巅峰对决,“雪豹”赢了

时间:2022-10-03 02:45:22

武警雪豹突击队7名队员参加在约旦举行的第五届“勇士竞赛”国际特种兵比武,与来自美国、俄罗斯、法国等18个国家32支代表队的231名反恐精英同场竞技,官兵团结协作,稳定发挥,获得团体总分第一、单项成绩5个第一、2个第二、1个第三的优异成绩。

没有条件也要创造条件

到约旦的第二天,官兵们就投入了紧张的适应性训练。主要进行校枪、运动后射击、300米精度射击和手枪快速射击训练。

校枪是训练前必修课。副队长屈可的手枪需要校正。副大队长徐波接过枪,眯上眼睛,打一发子弹,检查一下弹着点,心中就有了数。只见他从兜里掏出一张小纸片贴在缺口上,就解决了问题。再瞄时,就打出了10环的成绩;再击,竟然与上一发弹着点重合。半晌工夫,所有步枪、手枪校枪完毕。

接下来进行射击训练,空旷的靶场上,射击位置向前,依次是100米、200米和300米靶位。官兵们把靶纸贴在300米靶牌上。他们设想,练习100米精度射击时,只需站在200米靶牌位置向300米靶牌射击;练习200米精度射击时,再后退100米射击。这样,粘一次靶纸就能实现不同距离射击练习,能够节省繁琐的粘靶纸时间。

然而,官兵们这个小小的创新,对于靶场管理人员而言却是不可理喻的。他们觉得,射手必须站在设定好的射击位置,而不是投机取巧。

由于官兵们的操作方法不符合他们的规定,被取消了训练资格。

没有靶场,大家只好创造条件开展训练。

在这里,大山是唯一用之不竭的资源。山里没有就便器材,地势也不平坦,想要找一块像样的空地都不容易。进行300米精度射击,弯曲短促的山谷显然不够用,只能立于山顶,向对面山巅瞄准,有时中间还需要越过几座山峰。

那段时间大家又热、又累,许多队员的训练效果都不明显。队员谭鹤情绪浮躁,精力不集中。越是打不中,越要打。简直就像是在与这山、这石头、这空气赌气。

队长刘洋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深知,狙击手最怕的不是环境的艰苦和险恶,而是情绪的不稳定。他找谭鹤聊天:“你要是不想打就别打了,别把自信心打没了,先冷静一下,找找原因。”

两周的适应性训练阶段,官兵共进行了手枪步枪转换射击、大俯角射击、远距离狙击和体能训练等课目。

精心准备换来首战告捷

第一天的比赛课目终于通知下来。五个课目,有300米精度射击、100米快速射击、高塔接力射击、突入方法和门到门快速射击。此外,还有一项让人琢磨不透的“未知课目”。

譬如,“100米快速射击”课目,5名队员每人分发10发子弹,在100米内的距离上,对临机出现的50个目标速射。这个课目不仅考验队员射击精度、射击速度,而且考验队员间协调能力和临机反应。其难点在于目标乱难调整,数量不一难分配。一旦出现相互干扰、重叠打靶,就会全盘皆输。为此,队员们先后设计了三套方案。

正式比武。清晨,王超和范兴斌早早地起了床,因为有一个“未知课目”,大家不敢多吃,担心吃饱了影响发挥。

上午7时比赛开始。首先进行的“未知课目”,其实是山地武装越野,队员们毫无悬念地轻松通过。

第二个课目是MOE,即英文“突入方法”的缩写。官兵们需要撬开一道门,撞开一道门,翻越一道墙,攀上四楼顶,每人10发子弹,对50个目标进行射击。

这个实战性很强的课目让不少外国队员吃尽苦头。有的撬第一道门时就遇到了困难。队员将撬门器插入门缝,用铁锤拼命向里砸,由于没有着力点,根本吃不住劲;有的用力过猛,把门推得严丝合缝,撬门器无法插入。

这些,台下参赛队员看得一清二楚。

第二道门同样不能等闲视之。有的撞击60余下都打不开。沉闷的“咣咣”声不绝于耳,真可谓“振聋发聩”。

这时,轮到中国队员上场。大家心里都在打鼓。没想到,看别人操作时心惊肉跳,自己上场一切顺利。不足10秒钟,官兵们就将第一道门撬开。

队员们冲上二楼。冲在最前面的王超手持撞门器,顺着楼梯向上冲,接近门时,略一滑步,沉重的撞门器加速向前悠动,连人带撞门器,重重地砸向铁门。在雪豹突击队,王超每天都要重复练习这个动作成百上千次。大队800公斤重、3厘米厚的钢门已经被他撞得变了形。然而,以他的千钧之力,竟然没有把眼前这道门撞开。他清楚,从楼梯冲上来,惯性要比平地小得多。

就在大家不安时,只见王超略向后滑步,撞门器借助反弹力,再次悠起。“砰”的一声,铁门被撞开。

“这道门如果撞不开,队友们都上不去,团队士气会迅速下降。”对于这个千锤百炼的课目,王超有自己独到的心得。他觉得单靠臂力和撞门器是行不通的,要用上全身的惯性,如果肩部用力太猛,会造成脱臼。此外,滑步、悠起撞门器都要有恰到好处的巧劲,甚至连撞击点也有讲究。

随后,队员势如破竹,直上四楼,用步枪对100米远的20个目标快速射击。队员范兴斌连射4枪,几乎是一气呵成,当他缷下弹匣时,赫然发现第4个靶牌仍然好端端地立在原地。心想:“糟了,第4枪脱靶了!”正在他担心之际,“当”的一声,靶牌倒地。

同样精彩的还有第四个课目——100米快速射击。现场,25米、50米、75米和100米4个距离上共排列着50个靶牌,最多的一排13个靶位,最少的9个靶位。大家在前期设定方案的基础上,决定采取“T”形分割法。5名队员并排站立,按照射击区域求整、射击位置求正的原则,第一名和第三名负责最远的两排靶。第二名、第四名队员分别负责第一排和第二排的左半部分和右半部分。剩余部分由刘洋收尾。“嘟……”随着裁判哨响,队员们抬手举枪,枪枪命中,不足10秒,目标全部倒地。第一天,雪豹官兵打了个满堂彩,五个课目全部第一。

竞赛无终点

第二天夜间有一个反恐作战课目,队员们要攀上高2米、宽15厘米的围墙。围墙的前方是一个90度拐角,队员经过时都会谨慎地跨过拐角。艺高胆大的谭鹤为了节省时间,跳出2米远,直接越过拐角。由于惯性太大,来不及控制身体的他,连人带枪直直地坠向地面。

就在大家惊魂未定时,只见谭鹤在半空中一个拧身,左臂、右肘迅速挂上墙顶,“蹭”的一下翻身上墙。站到墙顶时,他的右手还结结实实地握着步枪。

在“门到门”课目竞赛中,副队长屈身跳下第一道墙时,脚后跟被巨大的冲击力震伤,钻心地疼。但他仍然坚持翻越后两道墙,一跛一拐地冲到射击位置完成速射。回到宿舍,发现脚后跟肿得像馒头一样,他就把脚后跟打上绷带,在鞋跟处垫上两块海绵,继续参加第二天的比武。比赛前,他还特地在脚上喷上止痛酊,直到整个脚掌全部麻痹。

对于队员刘军来说,第三天的比赛令他终生难忘。32支参赛队伍都在山坡下集结,刘军排第19号。在他等候时,有完成比赛的队员从山坡上下来,神情沮丧地摇头摆手。半个小时的时间里,一连五组队员都是同样的失落表情。

“他们的装备那么好都打不上,这个狙击课目到底有多难,距离有多远?山风是怎么吹的?”刘军心怀忐忑,一连串的问号让他倍感压抑。提上步枪,拿起沙袋,爬上山坡,刘军站到自己的射击位置。这是一块胶合板搭建的2米见方的射击平台,站在上面还微微发颤。刘军的左侧,有一张桌子,裁判员、记分员和发弹员依次排列。在他的右后方,刘洋手持望远镜帮他观察目标。刘军调整好姿势,屏住呼吸,轻抠扳机。只听“砰”的一声,山坡上腾起一阵清烟。

“偏左30厘米,偏高20厘米。”刘洋及时告知刘军射击方位。刘军很快意识到自己的测算有误,目标实际距离应该在420米至430米之间。他快速调整上下手轮和左右分划。“砰”的一声,目标终于被击中。刘军来不及喘口气,继续瞄准下一个目标。然而,受风速影响,第二个目标消耗掉了4发子弹。虽然只打中了两个靶,但为全队夺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于全体参赛队员而言,最后的“国王挑战赛”课目无疑是他们永远铭记的重大考验。这个课目是以国王的名义命名的,10公里武装越野,沿途山路起伏,5名队员分别有特殊的竞技内容。

比赛一开始就来了一个“下马威”,先是400米跑,而后是一个300米的上坡路。大家清楚,必须撒开腿,不停顿,一旦停下来就没有力量和毅力冲上山坡。队员每人身背步枪,刘军背着沉重的狙击步枪,上坡时格外吃力,姜关强就从后面用力推他。

下坡是一个弯道,也是范兴斌的狙击位置。只见范兴斌跑到射击位置,举枪就射,枪枪命中。此前,大家研究认为,如果目标没打中,队员需要罚跑40米,耽误的时间不过10秒钟,而射击时慢瞄精打,则需要更多时间。所以,大家决定快瞄快射。随后,队员们先后经历了多次上坡下坡,完成了300米狙击、陌生手枪射击等。队员们跑得上气不接下气,脸色发白,两腿发麻,像是灌了铅,遇到上坡时,甚至直不起腰来。也不知跑了多久,眼前出现一个大山坡,长约600米,目测坡度足有60度。跑到半山腰,大家实在跑不动了。

“雪豹突击队必胜!”“范兴斌加油!”“刘军加油!”……精疲力竭的队员们相互鼓励,相互挽扶。

越过一道山梁,终点就在前方!终点也是最初出发的起点。四天的比赛中,官兵共完成精准射击、越障射击、特种营救、战术转移等14个高强度、高难度竞赛项目,获得团体总分第一、单项成绩5个第一、2个第二、1个第三的优异成绩。

上一篇:军营好声音 想唱你就唱 下一篇:成长,在那跳伞的日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