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浮锚杆设计探讨

时间:2022-10-03 12:23:33

抗浮锚杆设计探讨

摘要:山地建筑原本在抗浮的方案选取方面较为麻烦一些, 本文根据工程实例,对工程抗浮锚杆的设计进行论述,并试验锚杆成孔所遇问题提出措施。

关键词:抗浮锚杆;设计

中图分类号:U455.7+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工程概述

某建筑工程3栋,楼层数28层,设两层地下室,鉴于场地地处沟谷内,周边地下水位较高且向该低洼处渗流补给,抗浮设防水位统一取27.0m,地下水水头差为9.7m,则地下水浮力为97kPa。根据结构自重不同,将场地需采取抗浮措施的区域分为I、Ⅱ两个区,为便于抗浮设计,根据中风化岩体埋深又分为若干个小区,见图l所示。其中场地西北部消防车回车场为I区,结构自重为39kPa,地下水净浮力为58kPa;其余区域为Ⅱ区,结构自重为53.45kPa,地下水净浮力为43.55kPa。因此,需考虑抗浮措施。

图1 地下室抗浮锚杆设计分区图

二、抗浮技术措施的选取及设计

(一)抗浮技术措施选取

抗浮技术措施一般采用降排截水、压重、抗浮桩、抗浮锚杆(索)以及联合措施。该工程抗浮技术措施的选取经历了曲折过程,曾经先后论证了设置排水盲沟+压重方案、人工挖孔桩方案、抗浮锚杆方案,以及人工挖孔桩与抗浮锚杆联合方案。

排水盲沟+压重方案:在地下室周边及底部设置排水盲沟,将地下水向西南角低洼处的市政雨水井中自溢,使地下水位稳定地控制在高程24.0m,然后在纯地下室的顶板上(即广场区)覆土来抗浮。排水盲沟方案在星河丹堤E区F区等项目中有成功采用。但考虑到本工程若采用覆土又需加深地下室埋深,造价将增高,因此该方案被放弃。

人工挖孔桩方案:该地块内的3栋高层建筑物采用人工挖孔桩基础,因此抗浮措施也可采用人工挖孔桩方案。挖孔桩作为抗拔桩,入岩需有一定深度才能保证提供足够的抗拔力,但鉴于本场地基岩埋深起伏大挖孔桩施工需采取爆破措施,经爆破松动的桩周岩体难以提供较高的摩阻力,而且地下水量较大,因此该方案被放弃。

人工挖孔桩+抗浮锚杆联合方案:基本设想是在场地西北部基岩埋深大的区域采用挖孔桩抗浮,其余区域采用抗浮锚杆抗浮。这种联合方案的作用效果很难理论上分析清楚,因此这个方案也被放弃。

经过多次专家论证,最终采取较成熟的抗浮锚杆方案。

(二)抗浮锚杆设计

(1)土层锚杆的加固机理

土层锚杆是一种新型的受拉构件,它把来自外部的荷载,通过拉杆的拉结作用传递到锚固体,再由锚固体将荷载分散到周围稳定土体中去。它一端与结构物或挡土桩联结,另一端锚固在地基的土层中,以承受结构的抗拔水浮力。当它垂直于地面方向,通过锚固体对其周围土的摩擦力,将锚杆所受的抗拔力传递到周围稳定土体中去,便起到土层锚杆的抗浮作用。

(2)抗浮锚杆设计与计算

场地内中风化岩体埋深(从地下室底板底起算),除场地西北角外一般小于12.0m,特别是场地东南角中风化岩体已出露,因此采用岩石抗浮锚杆,要求锚杆均进入中~微风化岩体中,以利于变形协调。按地区经验,锚固体直径不小于150mm,锚杆抗拔力特征值不小于 400kN,配筋为3根HRB400型直径28mm钢筋点焊成束。纯地下室柱网间距一般为7.9mX7.9m,各柱网内锚杆问距2.0m X 2.0m,两柱间地梁下布设2根锚杆。I区面积11 l1m2,布设222根锚杆;Ⅱ区面积5397m2,布设904根锚杆。

①整体稳定性验算

整体稳定性验算按下式计算:

(1)

式中w——结构自重及其上作用的永久荷载标准值的总和(kN);

N——锚杆数量

n——锚杆数量;

Nth——单锚抗拔力标准值(kN);

F——地下水浮力。

对于I区,结构自重总和W为43329kN,地下水浮力F为107767kN,抗浮锚杆提供的总抗拔力为71040kN,则整体稳定性系数为1.06,满足要求。

对于Ⅱ区,结构自重总和W为288469.65kN,地下水浮力F为523509kN,抗浮锚杆提供的总抗拔力为289280kN,则整体稳定性系数为1.10,满足要求。

②裂缝控制验算

关于抗浮锚杆裂缝控制的验算,国标或行标中暂未明确要求。在地方规范中有提及:广东省标准中要求,对锚固杆件应有可靠的防腐措施;对抗拔桩应验算桩身裂缝宽度,其最大裂缝宽度不应超过0.2mm;上海市标准中规定,土锚锚固体根据所处地下介质腐蚀情况,可分别按轴心受拉构件验算其强度及裂缝开展宽度,在一般情况下,永久性锚杆锚固体轴心受拉最大裂缝宽度不超过0.2mm。

因此,按上海市标准计算锚固体最大裂缝宽度为0.1 1mm,满足规定要求。另外,若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最大裂缝宽度计算值为0.26mm,两者的区别在于计算公式及参数取值略有不同。

③设计原则及设计参数

根据水质分析、土的易溶盐分析报告,场地地层对永久性锚杆无腐蚀性,采用Ⅱ级简单防腐措施。锚杆为全长粘结型砂浆锚杆,灌注 M30水泥砂浆;锚侧土层(含砂粘性土、砾质粘性土、全风化及强风化花岗岩)综合摩阻力特征值大于25kN/m,中~微风化岩体综合摩阻力特征值大于90kN/m,微风化岩体综合摩阻力特征值大于l 50kN/m。锚杆非锚固段长度取2.5m,考虑到基岩裂隙发育且锚侧岩土层厚度变化大,锚杆须锚人中~微风化岩体中。

根据结构设计要求,抗浮锚杆在设计荷载作用下位移量应小于l5mm。锚筋伸入底板中35d(d为锚筋直径)取1.0m。在锚头与底板接合处,待砂浆体凝固后凿一深l50mm槽,填充S 的防水砂浆。

④抗浮锚杆长度分区

场地西北部I1区,含砂粘性土残留厚度0.21~0.26m,砾质粘性土厚4.6~5.3m,全风化岩体厚1.5~2.5 m,强风化岩体厚 1.8~2.2m,中风化岩体厚0.0~0.4m。中风化岩体埋深8.16~10.21m。锚杆须进入中~微风化岩体中不少于3.0m,锚杆长度为12.0m。

场地西北部I2区,含砂粘性土和含粘性 土砾砂的厚度0.87~1.5m,砾质粘性土厚2.0~7.4m,全风化岩体厚2.8~6.7m,强风化岩体厚4.1~8.0m(其中zk18钻孔为钻穿强风化岩体),中风化岩体埋深大于l5.8m。锚杆须进入中~微风化岩体中不少于1.5m,锚杆长度20.0m.

场地东南部Ⅱ1区,全风化岩体以上岩土层均已挖除,强风化岩体残留厚度仅0.0~3.96m,平均厚度为1.37m}中风化岩体厚度0.0~1.9m,平均厚度为0.82m。中风化岩体埋深0.0~3.96m,其中在zk28、zk29、zk32、zk34等钻孔附近,已出露中风化岩体。锚杆须进入中~微风化岩体中不少于3.0m,锚杆长度为8.0m。

场地中部Ⅱ2a区和场地东北角Ⅱ2b区,仅个别钻孔残留有含砂粘性土,厚度为0.19~0.59m(在zk21钻孔中分布有厚0.7m的 含粘性土砾砂),砾质粘性土厚0.0~5.3m,全风化岩体厚0.0~1.5m,强风化岩体厚1.3~8.66m;中风化岩体厚0.4~1.5m,平均厚度1.1m。中风化岩体埋深4.93~8.66m。锚杆须进入中~微风化岩体中不少于3.0m,锚杆长度为12.0m。

上一篇:高层建筑中混凝土结构裂缝成因及防治措施分析 下一篇:智能建筑工程监理的工作要点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