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时间:2022-10-03 03:48:11

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摘要: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种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是学生必备的素质,是学生学好数学的最基本保证,只有坚持不懈地抓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才能培养出大批具有良好数学素质的人才。

关键词: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素质;人才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3-145-01

习惯成自然”这句话告诉我们习惯的重要性。日常生活中,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过程中都离不开“好习惯”。因此,养成好习惯在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育是数学这门学科的启蒙,此时数学入门基础的好坏决定一个人以后的数学学习。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时候,往单方面讲,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因此,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每一位数学教师的职责,在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培养:

一、培养学生专心听讲的习惯

教学中我们可以看到,老师津津有味的讲着,可学生却做不到全神贯注的听讲,甚至有个别学生还开小差,注意力分散。什么原因呢?就是因为没有良好的听讲习惯。专心听别人讲话不仅是尊重他人、有礼貌的表现,而且也是听懂别人讲话内容的保证。所以要从小要养成专心听讲的好习惯。小学是培养学生专心听讲的最佳时期,学生在课堂上专心听讲,就能听懂老师讲的内容,从而将知识记忆的更深刻、牢固。专习听讲的学习习惯是否养成,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注意力保持时间短。针对这些特点,培养学生专心听讲的习惯,除了正常的课堂学习常规的教育与训练外,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语言力求儿语化和趣味性,激发学生认真听讲的兴奋点。数学内容本身比较抽象、枯燥,加之教学语言生涩、呆板,学生学起来就乏味、疲倦,很难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因此,教学语言在精炼、准确的同时,更要生动、活泼;增加形象思维的色彩。

2、尽可能多的让学生有回答问题的机会,促使他们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课堂教学中如果过多地让学生被动地听老师讲课,这种听讲势必缺乏一种“我要学”的参与意识,缺乏内在的学习动力,对于培养专心听讲的习惯极为不利的。所以只有处于积极主动学习状态下的听讲,有想学的欲望,才能真正做到专心。

3、讲与练有效的结合。讲授是要通过练习消化理解,巩固运用,为了使学生始终持专心听讲的学习情绪,就必须讲究课堂练习的设计。单调的练力形式会使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下降,从而分散注意力。

4、把握关键教学时间。根据科学实验得到的一个结论:小学生的注意力在一节课中只有15—20分钟是最佳的,所以作为老师应牢牢的把握这最关紧要的一段时间,尽可能把重点、难点在这段时间里讲述清楚。

二、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小学生要养成认真思考,全面分析的习惯,我对学生要求:遇题至少读三遍。现在好多学生在做题的时候审题不清。随意的将题目扫视一下,往往将题目的一些细节部分忽视。这就导致了学生的错题率的升高。认真审题是做题的开始,也是正确解题的关键,审题是进行正确计算不可缺少的环节。通过审题训练,可以养成学生认真严谨的习惯,引导学生灵活的选择正确合理的计算方法,提高做题的质量与速度,做题时,首先学生应该读懂题目的要求,正确理解题意,这需要老师在平时注意培养学生读题,理解题目的能力,明确题目要我们做什么,怎么做,然后再进行计算,使计算更简便,审题要始终贯穿整个解题过程,既要看全题,又要看运算过程中出现新数字,所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是非常重要的。一道题目往往会有多种解题思路,结合题意,去想想所有的解题方法,然后再选出一种最佳的方法。

三、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和检查的习惯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升华,作业可以检查孩子的学习效果,巩固课堂学到的知识,加深对课本知识理解。完成作业,是学生最基本、最经常的学习实践活动;强调独立完成作业也是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好机会。所以需要学生从小就养成:

1、规范书写,保持书写清洁的习惯。作业的格式、数字的书写、数学符号的书写都要规范。2、良好的行为习惯。要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作业,不要跟别人对算式和结果,更不要抄袭别人的作业。3、认真审题,仔细运算、验算的习惯。

认真作业的习惯与学习态度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会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在练习中出现错误并不是完全因为基础知识的掌握不够牢固引起的,而是由于作业习惯不好。

四、培养学生手脑结合,注重实践的好习惯

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逻辑思维发展的过渡阶段,特别是低年级儿童,他们的思维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它们的抽象思维需要在感性材料的支持下才能进行,因此小学数学教育必须重视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良好习惯,通过看一看、模一模、拼一拼、摆一摆、讲一讲来获取新知。

五、合作性学习习惯的培养

合作学习是2l世纪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团队观念和交流能力,并在思想的碰撞中迸发创新的火花。在数学课的学习中,可让学生通过课前共同预习,课中合作实践,合作操作,同桌讨论,小组交流等形式开展合作学习活动。老师要布置的学习内容要有价值、有意义,不要流于形式。对于学生而言,要积极参与学会表达自己的观念和见解,要学会倾听他人的发言,学会评判他人的观点,学会接受他人的意见。每一次合作学习,都要积极参与,逐渐养成习惯。

上一篇:小学数学主动性学习初探 下一篇:社区——我的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