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糖果”激励法促学生成长成才

时间:2022-10-03 08:16:29

巧用“糖果”激励法促学生成长成才

摘 要:读《陶行知的4块糖果》的故事,感悟教育孩子的方法:表扬鼓励为主,用表扬鼓励挖出孩子的潜能,唤起孩子的自信,唤醒孩子的自尊,让孩子不再抵触,从而获得健康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糖果;鼓励;表扬;自信;发展

每天都和班上的孩子们朝夕相处,我发现Z是个“人物”:许多男孩子围着他转,只要有机会,大高个的他就带着一帮男孩子在教室里横冲直撞,看得我真是哭笑不得。在课堂上,他坐没坐相,还借机捣蛋;在户外活动中,总会和别人追来追去;午睡,只要他睡着了,午睡房便鸦雀无声……

然而刚开学时批评他,他也会害怕,也会伤心落泪,而现在呢,哪怕拉到大家面前“斩首示众”――他只是晃着身体,吊儿郎当,还冲着座位上的哥们嬉笑,一点也不在意的样子,越是批评他,他越是不当回事,反而变本加厉。一晃儿,学期临近尾声了,起初想管束Z的想法彻底落空,倒变成Z治住了我!

近读《陶行知的4块糖果》的故事,感慨颇深。其实陶行知的4块糖果是一种很高的教育艺术,同时给我了很多的启示:重要的并不是糖果,在这里的糖果只是一个达到他教育目的一种媒介。其次,面对犯错的孩子,不可一刀切,而是要从他“亮点”切入,像陶行知这样,由表扬孩子守信入手,走进孩子的心灵,引导孩子认识到自己的优点,紧接着告诉他做事的动机是好的,从而让孩子油然而生地反思到自己处理事情的方式不对,并萌发出对自己错误的认知。此时,孩子已认识到了错误,还需要批评的道理干什么呢?像陶行知这样采取的一步表扬、一步奖励的方法,并针对孩子的心理和年龄特点,拿起表扬的武器,及时教育,从而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激发了孩子的上进心,起到了“春风化雨”的教育效果。是呀,陶行知先生只用了4块糖果就唤起了打架大王心底的自尊和自爱,促使他重新做人,而我却使用了一味指责的教育方式。我脸上热辣辣的,犹如挨了记耳光。陶行知送给王友的是4块糖果,糖果中却隐藏着理解、尊重和包容。那一刻,我打定主意,也要给Z送糖果。

第一颗“消化糖”:消除抵触

《新纲要》指出:教师要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实践证明,一个充分享受到成人的正确而有理智的爱的孩子,总是充满信心,朝气蓬勃;反之,被成人厌弃的孩子,则自暴自弃,形成自卑或逆反心理。俗话说:“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在现实的教育教学中,难免会碰上孩子犯这样那样的错误,这时教师便会摆出一副权威的架势,居高临下,大声指责。殊不知,这样的教育效果往往适得其反。比如班上的Z平时吃软不吃硬,他午睡时从来不肯安安静静地闭上眼睛睡觉,手和脚总是乱动,一会儿摸摸旁边小朋友的头发,一会儿碰碰已经快要睡着的小朋友,有时甚至还要爬起来。如果采取过激或者训斥一顿,显然对他来说是无济于事的。若能冷静下来思考一下,就会发现他只不过是犯了一个小小的错误,何必大发雷霆!于是我微笑着来到他身边,说道:“来,让老师帮你睡觉吧!”随即我轻轻抚摸着他的头,对他说:“眼睛闭得真好,原来你也很厉害,老师就喜欢你乖乖睡觉的样子。”没想到几分钟过去了,他就进入了甜蜜的梦乡。

这颗“消化糖”见效了!尝到了甜头的我,决定继续送上我的第二颗“口香糖”。

第二颗“口香糖”:赢来自信

重拾信心的我,决定在儿童节选Z来唱歌表演,给他一个展示自己本领的舞台,增强他的自信心。身为“小歌手”的他,别提有多高兴了。果真,他的歌声征服了在场的老师和同伴,大家纷纷都来学他表演的样子,他一下子成为了“明星”,在同伴中逐渐建立了自信,也慢慢地被同伴所接受。他充分感受到了集体活动的快乐,同时也能使他克服自己的不足,使自己成为一个受人欢迎的好孩子。现在的他,已经很少看到打人了,小朋友也愿意和他一起玩游戏了,还经常邀请他做小老师,和他一起唱歌。看着我的微笑,他也笑了,而这种笑和以前的笑是截然不同的!这就是我要的!

看来第二颗“口香糖”的甜味已经发挥得淋漓尽致了。

第三颗“跳跳糖”:挖掘潜能

对症下药,继续送“跳跳糖”!我在心里暗笑!

在无意中的一次故事讲述中,我发现Z的语言表达能力比同龄的孩子发展的起点要高,这不禁让我大吃一惊!班上大多数孩子能跟着我一起讲述学过的故事内容,当我问到有谁单独来讲一讲这有趣的故事时,却没人应答,突然间,Z自告奋勇地说:“江老师,我会讲这个故事,我来讲。”他的话语打破了教室的沉寂。“他能行吗?还是他故意在捣乱?”我心里暗想。果不其然,他响亮的声音、清晰的口齿,配以相关的动作,讲述得有模有样!他似乎也以老师的角色去感染和带动了其他的同伴,连平时不爱说话的孩子也不由自主地参与到讲述活动中去。哇!Z原来这么厉害!我真是又惊又喜。他赢得了一个个大拇指,一阵阵热烈的掌声。老师和同伴欣赏的眼光,让他光芒四射,收获满满。事后,他妈妈告诉我:“江老师,我们Z对此特别激动,高兴得念叨了一阵,现在做什么事都很有劲儿。”此时我的心里乐开了花,似乎比尝到的蜂蜜还甜。

第四颗“维C糖”:全面发展

“品尝”完前三颗糖,Z似乎换了个人,在各方面的能力都有了质和量的飞跃。其实,Z性格活泼开朗,可谓是个“阳光男孩”,可他礼仪德行方面就有所欠缺。为此,我找到他的“软肋”,轻轻抚触童年的秘密,柔和实施礼仪教育期待,让他产生信任,使礼仪教育建立在心悦诚服的基础之上。如幼儿的年龄小、自我评价能力弱,我们可利用学生的求知心理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组织“礼仪小宝贝”、提供每周“礼仪小贴士”“每天礼仪小谈话”等活动去激励孩子,然后再由家长和老师一起为孩子的礼仪行为投票,在家园合力橱窗将每周评选出来的“礼仪小宝贝”进行张贴,家长、幼儿来来往往时的反复阅读,加上家园双方的共同肯定,使幼儿礼仪教育中融进了另一种期待辅助,即家园反馈式辅助。持之以恒地运用该策略后,幼儿此类表现屡见不鲜,Z也不例外,来自于同伴中的“人物”极强地刺激着他的好胜心!同伴的“优秀礼仪事迹”认知直观,当教师给“人物”授以红色缎带加上荣誉头饰时,激励演变成行为的刺激,使得Z也要做礼仪小宝贝!可见,“儿童在教育中发展,也就是在教育中生活,在教育中实现人生。他们并不是一个抽象的存在,不是被塑造好了才置入生活之中。他们的发展就是他们的生活,就是他们的人生实践”。Z笑着说道:“我的表现有进步,我下次还要当礼仪小宝贝,评上了我要和爸爸妈妈分享。”来自他爸爸妈妈由衷的肯定、老师的大方赞扬、园内的评选和表扬,不断演绎成良性循环,使他又回到了“理想男孩”的状态。可见,我的家园反馈式这一辅助手段能使幼儿礼仪教育策略更趋生活化,其带来的教育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

糖呀糖,原来你的甜味甜到了他的心坎!糖呀糖,甜的不仅仅是他,还有我!

综上所述,教师在面对层出不穷的“不听话”的孩子,应针对他们不同的个性、特点来采取多种较为恰当的方式。作为教育工作者,让我们一起成为心中装着“糖果”的教师,用心去揣测特殊孩子的心理活动,选择他们乐于接受的教育方法,使他们在教师的激励下身心得到全面健康地发展,从而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

[2]内尔・诺丁斯.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江苏省张家港市南沙幼儿园)

上一篇:苔丝悲剧命运之主观因素 下一篇:“从做中学”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