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质量控制措施

时间:2022-10-03 10:26:17

刍议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质量控制措施

摘要:建筑主体施工质量问题影响到工程结构、使用功能的安全,对工程有不同程度的危害。因此,克服质量通病的出现是项目施工的重要工作,也是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的有效途径。本文对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质量控制措施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建筑 工程 主体 结构 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1引言

目前我国建筑的主体结构采取的多是钢筋混凝土结构这种结构的显著特点是具有较好的结构性能和经济效益,能够在保证强度的同时帮助企业节约成本。但是由于混凝土在进行配制、运输和浇筑的过程中会存在施工技术复杂和施工质量难以控制的情况在实际的工程项目中就应该注重对相关问题和质量的控制与分析。

2主体结构的组成

建筑的主体结构按照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剪力墙、框架和筒体结构等三种胺照分项工程的不同可以分为楼板、柱、梁、屋面和墙体等而按照建筑工程用途的不同还可以分为民用建筑主体、商用建筑主体和公共建筑主体等。但是无论是哪种划分方法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建筑主体的主要功能都是传递、承担和接受上部载荷,与地基基础共同实现上部结构的安全性、稳定性和整体性。

3常见质量问题

3.1模板工程

模板的主要作用是保证混凝土钢筋结构件浇筑过程中的表面平整性、尺寸及形状的准确性,是保证混凝土结构件性能和进行前期保护作用的关键。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常见的质量通病包括标高偏差、涨模、轴线偏位、预埋件有误、爆模、缝隙过大或拆模后结构变形与拆除困难等。其中造成拆模困难或拆后结构变形的主要原因包括模板吸水膨胀、拆模过早或顺序不当等而爆模和涨模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墙体对拉螺杆间距设置的不合理、模板的刚度不够及未按要求进行起拱等。标高偏差与轴线偏位属于常见的人员操作质量问题拉尺的误差及标高控制点不准是导致前者的主要原因而后者多是因未拉通线进行检查或放线后未进行复核等。

3.2钢筋工程

钢筋工程的质量通病多集中在制作、绑扎及焊接等三个环节中其中焊接过程中常出现的问题包括因焊接参数设置不合理或焊接工艺选择不当造成的未焊透热处理不当或端部为清洁好导致的脆断或烧伤现象等。此外在进行电力焊的过程中由于电流过大或通电时间过长还会导致咬边而钢筋锈蚀严重或焊剂受潮还会导致气孔的出现。钢筋在绑扎或制作的过程中常出现的质量通病包括骨架外形、成型尺寸和保护层不准,接头过多、箍筋不规范或间距不一致,钢筋网主副位置颠倒或遗漏等而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除施工管理不当和操作人员的疏忽外还包括设计过程中为进行充分的考虑或施工时没有进行及时的校正。

3.3砼工程

砼是主体结构最主要的组成原料之一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要经过配制、搅拌、运输、浇筑和养护等多个环节,也正式因为施工程序的复杂使得该工程的质量通病较多,实际的控制难度也较大。具体的质量问题包括在进行浇筑的过程中由于交接班不清、振捣不实或未分层浇捣导致的漏筋或麻面现象而浇筑人员的专业素养过低或施工交底的不完善也会导致下料不当或浇筑顺序有误等问题。此外对于养护阶段如果未及时进行淋水保养或成品保护不当就会出现不规则裂缝或缺楞掉角等问题。

3.4墙体

在砌体结构房屋中,墙体是主要的承重构件。

3.4.1 墙体的作用。墙体在建筑中的作用有以下四点:1)承重作用:支撑屋顶、楼层、人及设备负荷和墙体的自重、风荷载、地层荷载等。2)支撑作用:对风,雪,雨和其他自然灾害,防止太阳辐射和噪声干扰;3):墙把房间可以分为多个小空间或小房间;4)墙的装饰效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筑装饰的作用,对整个建筑的外墙装饰装修效果作用很大。

3.4.2 墙体的分类。墙体的分类方法很多,仅常用的有以下几种:1)按材料分类。a.砖墙。墙体的砖分为粘土砖,空心砖,灰砂砖,焦砂砖等。b.加气混凝土砌块墙:加气混凝土是一种轻质材料,其成分是水泥、砂、矿渣、粉煤灰,以铝粉为发泡剂,经蒸制而成的。加气混凝土具有重量轻的特点,可以切割,隔音,保温性能好。用于填充的非承重墙。c.石砖墙。石材是一种天然材料,主要用于山区和产石地区。石材墙有乱石墙、整石墙及包石墙等做法。d.板材墙。板墙以钢筋混凝土板,加气混凝土板为主,玻璃幕墙亦属此类。e.承重混凝土空心砌块墙:采用空心混凝土制作,用于6层及6层以下的住宅。2)按所在位置分。墙体一般分为外部和内部两部分组成的墙,每个部分有纵向,横向两个方向,使四种壁,形成的垂直壁,侧壁(又称山墙),纵向内墙,侧墙。当楼板支撑在横向墙上时,称为横墙承重,这种方法对于横墙的建筑,如住宅,办公楼等。当楼板被支撑在纵向墙上时,称为纵墙承重。这种方法多用于纵墙较多的建筑中,如小学校。当一部分楼板支撑在纵向墙上,一部分楼板支撑在横向墙时,称为混合承重。这种方法是用于办公楼过道或走廊边。

3.4.3 墙体按构造做法分类。

1)实心墙:单一材料(钢筋混凝土粘土砖、粘土空心砖、陶粒混凝土空心砖、石块混凝土)和复合材料的加气混凝土复合,融土多孔砖和焦炭灰分层组合砌体)不留空白的墙。2)空斗墙。空斗墙的应用在我国民间已经很久远了。这种墙是用灰砂砖和其他材料砌筑。砌体垂直平面。空斗砖在靠近墙脚、墙角、洞口和直接承受梁板压力的部位,都应该砌筑实心砖墙,以便满足承受荷裁的要求。

4控制措施分析

对于建筑主体的质量控制应该根据施工的特点分阶段、分层次进行控制胺照具体的环节可以划分为施工准备、施工过程和施工结束等三方面不面就每方面的质量控制措施进行单独的介绍。

4.1施工准备

施工准备阶段是质量控制的前提和基础加果能够在这一环节做好工程技术的交底和质量控制教育工作就可以有效的提高施工方的质量控制意识为日后的管理工作铺平道路。其中技术交底环节重点包括图纸技术要求的掌握施工工序及流程的先后顺序,以及相关操作作业的检验、检测标准和重点与要领等。而对于质量控制的教育形式包括班前交底、宣传板报、定期交流和评比活动等多种形式,将质量控制意识深入到施工的每个环节并调动全员参与的积极性和有效性。此外对于一些施工技术要求较高或掌握难度较大的分项工程还可以采取“样板”带路的形式进行人员操作水平和施工质量检测的控制。

4.2施工过程

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可以根据工序和相关工种作业的不同进行合理的分项控制首先对于模板在进行拼装或使用前都应该进行表面的认真清理和拼缝的严格处理胶正和拆装的过程中避免使用大锤敲打或棒撬凿锤击等。其次钢筋工程一定要严格按照设计图纸的要求进行施工和制作,为了准确的控制钢筋位置在进行绑扎之前应该进行分线的弹画,如果钢筋的焊接不符合要求就要切除后进行重新焊接,避免出现质量问题。最后对于硷分项工程的质量控制可以根据环节的不同配备专职的监管和技术人员及时进行杂物的清除和操作流程的指导等尤其是在成品保护环节对表面及时进行塑料薄膜覆盖和专职养护安排。在拆模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施工工序的安排和力度的把持避免因用力过猛或过急导致的棱角脱落问题。

4.3施工结束

主体结构施工的结束并不意味着质量控制工作的完成还需要对隐蔽工程及某些影响建筑美感的质量问题进行验收和完善其中前者的控制流程可以划分为自检、互检、交接检和报请监理验收等四个环节。而对于后者的处理主要包括对地面杂物的清理、硷表面裂纹、麻面及不平整部位的修理大焊缝的接缝打磨处理局部涨模或掉角的处理等等。虽然这些问题对整体结构的安全性影响不大,但是只有在充分重视的前提下,才能避免建筑的整体舒适性和美观性下降。

5结束语

通过上文对建筑工程基本组成和常见质量问题的分析不仅提升了对主体工程质量控制重要性的理解同时也更加深刻的认识到想要从根本上改进目前我国主体结构质量控制的现状就要从创新控制理念和增强监理方参与等角度入手。虽然目前我国对于主体结构的质量控制还存在较多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方面但是随着控制手段的增加和控制流程的完善,未来的建筑主体施工质量一定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和改进。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林振伟,吴志军.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检测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2012(5):220.

[2] 余义泽.浅谈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0(9):196.

上一篇:高层建筑基础施工质量控制 下一篇:EPC工程项目分包商评价选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