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鸟画“四大名旦”及其作品的投资价值

时间:2022-10-03 05:58:02

花鸟画“四大名旦”及其作品的投资价值

花鸟画以展示大自然的蓬勃生机和蕴涵生活的美好寓意,成为中国画苑雅俗共赏的种类。正像京剧有梅兰芳为首的“四大名旦”那样,20世纪中期的海上画坛,也出现了各展风姿的花鸟画“四大名旦”,他们的作品以独特的艺术魅力为中国现代花鸟画舞台增添精彩。此四人就是江寒汀、张大壮、唐云和陆抑非。

海上画坛驰芳名

江寒汀(1903-1963年),名上渔,以字行,江苏常熟人。16岁从陶松溪习花鸟画,28岁开始以鬻画为生,于上世纪40年代寓居沪上。江氏为求生存,独对海派先驱虚谷之画心领手摹,刻苦用功,久而久之,几可乱真。唐云曾评曰:“虚谷画多枯笔涩笔,微乏丰润之致。故友寒汀老兄偶拟其意,不仅得其笔法,华茂之气,活跃纸上,有过虚谷……”。此后,江寒汀又纵观明清名迹,兼学林良、吕纪、华、任颐,悟其谨严放纵之情,由此技艺益进,画格升华,无论双钩填彩,还是没骨写生,皆能得心应手。其画风近清代华一路,构图稳健,笔墨老到,色彩明丽,形象生动。江寒汀尤喜描绘各种禽鸟,所作无不栩栩如生,神形兼备,具有精妙高超的写生本领,曾作一幅60余米的《百花百鸟图》长卷,千姿百态,极见功力,一时广为画坛称颂。

张大壮(1903-1980年),原名颐,号养庐,别署富春山人,浙江余杭(今杭州)人。1916年随父至上海,师从李汉青学恽派花卉,1921年为庞虚斋赏识,得摹名家真迹,其后即以鬻画为生。1945年后执教于中华文艺书画学院和行余书画社。1954年加入华东美协,1956年后被聘为上海中国画院画师。张大壮崇尚董其昌的文人画理论,其花鸟画取法恽寿平(南田)没骨写生之法,旁采徐渭、陈淳、朱耷、石涛、华诸家,尤擅画牡丹、虾等。晚年对瓜果蔬菜情有独钟,常从市场购取时鲜品种,置于室内,观摩写生,体察入微,视若珍玩。此等平常之物,在其笔下变得灵气盎然,洋溢着温馨乡情,故张氏被誉为“现代都市田园画家”。他的画,造型准确,敷色鲜润,有光影明暗的透视感;用笔施墨,以书法为基,颇富涵蕴。张大壮还善于以大笔作细画,其悬腕运毫之功,令人称奇。

唐云(1910-1993年),字侠尘,号药翁、老药、大石翁等,浙江杭州人。自幼酷爱书画,19岁即任中学国画教师,1938年移居上海,先后在新华艺专和上海美专任教。1949年后先后供职于上海市美协、上海中国画院,曾任中国美协理事、上海美协副主席、上海中国画院名誉院长等职。唐云的花鸟画,早期多借鉴华和石涛,尤得益于新罗道人的潇洒多姿。及至晚年,从转益多师中形成自己的风格,用笔柔中有刚,施墨苍润拙朴,更增添了一种苍劲奔放、清新隽永的意味,似不经意,却能于平淡中见奇崛,于天真中蕴新意。唐氏多才多艺,于山水、花鸟、虫草、人物,无所不精,尤以画荷驰名,素有“唐荷花”之雅誉。唐云还是一位注重艺术修养的画家,富收藏,精鉴赏,极喜收藏古今画家的创新之作,如朱耷、石涛、华、赵之谦、吴昌硕、齐白石等,于画外求其画。唐云的书法挺劲而飘逸,风格独特,与绘画相得益彰。

陆抑非(1908-1997年),初字一飞,江苏常熟人。早年师从李西山、陈迦庵,后入“梅景书屋”,为吴湖帆入室弟子,改字抑非,对吴的没骨花卉耳濡目染,心领神会。陆氏曾执教于上海美专、新华美专、苏州美专,1959年应潘天寿之邀赴杭州任浙江美术学院教授。生前为浙江画院顾问、西泠画院副院长、上海中国画院画师。陆抑非初擅工笔重彩,后以写意为主。他的工笔画上追两宋,写意画则承元、明传统,兼以宋画为格,力追周之冕、陈洪绶、华以及徐渭、陈淳、朱耷、石涛诸家,笔墨气骨开张,雄健豪放,自成一格,故成就更高。所绘牡丹,尤得南田没骨渍染之精髓,妩媚而无甜俗之气,气清韵幽,润含春雨,满纸清趣,故有“陆牡丹”之誉。上世纪60年代后,陆抑非画风大改,汲取大写意之长,由工变放,笔墨生辣,色调浓郁,雄健有余,娴雅稍逊。

“四大名旦”都出生于物华天宝、人文荟萃的苏杭之地,又长期在上海这个中国现代最大的商埠闯荡谋生,有共同的兴趣和大致相同的艺术经历,故其作品具有一定的人文和地域共性:都擅长以兼工带写即小写意的绘画语言形式,博采群芳,自出机杼,趋时务新,雅俗共赏;摒弃古代文人画的冷逸和清高,却又不失真趣,洋溢着生活的浓郁芳香,给人以美的享受。然而,“四大名旦”在艺术上却又有鲜明的个性,自成一格,各有千秋。江寒汀用笔爽朗,清艳明丽;张大壮融汇中西,章法别致;唐云妙于变化,清新隽永;陆抑非笔墨老辣,痛快淋漓。

拍卖场上竞风流

江寒汀作品是艺术品市场较早“下海”的弄潮儿,参拍机会亦较多。1993年香港佳士得拍卖的《群鸡图》以4.3万港元成交。1996年中国嘉德秋拍,其《春江水暖图》以3.08万元成交。2004年上海崇源拍卖的《佳果清芬图》手卷,估价18~25万元,最终以33万元成交。2005年共拍出江寒汀国画作品308件,总金额2169万元,平均每平尺3.1万元。

张大壮的画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在拍场露面,但数量不多。1993年上海朵云轩所拍的《玉树文禽图》以2.2万元成交。1997年中国嘉德春拍的《花卉》册页,成交价3.3万元。2004年上海朵云轩拍出的《蒲塘清趣图》,成交价8.8万元。2005年共拍出张大壮国画作品113件,总价388万元,平均每平尺2.49万元。

唐云的花鸟画是港台、大陆艺术品市场的热点,尤以早、中期作品更受欢迎,且频频出现于大小拍卖会上,成交率颇高。1993年上海朵云轩拍卖其《清涟鱼乐》成扇,泥金设色,背面高野侯书法,以2.4万港元成交。1994年香港苏富比拍卖的《桃鸽图》以1.3万港元成交。1997年上海朵云轩春拍,其《花鸟图》册页以9.02万元成交。同年,中国嘉德所拍的《枇杷》以6.38万元成交。2005年中国嘉德所拍之《初夏薰风图》以30.8万元落槌。2005年唐云作品共成交1073件,总金额为7973万元,平均每平尺1.23万元。

陆抑非花鸟画的市场行情:1993年上海朵云轩拍出其《桃花飞燕图》,成交价1.2万港元。1994年广州拍卖会上,其《荷花》书画扇面以2.2万元成交。1997年上海朵云轩春拍的《花鸟》四条屏,成交价3.52万元。2005年广州艺拍以9.9万元将其《孔雀图》成功拍出,为估价的3倍。2005年共拍出陆抑非国画作品150件,总价1179万元,平均每平尺4.29万元。

投资收藏两相宜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四大名旦”的精品佳作先后登上了中国艺术品拍卖舞台,虽无惊世骇俗之举,但一直为投资者所关注。理由很简单:首先是因为“四大名旦”早在上世纪30年代便是海上画坛的一朵奇葩,且大半个世纪以来长开不败,他们的绘画成就引起了当今画坛及收藏界的广泛兴趣,其作品在市场上倍受青睐。2005年西泠秋拍推出的“四大名旦”专场,100多件精品佳作繁花似锦,场上竞争激烈,人气旺盛。 据资料统计,2005年 “四大名旦”共拍出作品1644件,总成交金额约1.2亿元。这是一个很有说服力的数据。再是历年来其作品价格坚挺,稳步上升,没有大起大落,基本上符合我国艺术品市场发展的总体趋势。上世纪90年代初期,每平尺多在3000元以下,近几年才升至每平尺1~4万元,没有人为操作因素和泡沫成分,也与当前艺术品市场某些名家所创造的“神话”无缘。应该说,“四大名旦”作品的价位目前尚属偏低,特别适宜中小投资者参与。从长线来说,几无风险可言,且增值潜力不可小觑,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定会获得丰厚的回报。

虽然从整体看是如此,但各人的作品市场表现并不一致,存在较大的差异性。例如,唐云的作品起步早,成交率相当高,但由于存世量多,赝品频繁出现,故近年来价格已有所回落;张大壮的作品因上市少,且构图和笔墨独异,造假较难,伪作极少,故近几年价格增幅比唐云作品大。

此外,在投资、收藏“四大名旦”作品时,还需注意另一个现象,即同一画家的作品,不同创作时期和不同艺术品位,直接影响价格的高低,甚至相差悬殊。如陆抑非的花鸟画价格目前已跃居四人之首,这主要是因为陆氏不断求进、创新,使作品内涵丰富,精妙绝伦,但也要注意到他晚年有一些以雄盖秀、娴雅不足乃至草率之作,应当加以认真区分,树立精品意识。 (责编:唐陌楚)

上一篇:也说对名家刻铜墨盒的辨伪 下一篇:《中国近现代书画真伪鉴别·张大千卷》拈伪补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