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与“坏”

时间:2022-10-03 08:02:33

这是一组最简单的概念,初识人事的孩童也懂得运用;这又是一组最复杂的概念,洞察世情的成人也未必辨得清楚,理得明白。

常有人抱怨这个世界,坏人太多,连老太太跌倒在地都会讹人;坏事太多,好好坐在家里都会遭遇莫名的爆炸;命运之神总不眷顾,评奖求学升职,自己总是落寞的那个……好运如梦中云河,够也够不着;坏运如附骨之疽,甩也甩不掉。

一声叹息。好像这个世界霾云密布。你想要的“好”和现实中常常遇到的“坏”,站在世界的两极,遥遥相对。

然而,“好”和“坏”真的是黑白分明、水火不容的世界两极吗?

要说是完全对立的两端,显然是不确切的。我们应该还记得《双城记》里那个著名的开篇:“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世界并非只是好坏美丑善恶简单地构成,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就会出现完全不同的评判。坡说,从“变”的角度看,天地不能一瞬;从“不变”的角度看,则物我无尽。视角、价值观不一样,人生的渺小、宇宙的永恒都有不同的景象,那么事物的好坏也是难以定论的。所谓的“坏”时代、“坏”处境,又何哀乎?

几分钟前才做完一篇现代文阅读,作者对历史的解读让我耳目一新。他没有像常人一样去惋惜去凭吊圆明园遗址,而是用别样的态度去领会和感悟这悲剧的意义。诚然,圆明园被焚毁对中华乃至世界文化而言都是极大的损失,但悲剧给华夏子孙带来耻辱和沉痛的同时,也带来了反思,激发了无比的爱国热情,使中华民族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团结。换个角度来看,废墟带给人们的便不仅是悲哀,更是历史的召唤。从这个角度来看,圆明园之覆灭,可悲,可痛,却也带来了历史的转折。

如此看来,“好”与“坏”并非绝对的概念,从不同的立场、不同的角度,可能得出完全不同的判断。

“坏”如果能够给人警醒,促人奋发,就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好”的力量。相反,在“好”的情势下如不能清醒、理性,耳不聪目不明心智蒙尘,也很容易产生“坏”的结局。刘备益州创业,宏图待展,为报关羽之仇兴兵伐吴,来势汹汹,捷报频频,然而七百里连营毁于陆逊一把火,最后自己魂断白帝城。拿破仑戎马一生,战绩无数,一场滑铁卢便抹去了所有辉煌记忆。这不是历史的教训和血的启示吗?

这样看来,“好”与“坏”有时甚至还互相蕴含、互相依存,坏中未必无好,乐极容易生悲。“坏”也可能是酝酿“好”的土壤,而“好”也可能包蕴“坏”的先兆。好与坏,幸运与厄运,虽是相对的,很多时候也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这就要求我们看问题不能停留在事物的表面,要有明心慧眼,能理性明辨,看出事物的本质和部分因由,能正确判断,智慧地因势利导,将它往好的方向引导。

这个时代如此光怪陆离又复杂纷乱,但,德国哲学家康德曾说:有两样东西使人敬畏――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和内心的道德法则。正如许衡所说,“梨虽无主,我心有主”,如果内心能有正确的价值观、道德法则,有善于发现美好的慧眼,有美好的健康心灵,就不会心中惶惑,不会好坏莫辨、随波逐流,脚下仍会有坚实的土地,头上也会依然拥有灿烂星空。

简评

“好”与“坏”,多么简单的一组关系!但简单中蕴含着复杂的情感内涵、道德标准、心理导向,包含许多复杂的社会因素。作者从如何看待所谓的“好”与“坏”下笔,写到两者的关系既互相依存又能互相转换,有较好的思辨能力。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在充分认识到事物的复杂性后,并没有陷于彷徨消极的境地,而是提出“拥有内心的道德法则就不会好坏莫辨、随波逐流”的观点,颇有理性的力度。

上一篇:“夏洛”沈腾“一次就好”:带你去看天荒地老 下一篇:不灭的梦想?涅的凤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