枪火与宗教催生的创业国度

时间:2022-10-03 07:52:36

枪火与宗教催生的创业国度

以色列,在很多人的印象里就是宗教和枪火的代名词。我知道犹太人在许多领域创造了出色的成就,但在这个国家旅行的见闻和感受仍然超乎想象。它被称为Startup Nation创业之国,不少人嗤之以鼻。而我对这个称谓已完全没有疑虑,甚至相信没有第二个国家能配得上这个名字。

首先分享一些来自以色列知名专利公司Reinhold Cohn Group的一些数据:

・ 以色列人均初创公司第一(平均每1800以色列人中就有一个创业公司);

・ 以色列创业公司总数第二(美国第一);

・ 以色列纳斯达克上市交易的公司总数第三(在美国和加拿大之后);

・ 以色列人均创业投资是美国的2.5倍,欧洲的30倍。创业投资总额是德国和法国的总数和;

・ 以色列人均专利保有量世界第一,它同时也是人均研发投入第一的国家。

或许你不了解,一些十分惊艳的科技和产品的发明地是以色列:手机技术、英特尔顶级处理器、U盘、ICQ即时通信系统、滴灌技术、防火墙技术、可吞服药丸的微型摄像机(药丸摄像机)、IP语音、电动车网络系统、基于社区的导航技术和铁穹防御系统。

犹太人在世界人口占比0.2%,却拥有世界54%的国际象棋冠军,27%的诺贝尔物理学奖,31%的诺贝尔医学奖,最近几年获得的6个诺贝尔奖中4个是化学奖,两个是经济学奖。

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在以色列建立主要的研发中心,如IBM、思科、微软、谷歌、闪迪。因此我们无须惊讶于以色列成为世界IP出口第一的国家,而这也正是以色列对于全球产业最大的价值。

以色列还有许多正在热潮中的创新领域:交流通信、数字化打印、互联网和媒体、绿色科技、废物管理、水科技、太阳能、纳米科技、生物科技、医用设施。

以色列很小,并且缺乏资源,它被所谓敌对国和海洋包围。“要生存并且强健的生存,就一定要创新。”一位以色列外事官员对我们说。如果你曾经阅读过耶路撒冷的历史,并且意识到有时战争就发生在距离特拉维夫80公里的地方,你会相信,这个国家所建立的创业公司生态圈真的非常神奇。

没有科技,没有创新,以色列将一无所有。这个观点,从创业者到政府官员,我听到很多次。

以色列是个小国,可以说没有国内市场,没有什么自然资源,这个国家的周边也从没真正和平过。发展科技成为国家几乎唯一的出路。以色列明白要在科技竞赛中立于不败,跟随和复制没有出路,创新才会最终让国家立于不败。

以色列对国防非常看重,每个男性公民需要服兵役三年。别以为这是浪费青春,这个国家最好的各学科专家都在军队里,年轻人由此可以学到最尖端的科技、最前沿的知识,以及获得最有价值的实际经验。在出色的高等教育之上,军队就像一个庞大的研究机构。

在以色列的创业公司中,你看不到一家公司是在复制。更多的,是不可思议的创新。不抄袭,因为以色列人认为失败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成功。他以一个投资人朋友的身份他参与的一家公司正在研制一种传感器,这种传感器按我的理解可以放在布料的纤维中。用这种布料做的衣服和普通的看不出任何区别,但是却可以监视人的体温,肌肉运动等健康相关的信息;Better Place(需要解释),虽然已经宣布项目失败,带来了产品即服务的变革理念,以及反传统的更换汽车电池方式;而SkyTran(同上)正在努力地让大家相信沿着高楼大厦的外墙建设轻轨更加省钱,省能源,也更能解决目前大城市交通的问题。这种创新,背后蕴藏着的是一种无畏的精神。

我有不少以色列朋友。他们中有TechCrunch法文版的主编,有Facebook移动端的负责人,有20世纪90年代Apple的副总裁,在和他们聊天时,你总会感到他们作为以色列人的那种自豪。他们常年在美国或者欧洲工作,但现在都搬回以色列居住,或者开始自己新的公司,或做创业公司的顾问,或者做天使投资人。在他们眼里,安全问题变得微乎其微,甚至于常常是一笑而过。他们带给以色列创业者的是无价的财富:知识,经验和创业精神。

回望中国,资源丰富,浩浩荡荡14亿人口。但在互联/移动互联网领域,中国鲜有创新,市场上充斥着众多的抄袭品。整个互联网圈以市场主导,而不是以科技主导,业内所有人都心心念念如何变现,创新却变得可有可无。

因为各种原因,中国和以色列的互联网都瞄准同一个地方―美国。以色列需要更大的市场和更响亮的品牌,中国则需要更好的商业模式和更健康的市场。两国都面临着相同的问题如交通,水资源,城市化等。那如果中国创业公司学习以色列的科技,同时以色列的创新产品也打入中国市场呢?这种互利共赢的局面可不可能呢?

上一篇:加强管理及保养 提高化工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 下一篇:李嘉诚的形象“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