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财政收入超经济增长的因素及建议

时间:2022-10-03 05:48:34

浅论财政收入超经济增长的因素及建议

【摘要】 近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取得了喜人的成绩。在经济发展的带动下,财政收入也一直高速增长,并且出现了连续多年财政收入增长速度大幅高于经济增长速度的现象。财政收入高速增长会给经济发展带来很多好处,但是我们也同时应该警惕由此产生的国民和企业负担增加、社会不公平等矛盾和弊端。本文从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入手,分析财政收入超经济增长的原因及其影响,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财政收入 经济增长 税收

财政收入是政府为履行其职能而需要筹集的一切货币资金的总和,它从国民经济增长中取得。国内生产总值(GDP)是衡量一国商品和服务产出的最综合的指标,它是既定年份中一国境内商品和服务的消费、投资、政府购买以及净出口的货币价值总和。由于财政收入是从国民经济增长中取得的特性,如果一国经济发展水平高,则国民生产总值就高,进而财政收入总额也相应较高;反之,财政收入总额较低。同时,财政收入可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保证经济社会稳定协调发展。综上可知,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制约。近期财政部公布的2011年1月至8月份全国财政收入7万4286亿元,同比增长30.9%,远远高于年初财政预算通过的8%的增长幅度。而更让外界吃惊是,据中央财经大学税务学院副院长刘桓计算,预计今年财政收入会达到10万亿元。事实上,这可能还是一个相对保守的估算,因为10万亿,是建立在今年后4个月财政收入零增长的基础对此,中国社科院财贸所财政研究室主任杨志勇表示,目前,改革已到了重新反思财政收入稳定增长机制的时候了。稳定增长机制保证了政府的调控能力,但结果是企业竞争力下降,国家财税竞争力不足,人民消费流到海外。因此,中国迫切需要减税,需要减间接税,需要进行税制结构调整上。笔者就是在当前背景下,从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入手,分析财政收入超经济增长的原因及其影响,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我国近年来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变动情况

1994年分税改革以来,我国财政收入连续多年超过经济增长。以去年为例,2010年全年,全国财政收入83080亿元,比上年增加14562亿元,增长21.3%。其中:中央本级收入42470亿元,比上年增加6554亿元,增长18.3%;地方本级收入40610亿元,比上年增加8008亿元,增长24.6%。财政收入中的税收收入73202亿元,增长23%;非税收入9878亿元,增长9.8%。全年国内生产总值39798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3%,增速比上年加快1.1个百分点。可见我国去年财政收入的增长率远超经济收入增长率,这说明了我国的社会财富越来越多的集中到政府手中,体现了我国宏观税负水平逐年提高。然而这种情况是否正常、合理,究竟是何种原因导致的,应进行多方面的分析。

二、财政收入超经济增长的原因分析

1、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统计口径不一

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的统计口径不一是财政收入高于经济增长速度的重要原因之一。一是在GDP的测算中,已经提出了通货膨胀因素,计算所用的价格为可比价格;然而财政收入计算使用的价格是当年的价格。因此,在存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财政收入的高增长率有一定的水分,可比性并不高。这一点在2010年的数据中得到了体现。二是两者的统计内容不一致。有些经济内容可以计入财政收入中,但是无法计入GDP范围内。例如对于商品的销售,在GDP的计算中一次性计入,但是在财政收入的计算上却应同时记入与之相关的增值税、消费税、所得税和其他有关税种。

2、GDP结构与税收结构之间存在差异

GDP由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构成,税收主要来源于第二、第三产业。我国现阶段,税负低的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较低,税负高的第二、三产业增幅快。总体上看,在我国三大产业中,第一产业税负最轻,第三产业税负次之,第二产业税负最高。因此,如果税负较轻的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下降,二、三产业比重上升,则整体税负就会上升,从而在GDP总量变化不大的情况下财政收入会明显增加。因此,在第二、三产业繁荣发展的今天,GDP结构与税收之间存在的差异也成为了致使财政收入超经济增长的原因之一。

3、财税政策有利于拉动财政收入

1998年起,我国开始实施扩大内需的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了经济结构的调整力度,有效地拉动了经济增长,使国民经济得到了健康、稳定的发展。企业作为最重要的纳税主体,随着经济的稳定发展也有了长足的发展。企业效益的提高保障了财政收入的增长。随着企业改革步伐的加快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发展,自负盈亏理念的转变,以及经济核算的强化,企业亏损面和额度在减少,盈利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而利润的增长又保证了所得税收入的稳定、快速增长,也保障了地方财政收入的增长。

在税收政策上,自二十世纪90年代起,我国做了较大的改革、调整和完善。特别是1994年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进行的分税制改革,其规模之大、内容之多、范围之广是前所未有的。分税制改革调动了中央与地方的积极性,使之都加强了对自己管辖范围内的税种的征收管理,加大了偷漏税的打击力度,使得中央及地方税收收入大幅增加,国家财政收入显著增加也就理所当然了。同时,累进税率制度也促进了税收超经济增长。为充分发挥税收调节经济、调节分配的作用,我国诸如个人所得税等的一些税种和税目的税率设置为累进税率。在累进税率下,当应税所得达到一定规模时,适用税率相应提高从而使税收收入呈现跳跃式增长,增幅大大超过应税所得的增长幅度,从而带来财政收入超过经济增长现象的发生。

4、财税制度的缺陷致使财政收入虚高

当前我国财税制度的缺陷及不完善,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财政收入的虚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我国实行生产型增值税制度,在这种制度下,只对生产者的销售收入,扣除购进材料和其他费用支出后的法定增值额进行课税,而对固定资产的折旧费不予减除。所以我国的固定资产的折旧费被记为增值额予以征税,并且在各年的财政收入占有一定的比重,显然这种情况下的财政收入是虚高的。二是“先征后退”的税收制度也导致了财政收入虚高。以福利企业增值税为例,福利企业应在规定的纳税期限内如实申报应纳的增值税,填开税票并缴纳税款入库,同时由税务机关填开收入退还书将已征税款返还给纳税企业。所以该笔税款实际上并未形成财政收入。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只要税款缴入国库,无论退还与否,均应记为财政收入,这种统计方法也导致了财政收入的虚高。

5、税收征管的加强增加了财政收入

经济增长为财政收入提供了来源,但其产生的财政收入则需要征管的有力保障,因此加强税收征管也是确保财政收入增长的一个重要手段。近年来税务部门大力推进依法治税,加强税收征管,加大税务稽查力度,进一步优化纳税服务,也促进了税收收入的增长。征管方式的改进有效地打击了各种偷逃税行为,为财政收入的健康、稳定增长提供了重要保证。同时,大力清理欠税骗税等案件也是税收收入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财政收入超经济增长的影响及相关政策建议

1、财政收入超经济增长的影响

财政收入随着国力的增强而增长是好事,但这需要有一个前提,即财政收入的增长不能与国民的收入增长速度偏差太大,否则,则会造成一系列不利于经济发展和和谐社会建设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快速增长意味着国家财富增加,然而近年来我国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改善,财政收入超经济增长揭示了我国目前局部经济过热、产能过剩、房价飞涨等现象,导致国民负担日益增长。同时,国民负担过重,抑制了消费,从而使企业负担过重,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2)财政收入的快速增加使得各级政府拥有了更多的可支配资金,刺激了地方政府盲目投资规模浩大的开发项目,这些开发项目往往是高消耗、高污染等项目,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不但抑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还恶化了我国产能过剩矛盾。

2、对我国财政收入超经济增长现象的相关建议

(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从主要依靠资金和资源消耗支持经济增长,向主要依靠人力资本投入、劳动力素质提高和技术进步支撑经济增长的方式转变,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生产、消费方式。加大科技投入和人才培养,推进科学技术的创新和发展,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由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2)继续改革和完善税收体制。应逐步合并性质相似、征收交叉的税种。并使我国的增值税由生产型增值税向消费型增值税方向过渡。重视调整征收范围和税率安排的问题,及时取消那些已经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税种,制定与税收基本法相配套的征管法规,加强对各类收费项目的管理和监督。政府还应根据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征税,进一步加大对中西部地区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为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提供更大的支持。

(3)推动经济发展以增强经济效益为扩大财政收入基础。经济效益的提高有助于经济和财政收入更稳定、更快速地增长。政府部门应充分利用财政、税收等手段,鼓励企业扩大投资、加快技术改造,增强企业竞争力。财税政策应向效益较好的企业倾斜;对那些效益较差,但有发展前途的行业通过减免税收、增加补贴的方式使企业效益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 帕斯卡尔・拜伊、阿莱因・穆尼耶、黄语生:增长模式与工业化的历史[J].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1997(4).

[2] 包月阳、李海彬:中国产业结构变动趋势及政策研究[M].经济管理出版社,1999.

[3] 谭龙:我国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分析[N].经济日报,2005-05-24.

[4] 刘丽:财政收入超经济增长须警惕[J].经济导刊,2007(12).

上一篇:推进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支持条件与对策分析 下一篇:浅析房地产税收征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