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若干意见

时间:2022-10-03 03:30:14

市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若干意见

一、提高认识,明确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和重点

(一)提高对加快发展服务外包产业重要性的认识。服务外包是指企业将非核心的业务外包给第三方,利用其专业化团队承接其业务,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种管理模式,是以跨国公司为主体的国际服务业转移的新形式,也是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的增长点。当前,在跨国公司的直接参与和驱动下,以服务外包为主体的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已成为我国拓展吸收外资的新领域。我市是全国20个“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之一,具有发展服务外包的优势和良好条件。促进服务外包发展,有利于推进我市新型产业基地建设,全面提升竞争优势;有利于拓宽和丰富吸收外商投资、服务贸易出口和劳务输出的领域和方式,优化外贸出口结构,扩大高校毕业生就业,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效益;有利于促进我市与国际经济进一步接轨,带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传统产业提升。

(二)指导思想。以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为出发点,紧紧抓住国际服务外包产业转移的契机,立足我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基础和条件,以政府推动、市场主导、企业主体为原则,以国际化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方向,以人才培养、引进为核心,实施服务外包产业国际化战略和城市整体品牌战略,坚持引进跨国公司与大力培育本土骨干企业并举,推动服务外包产业集群发展,使服务外包产业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有力支撑。

(三)发展目标和重点。承接跨国公司的离岸外包业务以及国内知名公司的在岸外包业务,吸引研发中心、服务中心及培训中心落户*,拓展服务外包领域和发展空间。2009年,我市计划培训服务外包人才1万人,引进10家服务外包核心企业,重点发展软件开发外包、研发设计外包、金融服务外包、创意产业外包、软件测试外包和电信工程服务外包。同时大力培育本土服务外包知名企业,努力提升我市服务外包企业的规模和质量。

二、加快产业园区建设,拓展服务外包发展空间

(四)加快服务外包示范园区的建设。借鉴国内其他示范城市发展服务外包产业的经验,根据我市各县区、开发区的服务外包产业基础以及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前景,按照国家规定标准,设立3-5个省、市级服务外包示范园区,在政策、资金、项目引进上给予倾斜和帮助,鼓励示范园区重点发展服务外包产业。

(五)加快创意产业基地建设。搭建加工、研发、孵化、展示、运营、培训为一体的创意产业基础平台,承接先进水平的创意产业外包业务,逐步从加工转向自主原创研发。简化项目审批程序,加强产业发展的资金支持,努力打造一流的创意产业基地。

三、扶持服务外包企业做大做强,提高国际竞争力

(六)加大对服务外包企业及培训机构资金扶持力度。服务外包企业是指向客户提供信息技术外包(ITO)服务和基于信息技术的业务流程外包(BPO)服务的企业。其中ITO业务主要包括IT咨询和培训、软件开发和测试、应用实施、系统集成、应用管理和设备托管、软件产品支持、硬件支持等;BPO业务主要包括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呼叫中心、客户关系管理、销售和营销、采购、研发设计等。支持本市服务外包企业争取国家有关政策及资金支持,对服务外包企业参加国际标准认证、人才教育培养、公共技术服务设施建设等予以配套支持。市政府每年从市工业企业发展资金中安排服务外包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县区各级财政安排相应的配套资金支持。

(七)对服务外包企业实施优惠政策。经认定的服务外包企业,按规定享受促进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鼓励软件产业发展、激励自主创新等优惠政策。争取国家有关部门赋予服务外包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政策。

(八)鼓励服务外包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建设完善服务外包企业的知识产权和个人信息保护环境,加大地方知识产权保护的执法力度,增强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对符合条件的服务外包企业,将其列为我市知识产权试点、示范企业,并给予相应支持。将服务外包业务中取得重大社会或经济效益的自主知识产权项目列入政府奖励范畴,激励企业自主创新。

(九)鼓励服务外包企业实施品牌战略。对服务外包企业开展自主品牌建设、培育发展出口名牌,符合国家及本市有关规定的,可享受有关品牌发展政策支持。对已形成规模、具有一定知名度的现有服务外包企业品牌,应加强宣传推介和政策扶持,使其做大做强。

四、加快人才引进培养,构筑服务外包人才洼地

(十)加大服务人才培养力度。2009年,我市计划培训服务外包人才1万人。围绕这个目标,整合现有服务外包人才培训资源,大力支持和鼓励骨干培训机构发展壮大。建立多元化、多层次人才教育培养体系,围绕我市服务外包的发展需要,引导大中专院校和其他社会专业培训机构合理设立课程,创新培训方式,增强人才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支持企业开展新员工岗前培训及人才定制、人才资质、国际认证、相关法律、行业标准和知识产权的培训。

(十一)探索新型人才培育模式。积极吸引境内外知名的培训机构来昌实施服务外包人才培训项目,扩大人才培训规模,提升培训质量。鼓励跨国公司利用在人力资源培养方面的经验优势,独立或与教育机构合作创办人才培训机构。积极推进与境内外教育培训资源发达的城市建立服务外包人才联合培养机制。整合高校相关学科资源,设立服务外包研究方向。加快建设国际贸易、国际金融、企业管理、设计艺术、计算机软件开发与应用、医药、外语等一批高水平学科,为服务外包产业提供智力支持。

(十二)加强服务外包人才引进和管理。加大引进境内、外优秀人才力度,优化人才结构,重点引进产业发展所需的高端人才和复合型人才。放宽人才引进条件,开辟人才引进“绿色通道”,为服务外包企业引进急需紧缺人才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建立服务外包人才管理和保护体系,规范人才市场,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十三)加大对培养服务外包人才的资金支持。加大人才培训资金投入,重点支持软件开发外包人才、研发设计外包人才、创意产业外包人才和金融服务外包人才的培训,重点支持大型机开发工程师、嵌入式软件工程师、电信工程服务、C++软件工程师、JAVA软件工程师、动漫游戏开发工程师、对日及欧美软件工程师等人才的培训,重点支持企业新入职员工培训中的软件工程师、高级项目经理的培训等。

五、完善配套服务,营造服务外包发展良好环境

(十四)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市服务外包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市外经贸委、发改委、教育局、科技局(知识产权局)、市台办、财政局、人事局、劳动保障局、工商局、国税局、地税局、统计局、信息办、金融办及国家外汇管理局*市分局、*海关、*高新区管委会等部门和单位负责同志参加,联席会议的职责是研究制定全市服务外包发展规划,协调解决服务外包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十五)加快政府管理模式的创新。进一步制定和完善促进服务外包发展的规章和规定,健全相关行业的管理规范和行政执法机制,推动行业信用管理,规范市场秩序,提高行业服务质量。

(十六)支持企业拓展海内外市场。积极组织外包企业参加国内外各类专项会展,大力开展国内外宣传和推介并给予一定的参展补贴。

(十七)提供高质量的互联网服务。鼓励电信运营商增加带宽、优化数据流向,为服务外包企业提供价格优惠的网络服务。有针对性地开展互联网应用业务知识的宣传和培训,帮助服务外包企业选择适合自身业务的互联网服务。

(十八)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管理和服务。加大服务外包产业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依法严惩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和违法行为。通过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服务外包企业提供方便、快捷、专业的知识产权创造、保护、管理和运用的信息服务。

上一篇:中医多媒体教学分析论文 下一篇:中学生心理健康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