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与费用探讨

时间:2022-10-03 10:27:11

成本与费用探讨

[提要] 会计理论中对于成本、费用的概念及其关系的界定模糊不清,致使会计实务中成本、费用的使用有些随意;再加上成本与费用又可以转化,从而使得二者的关系相对复杂。因此,有必要对成本与费用的概念认真分析,正确界定二者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成本;费用;概念;关系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12月25日

一、会计界有关成本概念研究现状

长久以来,会计界从未间断过对成本概念的研究,相关的成果与结论也一直在不断地更新变化中,不同国家、不同组织、不同学者都提出了各自的观点,其中有很多的共性,但也存在一些争议。其中有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

(一)国外有关成本概念研究现状。1951年美国会计学会(AAA)成本的概念,其认为成本是为了实现一定目的而付出的价值牺牲,而这种价值牺牲必须是可以用货币来计量的。这个概念强调三点:第一,成本是一种价值牺牲;第二,这种牺牲是可以用货币来计量的;第三,这种价值牺牲之所以发生是为了实现一定的目的,这个目的可以是一件事情的完成,一个愿望的实现等,所以这个成本的概念是相当宽泛的。

1957年美国会计师协会(AICPA)也界定了成本的概念,其认为成本可以是取得一项财富或者劳务所付出的代价,这个代价可以是支付现金或发行股票或转让其他资产甚至是发生负债,但这个代价仍然必须可以以货币来计量。这个概念的表述有些复杂,但认真分析不难发现,这里的成本是一种支出,其目的还是为了取得财富或劳务等。所以,这个概念与上述美国会计学会关于成本的概念具有异曲同工之妙,虽然一个说是价值牺牲,一个说是各项支出,但它们的本质都是一样的,都强调成本是一种付出,而这种付出具有一定的目的性。

美国著名会计学家埃尔登・享德里克森认为成本是一种支出,而这种支出的目的是为了取得某项财产或某种服务而支付的现金或转让的其他资产。英国会计实务公报(SSAP)则认为成本也是一种支出,而这种支出是为了使产品或劳务达到某种状态。这里的成本虽然也指出了成本是一种支出,但其目的仅仅局限于生产产品或者提供劳务,显然它的内涵窄了很多,特指产品的成本或劳务的成本。

(二)国内有关成本概念研究现状。我国会计理论界通过长久的学习与借鉴,也提出了很多不同的观点。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观点认为成本是企业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等所耗费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中的必要劳动价值,而这种必要劳动价值也必须可以用货币计量。其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于商品价值的描述,即W=c+v+m。其中,c指的是在物化劳动过程中的消耗,v指的是在活劳动过程中的消耗,代表的是生产资料转移的价值和人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内创造的价值,这些价值构成了产品的成本将来是需要在销售收入中得到补偿的。这个概念中成本的实质是产品成本,它强调成本的补偿性。

2001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规定认为成本是企业在生产产品、提供劳务的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它强调成本是为生产某种产品、提供某种劳务而发生的各种耗费,并强调这种耗费不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它同样指出成本是一种耗费,具体是指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时发生的各种耗费,所以这里的成本特指的是产品成本或劳务成本,并且同样需要得到补偿。与上一个概念相比稍稍宽泛一些,但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这个概念指出了成本不会导致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出,这也是后面我们谈到的关于成本和费用的一个根本性的区别。

二、会计界有关费用概念研究现状

会计理论界对于费用的研究也有很长一段时间了,甚至要早于对成本的研究。关于什么是费用,其有着什么样的内涵和外延,国内外的学者专家们也是各抒己见,形成了以下具有代表性的观点:

(一)国外有关费用概念研究现状。国际会计准则(IAS)认为费用会导致会计期间内经济利益的减少。这是因为费用的发生有三种表现形式:要么使得资产减少、要么使得负债增加、要么兼而有之,但终究都会引起所有者权益的减少,不过这种减少不包括向投资者分配收益等经济活动。企业的各项经济业务,有的属于日常活动,即主要的业务活动;有的属于非日常活动,即偶发性的事项。很显然,这里的费用既包括企业日常活动中发生的各种经营管理费用,也包括企业在非日常活动当中发生的各种损失。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认为费用是指某一会计主体在其连续的、主要的业务活动中,因为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劳务的提供或其他活动的进行而使得资产的减少或债务的承担(或两者兼有)。这个概念强调了会计主体在持续的、主要的业务活动,故此处的费用仅指各项经营管理费用,它们是日常活动发生的,而不能包括各项损失,因为它们是在非日常活动当中发生的。

(二)国内有关费用概念研究现状。1993年,我国开始了会计制度改革,为与国际接轨,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准则明确指出费用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这个概念的内容涵盖面较广,其内容不但包含了生产过程中的生产费用即产品成本还包含了经营管理过程中的期间费用。

2001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对前面费用的概念做了调整,它认为费用是一种经济利益的流出,但仅限于企业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的。显然,这个概念将费用的范围缩小,只包括企业日常活动的各项经营管理费用即期间费用。

2006年2月,我国财政部颁布了最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其中不仅详细指出了什么是费用,还明确了费用的确认条件。新准则同样认为费用是一种经济利益的总流出,但其强调费用必须是发生在企业的日常活动中,会减少所有者权益,可它又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没有关系。通过费用的概念及其确认条件不难看出新准则不仅使费用的内涵得到了扩大,而且还进一步使得费用的表述更加全面,更加严谨,明确费用不包括损失及利润分配支出。

三、成本与费用概念分析

(一)成本概念分析。由上述研究现状可知,会计界对于成本的概念的研究其实是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的。我国理论界及英国会计实务公报(SSAP)给出成本的概念仅仅局限于产品成本或劳务成本,这应该是狭义的。所谓狭义的成本仅指为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付出代价的量度,即产品成本或劳务成本;而美国会计协会(AAA)和美国会计师协会(AICPA)及埃尔登・享德里克森讨论的成本不再局限于产品或劳务的成本,而扩大至一项资产或一种财富,这应该是广义的。广义的成本是指企业为获得某项资产或某项劳务而付出代价的量度,不仅仅包括产品成本和劳务成本,还包括取得固定资产的成本、无形资产的成本、投资的成本等。

实际上,不管国外、国内,不管会计理论研究、会计实务操作,成本的概念已经无数次的被用到,当然是不再仅指产品或劳务的成本。在2006颁布的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中》,曾300多次提到“成本”这个词,几乎所有的资产项目都被涵盖在内。可见相对狭义的成本概念,笔者认为广义的成本概念更加可取。

(二)广义成本概念的特征。通过上述的分析,不难总结广义成本概念的特征主要有:

1、成本是企业各种资源转换或转化的量度。所谓资源转换是指除指企业之间资源的流动,可以理解为资源在企业内外部之间的流动,如购买生产设备形成固定资产的取得成本;购买专利形成无形资产的取得成本;购买股票形成的投资成本等。转化是指不同资源在企业内部之间的流动与变化,如领用原材料生产产品,原材料首先转化为产品的生产成本;产品完工后入库,产品的生产成本又随之转化为库存商品的成本等。

2、成本是等价的资源转换或转化。不管是企业内外部资源流动发生的成本,还是企业内部资源变化发生的成本,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不论资源转换还是资源转化都具有等额性,即在转换或转化的过程中不会产生收益。例如,在探讨投资总成本时,如果1,000股的普通股,每股市价是16元,但该市价包含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每股2元的现金股利时,其投资总成本是多少呢?或许有人会说是16,000元,与此同时还包含了2,000元的收益。从某种角度来看这种观点也无可厚非,但《企业会计准则》绝对不会允许这么做!因为这不满足成本等价转换或转化的要求。所以这就是为什么企业取得金融资产支付的价款中包含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已到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必须单独确认为应收项目的原因。所以上例中14,000元才是初始投资成本,另外的2,000元只能列为应收股利。

3、成本难以独立存在。特定的资产、劳务或其他对象是成本赖以存在的根本,如果前者不存在后者便无从谈起。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前者犹如“皮”,后者犹如“毛”,没有资产等特定对象,成本将无处容身,也正是这个原因决定了成本无法成为会计中的一个独立要素。

4、成本的发生不会减少所有者权益,不会导致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出。因为成本只是企业资源转换或转化的量度,只不过是资源从一种形态转变为另外一种形态,金额并不会因此而改变。当然不会影响所有者权益。另外,成本的发生并没有引起资源的纯耗费,企业的总资源也不会发生变化,当然不可能导致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出。

(三)费用概念的分析。由上述研究现状可知,会计界有关费用概念的研究也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其中,我国2006年的新准则和美国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对费用概念的界定是狭义的,仅包括日常活动发生的、与投资者分配利润无关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不包括损失;而国际会计准则(IAS)对费用概念的界定是广义的,损失也包括其中。

综上可以看出,损失就成为了区别狭义费用和广义费用的关键所在。从概念来看,费用与收入是相对应的,而损失与利得是相对应的,如果费用的概念包括损失,首先会造成费用和损失的会计概念部分重叠,其次还会打破费用与收入之间、损失与利得之间一一对应的关系,最后也不利于企业进行内部的管理。所以,笔者认为狭义的费用概念更加可取。

(四)狭义费用概念的特征。通过上述的分析,不难总结狭义费用概念的特征主要有:

1、费用的发生肯定会减少企业的资源。企业资源的减少具体表现为企业减少的资产或耗费的资源,所以费用的发生本质上应该是资源的流出。资源的流出后续会产生两种结果:要么是在一种资源流出的同时又再流入另一种资源且产生毛利,如当库存商品出售,库存商品这种资源就会流出企业,与此同时企业会实现收入,增加现金或应收项目;要么是资源的纯流出,即只有资源流出,没有资源流入,如销售机构日常的各种消耗引起资源的流出。

2、费用的发生最后会减少企业的所有者权益。费用的发生有两种表现形式:要么资产减少,负债不变;要么资产不变,负债增加,其最终都会使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减少。

3、费用的发生是企业的主动行为。虽然费用的发生会使得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减少,但这也是获得收入的必经渠道。正所谓“有所得必有所失”,这里“所得”就是收入,而“所失”正是费用。所以费用是企业积极主动和预期的经营行为,而损失却有别于此。

四、成本与费用关系

虽然成本和费用都是企业发生的各种经济资源的耗费,但由上述可以看出它们却是两个性质不同的概念。但两者究竟有着怎样的关系呢?鉴于上述有关成本和费用概念及其特征的分析,总结如下:

(一)成本与费用的区别。首先,成本不是费用。成本虽然也是一种耗费,是对象化的耗费,但它并不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减少,不会导致经济利益的流出。这是因为经济资源在耗费之后又会形成新的经济资源,其表现形式为从一种资产转化为另外一种资产,如生产产品耗用的材料、燃料动力、人工等都会转入产品的成本。而费用一定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减少,一定会有经济利益流出企业。所以本文一开始提到的“成本是对象化的费用”这一结论肯定是错误的;其次,费用不是成本,也不可能转化为成本。由上述可知费用是指某一会计期间不能对象化的经济资源的耗费,它会直接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减少,会导致经济利益的总流出,这是它与成本的本质区别。费用在发生之后,直接与当期的收入配比计入当期损益,成为利润表中计算利润的抵减项,不可能再转化为成本。

(二)成本与费用的联系。成本与费用有着本质的区别,二者是并存的概念,不存在谁包括谁、谁大谁小的问题。但随着收入的实现,成本最终会转化为费用。

成本最终会转化为费用,但属于间接转化为费用,它必须变为资产,随后再通过资产的耗费或者伴随产品销售、劳务实现的过程才能转化为费用,例如企业为了生产经营,就必须先购置设备,购置该设备支付的对价,形成了固定资产的取得成本。如果该设备用来生产产品,则要通过计提折旧方式将固定资产的成本计入各期产品的生产成本;如果设备是用来经营管理,则同样要通过计提折旧的方式将固定资产的成本计入对应的管理费用中。总之,成本就是成本,费用也只能是费用,成本可以通过“资产化”转化为费用,但费用却不可能转化为成本。

五、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便可以回答本文开始提出的问题,所谓逻辑上的矛盾其实是因为“成本是对象化的费用”这一被广泛认可的结论是错误的!“收入-费用=利润”这一会计恒等式中的费用是狭义的,在利润表中收入减去费用得到的是营业利润,再加上利得减去损失便得到了利润总额。成本的概念应该界定为广义的,费用的概念仍按照新准则界定为狭义的。成本与费用的关系也很简单,成本是成本,费用是费用,成本只能单向转化为费用,而费用永远都不可能转化为成本。

主要参考文献:

[1]焦跃华.成本会计学[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

[2]乐艳芬.成本会计[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3]郭漫.成本与费用关系新探[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院报,2003.12.

[4]郑安平,李华.成本、费用、支出概念及其关系研究[J].财会通讯,2005.8.

上一篇:沙巴:探索一切乐趣 下一篇:猴子界的蓝脸“窦尔敦”(川金丝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