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加坡双语教育反思我国高校双语教学的误区

时间:2022-10-03 11:57:06

从新加坡双语教育反思我国高校双语教学的误区

【摘 要】本文通过对新加坡双语教育的研究,理性地分析了新加坡双语教育与我国双语教育的不同。也以此为依据对我国高校双语教学建设存在的局限和弊端进行了探讨和分析,提出有必要对那些条件尚未完全成熟的高等院校盲目开展双语教学持审慎态度,并提出了可行性的建议。

【关键词】新加坡;双语教学;高校;高等教育发展

一、双语教学的涵义

双语的英文是“Bilingual”,直接的意思就是:“Two Languages”(两种语言),是指在某个国家或某个地区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民族同时存在,可能或必须运用两种语言进行交流的情景。这两种语言中,通常有一种是母语或本族语,而另一种语言往往是后天习得的第二种语言或者是外国语。在美国双语主要是指能熟练使用英语和西班牙语;在加拿大主要是指能熟练使用英语和法语;在新加坡和香港、澳门地区主要是指能熟练使用英语和华语。我们所讲的“双语”是指英语和汉语这两种语言。

理解双语教学的涵义,必须把“英语作为外语的教学”(Teaching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和“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Teaching 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区别开来。

在中国,包括英语在内的任何其他语言及其教学在通常情况下只能称为TEFL(Teaching English as Foreign Language),即把英语(教学)作为外语(教学)。只有当我们创设了一定的语言环境条件(主要是学习者周围的人使用该种外语的比例),使英语经过一定的积累,逐渐成为日常交流用的语言之一,才使英语教学从Foreign Language (外语)变为Second Language(第二语言)甚至是Bilingual(双语)。

显然就英语学习者来说 Bilingual(双语)是英语习得的最高层次。双语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学习者能同时使用母语和英语进行思维,能在这两种语言之间根据交际对象和工作环境的需要进行自由的切换。

二、新加坡的双语教育

作为“四小龙” 之一的新加坡,不仅能直接吸收并掌握西方先进的科技知识和管理经验,而且也能与东方的文化传统很好地结合。新加坡的发展如此迅速,与其所具有的语言优势是分不开的。

1.新加坡实行双语教育的原因

实行双语教育是促进各民族沟通的需要。新加坡国土面积633平方公里,人口321万人,其中华族占77%,其它种族占23%,是个多种族、多元文化的国家。新加坡通用的语言是英语、华语、马来语、泰米尔语,后三种又称为母语。自英殖民地时期,新加坡有4种学校:英文学校、华文学校、马来语学校及印度学校;在不同学校中,都教授英语,可以说英语就是维系不同民族思想感情的共通语言。1965年独立后,新加坡政府采用了“英语为本”的双语政策,即以英语作为所有学生都必须学习的第一语言,同时还应学习自己的母语。1987年新加坡政府作出了所有的学校必须采用以英语为教学语言,并同时保留学习母语的双语决定。

2.新加坡的双语教育体制

①语言分流。新加坡的教育体制为能力分流体制,包括小学教育、中学教育、中学后教育、大学教育四个层次。语言分流在小学教育阶段完成。值得注意的是,与语言分流制度并存的是转流的可能性,学生可以在语言流之间进行转换,以保证学生学习的课程与他们的能力相适应。语言分流之后的双语学生将接受以英语为教学语言的更高层次的教育。

②重金聘请国内外优秀教师。与新加坡的人才战略相适应,新加坡政府在教育方针上强调英语教育和依靠国外教师及教育顾问。目前,新加坡教师的待遇仅次于国防军,师资水平因而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国内的教师有很多机会去国外进修,同时新加坡又重金聘请世界名牌大学的学者、教授来新任教。优秀教师的加盟提高了新加坡双语教育的水平。

③大众传播媒体创造语言环境。新加坡大众传播媒体使用4种官方语言。即华语,马来语,泰米尔语,大多数为英语节目。目前,新加坡有三种华文日报和三种英语日报,一种马来文报纸和一种泰米尔报纸。广播电台同样也使用这4种官方语言。良好的双语环境也是提高新加坡双语教育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现阶段我国高校双语教学的误区

作为一种工具,能掌握一种外语当然是好事。但是不能不顾条件,盲目地进行双语教学。很多高校在推行双语教学过程中走入误区,很多做法值得商榷。

1.对什么是双语教学认识不清。有些学校误以为,只要在课堂上说了外语就算是双语教学了。老师大部分时间使用汉语表述,用英语表达的往往只是“谁能回答这个问题”等课堂用语,这算不上是双语教学。也就是说,全面地用英语讲课,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在英语教学中不常接触到的术语和单词,这是双语教学的标志。多数学校在开展双语教学中,师资、教材、教学手段、环境创设等一系列问题尚未得到较为满意的解决。因此,双语教学不但质量难以保证,更容易变得面目全非。

2.双语教学冲击专业课的学习。有些试行双语教学的学校不仅在专业课等学科讲授时尝试双语教学,也在所有的年级尝试双语教学。缺少语言环境,第二语言的学习并不能促进专业的学习,而对任何人来说,时间是个常数,精力也总是有限的,多花了时间在外语的学习上,专业学习必然要减少。从教学实践来看,很多原来开展双语教学的专业课,在进行一阶段的双语教学之后,学生都认为学习困难比较大,要求采用汉语教学。他们认为采用双语教学的原版教材往往需要花更多的精力来看懂英文,更别说完全理解课本内容了。清华大学曾经在电子、计算机、自动化和电机四大强系开设的外语教育,起初听课的有130多人,两周后只剩102人。

3.将专业课上成了外语课。有的教师双语教学课用了很长时间进行了课前准备,将所教学的内容翻译成英语,撰写了详细的教案,准备好了几乎每一句需要用上的英语课堂用语。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时地带领学生朗读英语专业词汇,教师虽然是用英语授课,老师不敢自由发挥,不敢多讲一句教案上没有的话,学生亦十分拘谨,师生之间无法自如地进行交流。所有课堂教学活动完全按照事先设计好的套路进行,即使老师不讲话,学生也知道下一步做什么。这种双语教学学生充其量是多记了几个专业方面的英语单词和学习了一些课本上已经写明了的专业知识。

四、对我国高校双语教学的反思

1.双语教学目前炒作过热。双语教学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是有争议的,更有待于实践的进一步检验。它仅仅是对移民学习第二语言教学模式中的一种,并非是学习外语的唯一的最佳模式。

2.双语教学模式的产生,有其特定的社会环境和语言环境,它是一定社会需求的必然产物。所以,我们实施双语教学不能脱离其赖以生存的语言条件。对双语教学提出过高的要求是不符合中国国情的。

3.双语教学是语言学习所要达到的最高层次,即能使用第二语言进行思维,并能随心所欲地在母语和第二语言之间进行切换。对于目前高校教育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的情况下,这样的要求显然是不现实的。

4.双语教学对师资的要求相当高,原则上必须有外籍教师的参与和辅导。要求教师有相当扎实的外语表达能力,并具有丰富的学科知识,否则极易将学科课上成外语课辅修课,影响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5.双语教学试验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语言的习得是日积月累的结果,需要以科学的态度,认真学习,通过五年,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实践和探索,双语教学才能取得成效。

五、新加坡的双语教育对我国高校开展双语教学的启示

我国同新加坡的历史背景、社会制度、社会环境、教育发展的水平不同,不能完全照搬新加坡的双语教育政策。但是,我们可以借鉴新加坡的双语教育经验,为我国高校开展双语教学探索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发展道路。

1.语言分流

新加坡双语教育体制的一个主要方面就是语言分流。在我国,目前中小学全部开展双语教学是不现实的,而且各个地区的教育水平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本人以为可以在高校对本科生进行语言分流。在教学之初,进行语言测试,按成绩分别进入双语教学的快班和慢班。在双语教学的快班,教师可以用英语作为第一教学语言来授课;在双语教学的慢班,教师可以使用两种教学语言同时授课。通过语言分流,避免了学生因英语水平存在着差异而影响了专业知识的获得和语言技巧的提高,同时也避免了过早的语言分流带给学生的不利影响。

2.提高师资力量

如何解决双语教学师资力量的问题是双语教学中最关键的一环。新加坡是通过高薪使最优秀的人才加入到教师队伍中来,我国高校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提高双语教学的师资力量:对在职教师进行培训,培训的内容包括英语培训和教学方法培训;聘请国外教授、吸引留学归国人员;高等师范院校设置相关专业。

我国的教师基本上是单科型的,就双语教学而言,多数教师是要么懂外语却无法胜任学科教学,要么懂专业知识而英语水平欠佳。这种语言和专业知识的矛盾会限制许多教师开展双语教学。高等师范院校的非英语专业学生可以增加英语的学习,或者是这些学校设置双语专业,从长期看,这些学生将是未来双语教学的主体。

3.改革双语教学手段

①使用多媒体教室进行双语教学。新加坡的国立大学是亚洲一流的大学,除了它的师资力量雄后外,先进的教学设备也令人刮目相看。我国的高校也可以通过现代教学手段提高我国高校双语教学的效果。

②引进国外原版教材和在国外专家的建议下修订自编教材。

4.语言环境的创造

我国国内缺少英语环境,这是不能改变的客观现实。但是语言环境可以自己去创造。双语教师在课堂上通过案例设计、小组学习和专题讨论等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鼓励学生用英语发言,避免教师一言堂;在课外给学生布置英语作业和论文题目以及需要阅读的英文资料,甚至可以开僻英语角作为双语教学的课外延续。通过教师设计的各项活动,以及学生的积极参与,使得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语言能力同时得到提高。

总之,双语教学是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培养适应经济全球化潮流的高素质人才的需要。我国高校可以通过借鉴其它国家教育的成功经验,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成功道路。

参考文献:

[1]包天仁.双语教学要慎重[N].中国教育报,2002-09-03.

[2]盖兴之.双语教育原理[M].云南教育出版社,1997.

[3]陈红蕾.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高教探索,2003(3).

[4]何昌邑,马励略论加拿大的多元文化及其高校的双语教学[J].云南高教研究,1997(1).

[5]何全旭,吴为民. 关于开展双语教学的几个问题[J].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2(3) :115-117.

[6]卢劲杉.专家提醒:双语教学切忌走入误区.新华网,2004-08-04.

上一篇:节日民俗文化在幼儿园教学中的渗透 下一篇:初中生口头作文训练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