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胜县三川镇种植业结构调整的思考

时间:2022-10-03 11:24:14

永胜县三川镇种植业结构调整的思考

[摘 要] 三川镇素有滇西“鱼米之乡”的美称,曾是粮食生产的主产区,为了增加农民的收入,近年来种植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本文从三川镇的实际情况出发,分析种植业发展的现状,提出了三川镇下一步种植业发展的总体布局思路和种植业结构调整所采取的措施。

[关键词] 三川镇 种植业 结构 布局 措施

[中图分类号] F30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12-0037-01

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是对种植业发展的各种资源进行权衡、改造和利用的过程,是通过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对资源和生产要素进行优化配置,提高农业生产率参与市场竞争,满足人们对食物的需求,从而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过程。

1 三川镇的基本情况

三川镇位于永胜县城西北,属金沙梯级断陷盆地,年降雨量921毫米,年内无霜期在269天以上,属亚热带气候,地势呈南北走向,向西倾斜,最高处芮官山海拔2437米,最低处总管田水文站海拔1545米。2015年全镇总人口65207人,实有耕地面积56584亩,其中水田48578亩,旱地8006亩,人均有耕地0.87亩。三川镇是一个以粮食为主的农业大镇,是省、市、县商品粮基地之一,主产水稻、玉米、蚕豆,经济作物有蔬菜、莲藕、林果。

2 三川镇种植业结构现状

2.1 水稻产业得到巩固和提升。2015年种植以“滇屯502”为主的优质稻3.2万亩,总产量18590.7吨。

2.2 烤烟产业得到积极稳妥地发展。按照县委、县人民政府“南烟北移”的发展思路,通过狠抓各项科技措施的落实,克服不利因素,到2015年种植烤烟5110亩,总产量567吨,亩产值3218元,实现产值1644.3万元。

2.3 蔬菜产业发展壮大。 2015年种植蔬菜8193亩,蔬菜产量128027吨,在翠湖等地发展以白花莲藕为主的3670亩特色水产蔬菜,亩产2318公斤,总产达到8507吨,因地制宜大力发展蔬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2.4 经济林果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品质不断改善。到2015年末全镇种植经济林果3780亩,其中葡萄1990亩,石榴1500亩,其他果树近300亩。

2.5 玉米和蚕豆种植面积逐年减少。到2015年全镇玉米种植面积11628亩,亩产量433公斤,总产量4858吨。蚕豆面积478710亩,亩产量180公斤,总产量8580吨。玉米、蚕豆两类作物面积比五年前分别减少了15.5%、10.6%。

2.6 农业发展资金相对不足。林果业、蔬菜产业建设是一项高投入、高产出的项目,加之水、电、路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更大,群自筹建设困难多,一定程度制约和影响着产业结构的调整。

2.7 农业科技服务滞后,新技术推广仍处于较低的层次,农业整体科技含量不高。

2.8 农业生产者素质较低,经营理念落后,对新技术接受能力差,习惯于旧的生产方式,对发展“绿色农业”、“无公害农产品”等新概念模糊。

3 川镇种植业结构调整布局

3.1 三川镇种植业结构调整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针对不同区域的自然特点和资源条件,立足实际,重点突破。

3.2 建设集旅游观光和水生蔬菜种植为一体的万亩荷花园区。围绕翠湖龙潭水源灌区,以三川坝中央的翠湖、普枫、中州、西湖、三友五个村委会为核心发展莲藕产业,使用鄂莲2号、鄂莲5号、鄂莲7号、本地红藕等四个食用型品种和太空36号用于采花、采莲蓬观赏型品种进行种植,通过引导农户形成1万亩的荷花规模。

3.3 沿山以葡萄、软籽石榴为主的万亩经济林果园。在三川坝南北两端的文祥、四维、清泉、睦科、大源五个村委会,利用坡地、台地,采用滴灌、水肥一体化等节水农业措施,发展葡萄、软籽石榴等林果产业1万亩。

3.4 坝区建成优质4万亩稻示范基地。在坝区的章斐、军和、翁彭、清河、杨伍、金官、兴文、东河、梁官、三友、四维等村委会进行优质水稻产业的开发,使用品种以“滇屯502”“象牙香占”等为主,大力开展土地整治项目,扶持种植大户和专业合作社,实施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推广机械作,降低生产成本,减轻劳动强度,提高种植效益,实现优质稻种植面积4万亩,规模化经营面积达到70%,农业机械化应用率达到90%以上。

3.5 建成万亩优质烤烟基地。在三川坝南北两端的文祥、兴文、翁彭、睦科、大源五个村委会,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科技培训和宣传,充分利用水浇地发展烤烟生产,力争达到1万亩的目标。

3.6 建设万亩冬早蔬菜基地。充分利用摇钱河水源丰富、流量大、四季常流的优势,在流经的翁彭、清河、兴文三个村委会发展冬早蔬菜,以大蒜、葱为主,配以其他相对耐寒的蔬菜品种。在其他村委会,搞好市场流通过体系建设,作好品种、栽培管理,把握好上市时间,逐步把三川镇的4万多亩蚕豆从传统的粮食作物变成餐桌上的蔬菜。

4 三川镇种植业结构调整的措施

4.1 政策引导,资金扶持。以政府投入为导向、农民和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原则,充分发挥政策支持和利益导向机制的作用,采取以奖代补方式给予资金扶持,积极协调金融部门给予信贷支持。加快土地流转,提高土地集约化经营水平,动员各类企业、个体工商户,参与产业结构调整。

4.2 强化宣传,提高认识。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广泛宣传产业结构调整的好处,用生动鲜活的事例启发群众、教育群众,在资金、技术上支持群众,激发群众的参与热情,从多方面调动群众的主动性。

4.3 强化科技工作。积极引导基层科技人员深入生产一线开展技术指导服务工作,加强科技培训,聘请有经验的专家举办讲座、进行实地指导,抓好新知识、新技术的培训。加大新技术推广力度,大力推广节水灌溉、生物防治等生产技术。

4.4 加强市场体系建设。把眼光放在市场的开拓上,及时掌握农产品需求情况,做好市场预测和信息工作,为农民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拓展市场空间和引导消费开发市场。强化信息网络建设,搞好市场信息服务,大力培育农民经纪人和营销队伍,培育贮藏保鲜和运销大户,实现生产环节和市场的对接与连通。

4.5 强化品牌意识。着力发展无公害产品和绿色产品,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和辐射带动能力。积极推广无害化栽培新技术,加快绿色食品认证认定,提升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以特色、质量占领市场制高点。

上一篇:初中化学如何进行有效教学 下一篇:关于酸化土壤改良与农产品质量问题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