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孩子糖摄入超标了吗?

时间:2022-10-03 03:19:35

糖是儿童所喜欢的食品,它无渣细软,味道香甜,一些强化糖果和糕点,如巧克力、奶糖、水果糖、蛋糕、面包、点心和饮料等,容易吸收,对儿童有一定的益处。但是,糖作为一种纯热能食物,除提供热量外所含有的营养素极少,吃糖过多,会引起营养不均衡,甚至影响健康并导致疾病。

孩子不宜吃糖过多

吃糖过多会给身体带来哪些不利因素?

不易感到饥饿特别是饭前吃糖,更会影响食欲,减少孩子从饮食中吸收身体发育所需的其它营养,久而久之就会使孩子发生营养不良。

产生龋齿 据调查,龋齿的患病率在我国儿童中已达70%~80%。主要是因吃糖食过多会给口腔细菌提供良好的繁殖条件,逐渐使牙表面的珐琅质溶化。又因糖是酸性食物,会腐蚀牙齿形成龋齿,使孩子容易发生牙病。

消耗大量维生素B1在机体加速糖的有氧氧化同时,会消耗大量维生素B1,而维生素B1供给不足,反过来又会影响糖的有氧氧化,从而使无氧酵解产生的丙酮酸、乳酸等代谢产物堆积,这些代谢产物如在脑组织中蓄积过多,会导致“甜食综合征”。 久而久之会出现厌食、呕吐、消化不良以及烦躁不安等神经系统症状。这些孩子可能有情绪不安定,爱哭闹、睡眠差,还易在梦中惊闹,与同龄儿童相比,学习成绩会因精力不集中而下降。

血糖增高会改变血液的酸度影响钙的吸收,妨碍骨的钙化,严重的将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

容易肥胖过多的糖转化成脂肪,如果孩子再贪吃油脂类食物,就易过分肥胖,成年后易患高脂血症、动脉硬化和冠心病。同时还有可能患上糖尿病。

有可能诱发近视近视的形成是由某些遗传因素、不注意用眼卫生、长时间眼疾疲劳造成的,并与人体内所含微量元素的多少有关。据研究,如果过多地吃糖和高糖类食物,有可能会使眼内组织的弹性降低,体内微量元素铬的含量减少,眼轴容易变长,若血糖的含量增加,会影响眼房水及晶体内的渗透压改变,眼房水就会通过晶体囊渗入晶体内,导致晶状体变形,眼屈光度增加,形成近视眼。

什么情况下吃糖比较好

适量吃糖对身体有很大益处。糖类是儿童身体新陈代谢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糖对大脑的工作是必不可少的,在儿童饮食中适当增加些甜食,对大脑大有裨益。糖在人体内氧化后能供给人体能量。婴幼儿活泼好动,活动量大,用脑时间较多,需要补充糖的含量。如果血液中糖分不够,会直接影响脑的工作,适量吃些甜食,对活动和增强记忆力都有益处。

那么,什么情况下吃糖比较好呢?

活动量大,疲劳或饥饿时 学龄前儿童一般在下午午睡起床后,吃少量甜食或糖果,作为午点,以补充热能,供下午活动所需。学龄儿童放学后可吃些甜食,因为下午体力消耗较大,容易疲劳产生饥饿。这样不仅不会影响晚餐食欲,还能补充体内的能量消耗。

洗澡之前 洗澡时全身毛细血管扩张,容易出汗,消耗热能多,如果室内温度高还会发生头晕、恶心等症状。在洗澡之前吃点糖,血糖迅速升高,可以缓解洗澡后的疲劳,防止产生头晕、恶心和虚脱等现象。

运动前半小时幼儿园或小学校开运动会时,儿童跑、跳运动量突然加大,在运动前半小时吃点糖或甜食,以补充身体运动时所需的能量。

由卫生部委托、中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和中国营养学会联合编制的《中国儿童青少年零食消费指南》指出:棉花糖、膨化食品、巧克力派等将被列入“限制食用”零食类,建议每周最多吃一次,每次摄入量也有标准。

根据《指南》,儿童零食被分成3个级别推荐。“可经常食用”零食包括:水煮蛋、烤黄豆、地瓜,可以每天食用;“适当食用”零食包括:牛肉片、黑巧克力、咖啡,每周可食1~2次;“限制食用”零食包括:棉花糖、膨化食品、巧克力派,每周最多能吃一次。

除此之外,儿童的饮食安排要特别注意合理搭配、食物品种多样化、粗细粮交替、荤素菜搭配、有干有稀、软硬适中。多吃粗粮、水果和含纤维素丰富的食物,少吃糖分过高的食品。烹调仍应注意食物新鲜,防止在烹调过程中损失过多的营养素。

儿童饮食口味仍以清淡为佳,避免过咸和过分油腻。油炸食物不易消化,不宜过多进食,应尽量少吃刺激性食物。要讲究色、香、味、形以引起孩子对食物的兴趣。

可让孩子主动参与食物挑选和制作,这不仅能丰富孩子的烹调知识,学会力所能及的本领,也使孩子心理上对食物产生兴趣,从而吃得津津有味,食欲大增。切忌食物品种单调,每餐雷同,使小儿产生厌恶心理。避免养成零食吃得太多、偏食、挑食等不良习惯,保证每日三餐营养均衡和正常进食。

孩子每日该吃多少糖

婴儿每日每公斤需糖10~12克,儿童每日每公斤需糖8~10克。如果每天能让孩子吃饱、吃好,一般从吃进的主食中得到的糖基本就够用了。但为了调味,满足孩子口味的要求,每天给少许白糖或糖块,还是可以的,但数量应限制在10克左右(大致3汤匙),可折合成目前市场出售糖块的2~3块。如果一天按此标准摄入,可减低引起蛀牙、肥胖、营养不良等病的可能性。

但实际上孩子每日摄糖量大大超过了这个标准。这是因为在当今物质生活充足的年代,市场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各式各样的、极具诱惑的食品。而我们的孩子又处于这样一个千般宠万般爱的时代,家长们唯恐他们吃不好,竭尽全力的满足他们。但是孩子们对食物的选择是很难判断有益或有害的,他们大多从食物的口感、色彩及样式等方面来评价,而这些食物大多含糖量极高,这使得孩子在平常生活中摄糖量极易超标。

上一篇:男人也会得产后抑郁症 下一篇:不要教幼儿画简笔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