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家重点实验室管理工作的若干思考

时间:2022-10-03 04:27:33

关于国家重点实验室管理工作的若干思考

摘 要 本文根据作者多年在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的经验,思考了国家重点实验室在日常管理工作中的点点滴滴,提出了在管理制度、管理队伍建设、课题管理、成果管理、数据统计和宣传方面的问题和建议。

关键词 国家重点实验室 管理 科技创新

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作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组织高水平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聚集和培养优秀科学家、开展高层次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实验室是相对独立的科研教学实体,同时又与依托单位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实际运行中既要摆脱旧体制的束缚,建立新的充满活力的机制,同时也要和依托单位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互动,得到依托单位的理解和支持。这就需要实验室在管理上下功夫,协调各方通力合作。高水平的管理和良好的运行机制是重点实验室健康发展、促进教学、科研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下面就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工作的一些思考作个总结。

一、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加强管理队伍建设

(一)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保障实验室管理达到“国家队”水平。目前我国的实验室由于研究领域千差万别,相互间缺乏沟通,管理制度还未能作到系统化、规范化和标准化。由于实验室是代表国家水平的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实体,不同于传统意义的专业实验室,因而管理上也应具有“国家队”水平,应建立健全的、适合实验室发展的规章制度以保证教学、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现阶段可借鉴国际上一些优秀实验室、企业的管理方法,提高管理水平,为科研、教书育人工作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在条件成熟时通过相关认证使实验室管理规范化、标准化,与世界先进水平接轨。

管理制度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完善,同时做到责任到人,职责分明,保证有效执行,不要使规章制度成为挂在墙上的摆设。规章制度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总则:“国家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

人员管理:“固定人员管理条例”、“流动人员管理条例”“学术委员会管理办法”、“研究生管理条例”、“人才队伍建设办法”等;

仪器设备管理:“仪器设备管理制度”、“仪器设备开放运行办法”、“研究生机房管理制度”、“安全卫生制度”等;

科研管理:“专项研究经费管理办法”、“开放基金管理办法”、“课题管理制度”、“成果管理制度”等;

日常管理:“报告厅、会议室管理办法”、“公车使用办法”等。

(二)建立一支稳定有力的实验室管理队伍,形成核心管理团队。重点实验室的固定人员由研究人员、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组成。研究人员学历水平普遍很高,一般都是博士毕业。这对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管理队伍的稳定性有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达到这样的要求,一方面主管部门和实验室应提供机会和条件,让管理人员根据不同的岗位需求定期进行学习、充电,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管理知识,更新观念,逐步达到与国际先进管理水平接轨;另一方面主管部门应制定完备的政策和措施保证管理人员的待遇,使他们在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和水平的基础上安心工作,从而促进实验室的管理步上新的台阶。目前一些实验室配有专职行政副主任和办公室主任,及相应的科研秘书、人事秘书,教学秘书及外事秘书,专门处理实验室日常行政事务,使实验室主任能够摆脱繁琐的日常行政事务,专心从事科研和教学,这对加强重点实验室的管理,是一个值得借鉴的好办法。

二、实验室研究课题管理

实验室申请课题渠道主要有纵向和横向。纵向课题主要包括:国家科技攻关、“863”项目、“973”项目、攀登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省部委项目等国家各级部门提出的重大的急需解决的重大课题;横向课题主要是与国内企事业单位或国外及港、澳、台等地区合作,研究贴近国际前沿或产业化迫切的技术难点。如何充分发挥实验室“国家队”的科研优势,充分体现其自身的竞争力,课题申请是一个重要方面。

目前,实验室申请纵向课题还很困难。中科院院士、工程院副院长师昌绪曾在纪念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十年的文章《大胆的尝试光辉的十年》中说:“建立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初衷是使这些实验室增强竞争能力,去争取国家项目:如国家科技攻关、‘863’项目、攀登计划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实践证明:这种机会太少,攻关项目多归部门所有,即使有实力,也轮不到不属于部门的实验室的头上;其它项目经费也因僧多粥少,即使能拿到手也难以维持。因此有的实验室不得不做些脱离原定方向的工作,这不利于实验室的发展。”重点实验室建设将近20年,这样的问题依然存在。

实验室存在的另一个问题是,课题一个接一个地做出来,其产生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却很有限,甚至很多课题最后的产品就是一堆“报告”。在这种情况下实验室更要加强内部课题管理,如建立实验室科研项目登记统计信息平台,在信息平台上利用数据库进行统一管理,整合资源,促进成果的产业化,同时集中优势力量争取大的项目。

三、实验室研究成果管理

研究成果包括论文、专著、发明专利、成果鉴定、获奖等几种形式。教技司[2004]25号文5关于做好新一轮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工作的通知6明确要求:“以原始性创新、重大应用和基础性工作的实际贡献(署名为实验室的科研成果)评价实验室工作”。原则上,未署实验室名称的研究成果(尤其是论文)在评估中将不能被计入实验室工作成绩。

成果署名不仅是评估的要求,也是提高重点实验室人员的团队意识,增强凝聚力的体现。但由于种种原因,有些成果未能署名。这就要求实验室的固定人员强化意识,在审阅成果时注意提醒合作者署上重点实验室的名称。固定人员(包括研究生)的科研成果应及时收集汇总,进入管理系统数据库,有关科研成果材料应交实验室存档。

文章署名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固定人员为独立作者,可单独署实验室名称,也可同时署依托单位名称。

(二)固定人员与依托单位人员合作,可同时署依托单位和实验室名称,在固定人员姓名和实验室名称上加标“*”号,以示强调。

(三)固定人员与非依托单位的人合作,可同时署重点实验室名称和其他单位名称,并在固定人员姓名和重点实验室名称前加标“*”或用序号分别表示。

(四)作者为参加开放课题的非重点实验室研究人员,应在文章中注明课题为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

四、实验室数据统计

数据统计是实验室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体现重点实验室工作成绩的重要依据,也是实验室评估的要求。目前科技部建立了年度报告、年度工作计划和信息统计制度,要求重点实验室按年度填写汇报。年报要求的数据包括几个主要方面:基本信息、人员情况、学科及研究生培养、研究课题、研究成果、经费使用和开放情况。这些数据只有在日管理过程中及时进行收集和整理,才能在年终的汇报统计中快速、准确地填报。

五、实验室宣传

实验室的对外宣传非常重要。一方面提高实验室的知名度,扩大实验室的影响力,同时吸引人才,加强交流。开展宣传的方式多种多样:建设中英文网站,主办国内、国际学术会议,印制宣传图册,印制年度报告,参加各类展览、展示等。

实验室的网站是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网站的维护是日常管理的重要工作。

实验室网站应该及时更新,传递最新的信息,同时还应在主管部门和依托单位的相关网站上发表动态信息。

定期举办和召开国内、国际学术会议也是实验室进行宣传的重要途径。如测绘遥感信息国家重点实验室每年下半年都会举办一场大型国际学术会议。每次会议都会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几百名专家学者与会,他们在会上展开广泛交流、探讨相互合作,成为国际上有影响的专业大型会议之一。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实验室管理要在健全的规章制度下,打造一支稳定有力的管理队伍,加强日常管理,扩大宣传,创造良好的科研氛围,出成果、出人才,使实验室在国家建设中发挥“国家队”的作用,为国家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国家重点实验室十周年文集[C].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5.

[2]任飏,范娟.知识管理在国家重点实验室管理中的应用[J].科学中国人,2003,(11).

[3]谢焕瑛,张健.关于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若干问题的思考[J].中国科学基金,2003,(2).

上一篇:初中数学教学特点及模式探讨 下一篇:巧用对策 让幼儿学会正确宣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