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数学建模竞赛的体验与感悟

时间:2022-10-03 11:06:27

关于数学建模竞赛的体验与感悟

8月16日―8月18日,我参加了2016年全国中学生数学模竞赛(国华大学堂杯)。经过一番紧张的探究学习和缜密的分析、整理,我们按时提交了论文。在这2、3天的时间里,通过不断的与小组成员对话;与建模竞赛试题对话;与自己对话,我们思维的火花一次次的碰撞、喷发。感觉自己从知识的海洋,步入思维的天堂。对数学实践活动有了全新的认识。

一、精心准备

我、焦成成、赵文溪三人组成一个团队,参加竞赛。合作小组确定下来,立即分享学习材料,内容主要是2010、2012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优秀论文,另外还有一些百度范文,如《建模案例,最优截断切割问题》。大家一边学习,一边交流学习心得体会。同时,积极调整这三天的活动安排,以保证有充足的时间,集中精力答题。

另外,我们还上网查阅了解决问题的常见方法与策略,并摘抄下来以便对照应用。列举法、画图法、列表法、假设法、倒推法、替换法、对比分析法、设数计算法、数形结合法等等。猜想尝试、模拟操作、逻辑推理、简化等都是常用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最后,我还确定了活动流程:1.问题定义;2.原因分析;3.创造解法;4.决定程序;5.实施方案;6.归纳整理。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二、问题探究

但是,一打开试题,我们还是被它惊到了。连读三遍试题,她们俩都说没看懂。虽然我也没看懂,但我没说出来。尤其是附件1,它让我们变得非常迷茫、非常渺小!恰如图上的一个个小方格,一个小小的数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难道前期准备的所有“方法与策略”都用不上?

不对,现在不是讨论解决问题方法的时候。而应该是活动流程中的第一步“问题定义”。我们立即查找试题中的疑难词语,关键信息。积极提出自己的困惑,并进行了归纳整理:

1.两个0.2米怎么用?

2.“只走直线,且碰到墙壁等障碍才可转弯。”那么,哪些地方清卟坏剑咳绾伪V95%的区域被清扫过?

3.区域的垃圾指标什么意思?

4.附件1,表达了什么意思?

5.附件1,有什么用?

“按图索骥”,通过上网查阅,我们找到一些关键的词条:垃圾指标、生活垃圾指标、生活垃圾的监测指标。所以我们知道了,垃圾指标就是衡量垃圾多少的参数,“指标1”就相当于数学课本上中的“单位1”。焦成成立即指出,问题一中有一句“选择垃圾最多”,就透露出这个意思。我们很快统一了观点。如果垃圾指标1表示单位1,那么垃圾指标2、指标3、指标4,就分别表示单位1的2倍、3倍、4倍。问题提纲中,问题2错误――“扫地机只走直线,且碰到墙壁等障碍才可转弯。”那是“传统扫地机” 的特点,而我们讨论的是“智能扫地机”!这是一个误导,读题不认真造成的错误。很快,5个问题只剩最后一个了――问题1、两个0.2米怎么用?

我们一边在附件1中寻找圾指标2、3、4,一边讨论,如何才能看清“庐山真面目”?25351个数据,如何划分?更主要的是如何“袖珍化”?问题1中的单位面积可以用到这儿吗?可“扫地机一般为半径0.2米圆盘”,它工作的单位面积是一个圆面啊?赵文溪拿手中的橡皮一边划动一边说,“好像行。”一句话惊醒梦中人。“用正方形来分”,我脱口而出。我把学校操场夸张的画出来,扁扁的,长长的。我说,两头能看到扫地机的圆面,可中间是一个长长的长方形啊!工作期间,它就相当于一个工作面是正方形的扫地机。两头有剩余,是用来讨论能否保证95%的区域被清扫过。说出自己的观点,有一种痛快淋漓的感觉。

三个人围观一台电脑,查阅、计算、验证,忙的不亦悦乎。“红蓝间隔”,“增加边框”,“添加序号”每个人都有“金点子”。虽然还没有看清“庐山真面目”,可是我们坚信,我们一定会“守得云开见日出”。胜利的曙光已经显现,兴奋与喜悦感染着每一位成员。划分完195个区域后,立即在纸上画出新的草图,再查阅数据,垃圾指标2涂黄色标记,圾指标3涂蓝色标记,(垃圾指标4只有2个,特例。暂时不标记,以后单独讨论)。最终“云开见日出”,“庐山真面目”呈现在大家面前!

三、活动感悟

1.积极准备

“书到用时方恨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没有准备,或准备不充分,只能使自己手忙脚乱。竞赛前感觉一切准备就绪,可是真正竞赛起来,才感觉到我们欠缺的东西还有很多。

2.团队合作

合作交流中,大家积极发言。然而言多有失,我们既要学会有选择的学习借鉴,还要学会包容,学会理解。试想,视窗操作系统(Windows)是比尔盖茨一个人完成的吗?不是,那是团队力量的结晶!众人拾柴火焰高,团队合作离不开所有成员的全力配合。只有充分挖掘所有成员的潜能,激发大家强烈的责任心,做到人尽其职,物尽其用,才能形成一支有战斗力的团队。

3.学会思考

数学建模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完善和提高的过程。与我们课堂上的学习差异很大。可以说,一个是学数学,一个是用数学!关键是学会思考。比如,课堂上,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一样的,单元检测时,大家的成绩也相差不大,可是数、理、化奥林匹克竞赛时,同学们的成绩悬殊很大。所以,学会思考,才会让我们,看的更宽,走的更远。

总之,这次数学建模竞赛让我们收获很多。在今后学习生活中,我还会积极参与类似的活动,通过不断的实践与探究,努力提升自己。

上一篇:论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下一篇:初探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解题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