资源开发与矿山环境保护的和谐统一;要有利于灵活应对经济全球化,切实和国际接轨;要有利于国内各种资金和外资进入等。要体现以下几个原则:

(一)遵守宪法原则

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是所有法律的基础和准则。专家认为,新的的宪法对我国自然资源提出了以下三方面的原则规定,即

1.自然资源权属原则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权是核心问题。我国宪法规定“矿藏”(即矿产资源)为国家所有。

关于国家所有权问题,有关法学专家诠释为以下三个核心内容,即:第一,国家所有权是民事权利;第二,矿产资源的国家所有权是物权;第三,矿产资源国家所有权是完全物权。

国家除作为实现矿产资源所有权人的民事主体身份之外,还有作为国家者行使管理社会职能的身份。这后一重身份负责监督管理矿产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维护市场秩序,保证国家的所有权不受侵犯,同时也保护其他有关民事主体的平等地位和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有专家指出,国家的双重身份决定了对矿产资源的管理既适用于物权制度,又同时适用于行政许可权制度。行政许可权是对行为的许可,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对社会行为(主要是市场经营行为)的许可;另一类是对公共所有的自然资源占用的许可。前者无排他性,后者具鲜明的排他性。对矿产资源占用使用权的授予属于后者。在行政许可的开始就必须同时确定财产权的关系:即“依法转让”。后续的行政管理的重点是对财产权的保护和市场的规范。

2.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的宪法原则

宪法规定“国家保障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护珍贵的动物和植物。禁止任何组织或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者破坏自然资源”。有两个要点:一是保障合理利用;二是保护其不受侵占和破坏。对此,有的专家认为只提“合理利用”就可以,“保护资源”的内容已包涵在“合理利用”中。只要把矿产资源的财产权理顺了,矿山企业就会珍惜已成为自有财产的资源了。对此,多数的意见是:第一,“保障合理利用”和“保护和禁止破坏自然资源”是两个并重的宪法原则,都要贯彻;第二,政府和企业在“利用”和“保护”资源的目的、角度和责任都是不同的,市场不是万能的,对企业是合理的而对全社会则未必;第三,政府对“保障合理利用”来说,主要使用引导、调控和适度的强制措施;而对“保护资源”则基本上只使用强制性行政措施。所以必须人为“保护”是一个重要的法律责任。因此有的专家建议:对一些矿种实行“限采”和“储备”,同时通过影响信贷,提高某些资源税费和采矿准入门槛等一系列政策调控措施,并尽可能使其条令化和法律化。与此同时,引起全社会对此关注,转变观念至关重要,决策、立法和执法人员要提高责任感。并对此建立相关问责机制。利用这次修法契机,使“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的国策落到实处。

3.非歧视性宪法原则,即平等原则

宪法规定“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权利和利益,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并对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实行监督和管理”。这个规定包含市场经济体制非歧视性原则的重要内容,修改《矿产资源法》应贯彻这个原则。

矿产资源所有权利益主体只有国家,而矿业权利益主体则是多元化的,可以是多种经济成份。作为“保护严格”的前提是“权利平等”。认为现行《矿产资源法》相关条款已不适应新的形势要求,新修改的矿法应体现各主体在市场中平等的法律地位和权益得到法律保护。

(二)体现和贯彻“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认为,宪法关于“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的原则已经体现了科学发展理念的问题。有的专家认为,当前合理利用理念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的现象依然存在。建议在修法时增加“对开采回采率、采矿贫化率和选矿回收率、综合利用率的考核”;“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时要有符合资质条件的机构进行建设工程是否压覆矿产资源的评估”;“规定关闭矿山的评估审查程序和法律程序,必须对剩余储量、安全环境状况进行评估,提出保护和合理利用的意见”。

有专家建议应当在修法时专写一章关于矿产资源规划管理的内容,显著地提高矿产资源规划管理的法律地位和对矿产资源利用的监管作用。通过规划具体体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理念。中长期规划及其派生的短期计划还应为实现供求平衡与宏观调控提供依据和措施。为了提高规划的法律地位,要明确规定其制定、审批、修改、变更的方式和权限。规定有效的监管制度和法律责任。使之真正具有较高层次和刚性。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减少中央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微观审批,从而在下放权力的同时落实基层部门的责任,使矿产资源管理更为科学有效。

(三)适应世贸规则的原则

认为,加入WTO,必须使《矿产资源法》相关规章及行政程序与WTO有关规则相适应。有的专家认为,我国现行《矿产资源法》还是比较符合国际惯例的。然而从制度安排上看,却还存在较大差距。一是法理上有所局限。当前国际上的矿业立法革命融合了民法、商法、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将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基本原则相交汇,将资源法系与产业法系贯通,并充分考虑土地法、环境保护法及其他资源单项法律法规对接,所以兼具民法、商法和行政法的特点。而我国现行的《矿产资源法》没有涵盖民商法的内容。二是权属上不完整。探矿权、采矿权人为分割而不能自然过渡,使财产权得不到足够的保护,市场也就很难发育。三是将所有矿产“总合式”规范的不合理性。国际上市场经济国家通常采取分类规范的方式适用于不同类别的矿产。

一般来说,透明、公开、公平、公正是世贸法则要求的主要内容,在这方面,无论是立法和执法都存在一些问题。

(四)统分结合、科学管理的原则

有的专家认为,现行《矿产资源法》强调了统一管理,但是在实际上却变相的引向了强调集中管理,这不是一个有效的、科学的方法,也与国际多数幅员大国惯例不符。同时我国不同区域的自然禀赋和发展水平存在显著差异,不同类别的矿种性质差别也很显著。因此,“管理分类、权责分级”势在必行。对于不同省(区、市)可以在中央统一立法原则下赋予一定的立法权和行政、司法权。

(五)立法、修法的方法科学性原则

有专家指出为了提高修法的质量,除了好的核心内容以外,还应强调方法技术的科学性。要在加强矿产资源的法学基础理论研究前提下,应当追求矿产资源法律体系的现代化、法典化和司法化。所谓现代化是指为适应当前经济全球化、市场一体化和社会信息化的迅猛发展,法律必须进行内在的提高即内涵式的发展,以便于与全球化的规则接轨。所谓法典化,是指内容上臻于完善,形式上逐步固化,形成稳定的、长远的、清晰的法律本本,要求全面规范,统一立法,制度文明,体系完备。所谓司法化,是指可操作性和司法适应性。对这一问题有的专家认为新的矿法应该增加可操作条文,但也有专家认为条文应原则一些。

有专家指出,这次修法仍然应当注重承上启下,在继承的基础上加以发展,对法的名称存在一定的分歧:一仍应用《矿产资源法》名称,若改了就不是修改,而是重新制订;二仍称《矿产资源法》,但其内容向《矿业法》延伸;三认为矿法实质就应该是一部《矿业法》,其内容应包括矿业投资勘查、矿产品加工销售、合理利用等全过程各个环节。这次修法的基调应当定位在完善和进一步与国际惯例接轨上。有的专家认为应对现行《矿产资源法》作重大修改。鉴于我国目前的体制转轨仍在进行中,过渡性仍在所难免。所以应当在法律的方向上和原则条文上注重前瞻性,在操作条文上应注重现实可行性。

有专家指出,我国民商法经济类法规,系是部门立法,反映在法律条文中,经常出现矛盾。所以建议矿业立法应在国家层面上协调,同时要建立良好的辩论、审议机制,包括政府部门之间,政府与矿业界,政府、矿业与公众之间的辩论,这样才能充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要求,充分协调各方利益矛盾,同时增加社会对立法的理性认识。

二、关于矿业权理论和实践的认识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和主要内容”,矿业权是一产权,是矿产资源法的重要内容,矿产资源管理中许多问题均与其相关,研讨会围绕矿业权理论和实践问题展开深入讨论,主要论点是:

1.矿产资源所有权的权能

由于矿业权是由矿产资源所有权派生出来的,所以讨论矿业权必然涉及到矿产资源所有权。认为:

矿产资源是一种实物性财产,属于实物财产权,即物权,其所有权有4种权能,即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矿产资源属于国家所有,所有权益主体是国家,国家所有权具有这四种财产权的全部权能,但也有专家提出这几种权能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分解和分离,不一定完全属于所有权人。

2.矿业权的权能

认为矿业权包括探矿权和采矿权,也是矿产资源的使用权,是由所有权派生出来的。属于“他物权”,即所有者把一部分财产权转移到非所有者手里,把被转移的部分称之为“他物权”。他物权又分为“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而矿业权属于用益物权。它的具体权能包括:占有权、使用权、分享收益权和约定技术处分权(改变存在形态)。

3.矿产资源所有权的产权价值

认为,矿产资源属于国家所有,这个所有是指矿产资源作为自然资源的价值,即没有经过人类劳动和资本投入的天生就存在的价值。它等于矿产品的价值减去勘查、开采运输等要素的资源净价,资源净价是所有者收益、经营投资者收益(包括风险收益)的来源,当净价为零以下时,说明此矿产资源目前不具有开采价值,因而也构不成矿产资源。构不成矿产资源资产,这也是矿产资源所有权产权的权属边界,超出这个边界就要侵犯别人的权益。

4.矿业权的矿权价值

认为,矿业权虽然是从矿产资源所有权派生的他物权,在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条件下,其价值是可以独立存在的。它是投资者追加投入所创造的新价值,是所有权价值基础上的增加,属于生产范畴的资本投入。因此谁投资、谁受益,归出资者所有。如果出资者是国有企业,应当是国家出资办企业,企业投资办矿业,归国有企业所有,国家不能直接处置,但下述两种矿业权应当属于矿产资源所有者的:①不需要经过勘查的砂石、某些非金属矿产;②明显出露在地表的矿产。

5.矿产资源的所有权和矿业权的关系

认为:

(1)矿业权是他物权,受制于所有权,受制的权利主要是:①探矿、采矿必须经过所有者批准,即登记或拍卖;②对探矿、采矿所占用的资源和时间必须限定;③对资源的开采指标必须按规定执行,不能损失浪费;④经授权可以处置矿产资源但在经济上必须对所有者给予补偿。

(2)矿产资源所有权也有赖于矿业权,因为那些埋藏在地下的矿产资源,只有经过勘查才能确切知道它的数量、质量和赋存条件,而探矿权的设置是在不支付任何代价的条件下摸清了家底,且不承担任何风险。所以对矿产资源所有者来说,应当积极促进探矿权人进入,应当降低进入门槛,在一般情况下,固体矿产不宜用“招、拍、挂”。应实行“早申请优先”的原则,同时在探矿权范围内不得另设采矿权,探矿权人应自然取得采矿权。

(3)矿业权对矿产资源所有者的财富增减具有重要的反作用,采矿者合理利用矿产资源可以增加矿产资源量,如大庆油田从难采油田中采油,紫金矿业从低品位的矿石中采金,都是矿产资源量的绝对增加;而那些采富弃贫、采大弃小或回收、回采率很低的矿山,实际上是在绝对的减少矿产资源量。为这种反作用,矿产资源的所有者必须在经济上给予鼓励和惩治。

6.探矿权产权与勘查技术的关系

矿产勘查技术在地质找矿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有的专家认为探矿权具知识产权特征,而有的专家认为,不能因此说探矿权是知识产品。因为探矿权是他物权,属于物权调整范围。更何况在没有生成矿产的地方,再高超的技术也找不出来矿产。

7.矿业权与当地相关者的关系

矿产勘查开发既能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又能给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而这种影响往往在矿业本身的成本核算中没有反映,即经济的外部性。所以有的专家认为,在处理矿产勘查开发的经济关系时,必须考虑当地相关者的利益,如对土地的占用,对环境的影响,应当在矿法中做出明确的规范,把纠纷解决在发生之前。

8.矿业权的流转

在现行的矿法中对矿业权“不得出租和不得用作抵押”两项流转没有作出规定,有的专家建议在新法修改中予以肯定,即明确规定矿业权的买卖、折价入股、用作抵押三种流转形式,并通过完善立法加以保护。至于矿业权出租在逻辑上说不通,因为矿业权本身就是一种租用权,不允许再转租。

在讨论中对下面两个问题存在不同的认识:

(1)探矿权和采矿权的互动关系

多数同意既设探矿权也设采矿权,两者统称矿业权;有的认为探、采两权合一称矿业权,因为探矿就是为采矿,所以不必分设;少数专家称矿业权为矿权;大多数专家认为从探矿权到采矿权,二者应当是“自然过渡”,取得探矿权,也就自然取得采矿权,不要提优先权,因为可以优先,也可以不优先。然而自然过渡并不是无条件的,由探矿权转为采矿权,也必须按规定的条件过渡,达不到条件不能授予。

(2)探矿权的招、拍、挂

对部颁布试行的矿业权招、拍、挂办法的认识,存在较大的分歧意见:有的认为,招、拍、挂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配置资源的好形式,是可行的,应充分肯定,不能倒退;大部分专家认为,招、拍、挂不能作为进入的唯一形式,要具体明确哪些适合招、拍、挂,根据国际惯例主要应按“早申请优先”授予的原则;有的认为是弊多利少,特别是由于基层矿管部门过分追求矿权的收益,任意设置矿权的招、拍、挂地段,不利于矿产勘查出资者进入。建议在矿法修改中,对政府可以招、拍、挂的矿业权要严格限定。

(3)对矿业权的物权性质有不同的认识,多数认为属他物权、用益物权;有的提出质疑,认为矿产资源是耗竭性资源,在开采中已超出了用益物权,融及了所有权,开采后原有物权已不复存在,因此应定性特许权或准物权;还有的把探矿权就看成是许可权;也有人认为探矿权属知识产权。

三、关于矿业利税的认识

当前,矿产资源管理税费种类较多,对此反映也较多并引起各方面的关注,也是专家们研究的重点问题。

共同认为,矿业税反映国家和矿山企业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这些关系大致有三种情况:①矿产资源所有者国家通过出让矿业权所发生的同矿山企业的关系;②国家投资于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同矿山企业或事业单位发生的关系;③代表国家的政府同矿山企业经营者发生的关系。

矿产资源补偿费反映的是第一种关系,即国家作为矿产资源资产的所有者在经济上所得的补偿。

国有矿山企业向国家上交的利润反映的是第二种关系,这是一种投资的回报。国家投资形成的矿业权,由政府拍卖所获得的价款,也属于这种性质。

矿山企业向国家缴纳的一般税赋是第三种关系,如所得税、增值税等,属于企业经营者向国家行政管理者应尽的义务,具有强制性。

有关具体问题的论述:

1.关于权利金。它是矿业权人向矿产资源所有者支付的财产性补偿,同矿产资源补偿费的性质相同。建议将我国的矿产资源补偿费改为权利金,以便同一般性收费加以区别,并适当提高费率;有的建议,为加强后备资源勘查开发、治理恢复受到破坏的地质环境和生态环境,将权利金作为矿产开发的补偿资金的大部分是十分必要的。

2.关于资源税。它的收税根据是占有资源的国家向资源使用者收取的绝对或级差收益的补偿,有的(绝对收益)同资源补偿费重复;有的说是级差收益,但并没有体现级差,建议撤消。

3.关于矿业权使用费。它是矿产资源行政管理者向矿业权经营者收取的土地占用费并兼有行政性收费,不是一种交易,不能讨价还价,应按规定标准交付。

4.关于矿业权价款。它是国家投资于矿业勘探开发所取得的收益,是一种民事主体之间的交易行为。

有的认为,我国矿业税要加在一起,税费率较高,建议在总体水平上要向下调,同时矿产勘查投入,全部在税前扣除,如果短期扣不完,允许后移,直至扣完为止。

四、小型矿的发展及法律地位的认识

认为,小型矿不仅我国存在,而且是世界共性问题。许多发展中国家对小矿的发展都十分重视,加强小矿的立法和制定相关的支持政策。虽然小型矿在我国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中已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与国营矿山相比处于不平等地位,甚至是歧视;其法律地位尚未明确,因此,专家们认为应提高对其作用、地位的认识:当前小型矿是我国经济重要而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对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重要而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小型矿的存在和发展是必然和需要的,因此要进一步提高对其作用和问题的认识,研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对小矿的基础研究,对小矿进行全面调查,与世界小矿立法比较研究及成功案例因素研究,政策评价研究及管理制度能力建设与评价研究。明确其发展政策,规范、协调、统一管理,重视、支持、服务、监督其发展,确立其相应的法律地位。同时专家们还提出对小型矿发展要加强规划,保护其权益,搞好服务和引导、规范市场规则和中介服务等政策建议,并对《矿产资源法》关于小型矿条文修改提出具体建议。

专家还对什么是小型矿进行了界定,认为20多年来,国际上一直在广泛的讨论其划分标准,提出包括:以开采规模、价值形态、开采方式、使用机械化程度、企业组织、开发面积等标准予以界定。目前世界各国还没有统一确切的定义,但大多数国家是以产量规模作为界定标准。结合我国实际,目前对小型矿界定有以下两种认识:

一是:依据不同矿种生产规模划定的小型矿山。

二是:小型矿山是指矿山生产规模为小型矿山标准上限以下,并且矿山所占储量为小型矿床规模上限以下(或矿床规模不清)的矿山企业。矿山生产规模为小型矿山生产规模上限1/10以下的矿山企业为小矿。一般表述“小型矿”时则包含小矿在内。

认为第二种双重条件结合界定较完整,这可以从侧面牵制大矿小开现象。

五、对《矿产资源法》具体的修改意见及建议

除对上述主要问题深入探讨外,还对《矿产资源法》提出具体修改意见及建议,归纳如下:

(一)关于矿业权管理制度中,几个需要关注的问题,应在修法时明确

1.关于矿区范围

现行矿法及配套法规,对矿区范围没有科学界定,同时在《矿产资源法实施细则》中,还出现了“矿区范围”及“开采范围”两个概念,在实践中多出歧见。

为此建议对矿区范围明确定义为:“矿区范围是指矿山开采设计规定的采矿活动可能达到的最终开采深度,最终边界及其崩落区的平面范围。矿区范围由地面境界线垂直向下至地心,其平面周边与经纬线平等或正交。每个采矿权的矿区范围不得超过为获得本采矿权而设立的探矿权区块范围。”

2.关于采矿权的排他性和非排他性

实行矿业权排他性原则,减少了矿业纠纷。仅对一些大型能源沉积矿床,因赋存面积过大,完全的排他性,会影响非同类矿产资源的矿业权设立。为此修法时作以下修改:“采矿权具有排他性。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他人依法取得的矿业权范围内进行勘查及采矿活动;但是在以设立煤、石油、天然气、煤层气等矿业权范围内,若征得该矿业权人同意并经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核准,可以设立除煤、石油、天然气、煤层气的矿业权。”

3.关于矿业权面积的限定

建议在勘查区块登记管理办法中,不但应对探矿区最大范围作出量化限定,同时也应对最小范围作出量化限定。从而杜绝大矿小开,一矿多开情况出现,合理利用资源。

4.建议在矿业权申请人向管理机关提交的资料中,增加一项:“二人以上申请设立的矿业权,应附具合办契约,明确合办各方资本额及权利义务关系;若新设立合资公司,应附具公司章程。”以适应矿业投资主体多元化及多种合作形式等情况,避免出现资源及经济纠纷。

5.关于矿区范围预留

因矿业具有高投资高风险特点,企业在勘查结束后,需要充足时间进行理性研判及周密准备,才能完成进一步决策,为此建议矿法中增加:矿区范围设置预留期:“勘查结束,矿区范围划定后,各级矿业权管理机关应在该矿区设置预留期,并在预留期内不受理新的矿业权申请。预留期时间:大型矿山不超过二年;中型矿山不超过一年;小型矿山不超过60天。采矿权申请人应在预留期内完成矿山可行性研究,筹融资等建设前期工作。

6.国家对油气及其他战略性矿种,仍需实行保护性开采。

同时为适应已经变化了的行政管理体制(如石油、煤炭及工业部门已撤消了行政部门)及简化管理,对现行矿法中的相关规定,做相应修改。

“国家可以设立实行保护性开采的特定矿种并对该矿种规划专门区域作为国家保留矿区,由国务院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直接管理,实行特许制。实行保护性开采的特定矿种名录,由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报国务院批准后颁布。”

7.关于采矿合同

限于法律法规条文过于原则,使行政管理中难以对具体矿山管理有完善的执法依据,也使矿业权人合法权益保护缺乏明确具体的依据。借鉴国外成功经验,除依法对矿业权人授予矿业权证外,也可采取政府与矿业权人订立勘查采矿合同,更详尽地约定权利义务责任。

为此建议在矿法中明确规定:“对合法的矿业权人,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与之签订勘查采矿合同。”

在合同中详细约定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环评及环保方案等等,而且合同具有法律约束力。

国外经验证明,此方法可以大大改善矿业投资环境。

(二)关于对现行《矿产资源法》中与小型矿相关内容修改意见

1.将现行法律第五章“集体矿山企业和个体采矿”改为“小型矿山开采”。

2.关于小型矿的发展指导方针。现行《矿产资源法》第三十五条提出国家对集体矿山企业和个体采矿实行“积极扶持、合理规划、正确引导、加强管理”的方针,建议改为:“国家对小型矿山实行合理规划,依法办矿、科学开采、积极扶持、加强管理,协调发展的方针”。

3.在《矿产资源法》总则中应增加一条对本法重要用语给予明确的法律定义,其中应有小型矿的定义。

4.关于小型矿可以开采的矿产资源。

(1)应明确规定小型矿主要开采的资源是:小型矿床规模上限以下的矿床(含矿点);不需经地质勘查工作的某些可以开采的矿产;尚未进行地勘工作,规模不明的某些矿产地;大、中型矿山退出的边缘矿或其闭坑后残留的可以开采的矿;二次开发利用的资源;政府主管部门认定可以分解开采的中型以上规模的某些矿产资源。

(2)现行《矿产资源法实施细则》第三十八条第一款第二项,集体所有制矿山企业可以开采的矿产资源“经国有矿山企业同意,并经其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在其矿区范围内划出的边缘零星矿产”,在新拟定《矿产资源法》,对这种情况,应不论矿山企业所有制形式,明确保护已有采矿权人的合法权利的前提下,采矿权人拟退出的部分采矿范围,必须办理采矿权变更手续,新的采矿权人可以依法取得采矿权,杜绝重复设置采矿权。

(3)现行《矿产资源法》第三十五条中规定的“允许个人采挖零星分散资源和只能用作普通建筑材料的砂石粘土以及为生活自用采挖少量矿产”,应专门规定一条,并明确其权利和义务,如规定不得以采挖的矿产品从事经营活动……等等。

(4)对矿区开采的废石、矸石、尾矿库、砂金采场等资源的复采利用,作出权属关系和管理的规定。

5.对小型矿山开采的准入条件、资源要求、地质资料、环境保护等都应作出明确的要求。

6.建立国际交流与合作。与世界银行CASM建立联系,获取指导与服务,与各国CASM取得联系,与国际小矿专家与机构建立联系。

上一篇:加强矿山环境保护与整治 下一篇:农村土地产权制度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