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林业执法管理之浅见

时间:2022-10-03 02:26:27

关于林业执法管理之浅见

实施六大工程,推进五个转变,实现跨越式发展,是现阶段乃至后一个时期我国林业工作的主线和基本任务,是时代赋予林业执法人员光荣而神圣的使命。林业执法工作作为林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五大转变中必须发挥先导作用,在建设六大工程中必须发挥保驾护航的作用,在实施林业跨越式发展中必须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然而,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现阶段林业行政案件呈上升趋势,林业执法难已成为林业工作中带有普遍性的突出社会问题。

一、构成林业案件的主要表现

形式一:修路、输气、输电、农网改造、危房改建等基础设施建设,往往以国家或地方重点工程为由,不按程序报批占用林地手续,有的边施工边报批,有的不报批强施工,对所占用的林地、采伐的林木、破坏的植被没有一个公平合理的说法,使权属政策屡遭践踏。

形式二:单位或个体未经林业主管部门批准,随意在林地进行开矿、采石、采砂、采土、采种、采脂、烧木炭、炼柏油等活动,这种毁坏森林资源的现象比较普遍。

形式三:一些农村集体组织和其他营林单位在取得了合法的林木采伐许可证后,不按照采伐要求进行作业,而是超强度、超范围、超限额采伐,以牟取更大的经济效益。

形式四:在林区私采、偷砍、盗伐、滥挖林木幼树的现象猖獗,如有些居住在林区的农民因修房盖屋或其他用途,免不了从林坡中偷砍几根;有些乡村的地痞流氓相互勾结,指使无业游民盗伐林木,或以廉价强行收购,进而转手倒卖,牟取高额利润,形成了偷、砍、盗、伐团伙;有些林区农民以自己生活烧柴为由,随意砍伐多种非规格木材,转而卖给小制材厂、压缩板厂;随着城市绿化美化步伐的加快,一些天然风景树苗深受市场青睐,受利益驱动,白皮松、华山松等幼树一度成为不法分子倒卖的主要树种。

二、林业执法难的主要原因

针对以上破坏森林资源构成林业案件的主要表现形式看,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虽然依法处理了一些案件,但深感“立法易,执法难”。通过对执法实践的认真分析,笔者认为,林业执法之所以难,既有社会方面的原因,也有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自身方面的原因。

一是执法管理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除了执法范围的普遍性、分散性和林业案件的隐蔽性外,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对林业案件性质和危害程度的社会评价标准不一。虽然有统一的法律标准,但对于同一个案件,每个群体的看法不同,不同阶层有不同的见解,社会价值观与法律准则之问存在较大差距。在林业执法过程中可以发现,有一部分林业案件违法犯罪的主体为农民、待业青年或其他低收人人员。据了解,这类犯罪主体以解决温饱、维持生计为动机的林业案件,同目前社会上性质极为恶劣的杀人、抢劫、拐卖人口以及腐败案件相比,没有激起民愤,或者说不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这是林业执法难的主要思想根源。

二是执法管理的复杂性。在林业执法实践中不难发现,违法或犯罪主体既有普通群众,也有党员干部;既有个人犯罪,也有团伙犯罪;既有个人违法,也有单位违法。执法管理的范围广、难度人。从林业案件的性质看,随着经济发展、扩大开放步伐的加快,修路、输气、输电等基础设施建设也加大了力度,占用林地的现象也越来越多。有的工程出于政府行为,要求有关单位大力支持、大开绿灯,对于此类征占用的林地,林业执法部门要想严格按照森林法的要求去处理,就显得无能为力。从林业案件的主体看,多数发生在偏远山区的普通群众身上,他们生活在林区,靠一把斧头、一把锯,不惜以破坏生态为代价,换取眼前的温饱、子女上学、生活日用等需要,往往会铤而走险。从林业案件的查处看,个人违法犯罪有很强的隐蔽性,很难进入执法人员的视线,多数违法行为是通过举报的渠道进入查处程序的。有的人即便被查,因情节轻微不构成犯罪,按规定罚款他又没钱,只是进行思想教育和林业法律法规的学习培训;对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移交公安机关处理的,往往因有人说情只是被罚款了事,从而助长了不法分子的嚣张气焰。由于对林业案件的处理很难依据法律法规,破坏了林业法律法规的严肃性。这是导致林业执法难的主要因素。

三是执法管理的滞后性。近年来,随着撤乡并镇体制改革的推进,乡镇林管人员变动较大,有的林管员没有经过正规培训,在执法管理方面,对一些不法分子的违法犯罪行为惩处打击不力,致使在某一时段、某一地段连续发生林业案件。林业执法队伍的基础设施薄弱,县乡两级林业执法队伍既没有专用车辆,又缺乏先进的通讯工具,遇到情况只能临时调用或租用车辆,待执法人员赶赴现场,不法分子早已逃之夭夭。这种落后的办案方式与不法团伙装备精良的现代化手段相比,形成了很大反差,这是林业执法难的主要原因。

三、林业执法管理的对策及建议

为了减少执法阻力,提高执法效果,针对林业执法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笔者提出如下对策及建议:

抓龙头,搭建林业执法平台。首先,各县(市、区)林业主管部门要积极主动地向各级党委政府汇报林业工作,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和林业执法的直传,争取各级党委的支持和 视。其次,实行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日标责任制,各级政府和领导干部逐级掺订同标责任建立考核奖惩制度,做到一级对一级负责,使之成为“硬约束”。第三,要加强执法队伍建没,完善林业执法保障体系。各县森林资源管理机构、林政执法稽查队、木材检台站应按编制配齐配强:对素质不高、责任心不强的执法人员要及时进行调整,对、的执法人员坚决从严处理,绝小姑息迁就。第四,应注重对林业执法队伍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县乡两级政府要把林业执法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确保办案资金,改善办公条件,保证执法工作的正常开展。

抓源头,夯实林业执法基础。在林业执法管理实践中,要确保林业案件不发生或少发生。一是要抓好采伐限额管理。严格执行省政府批准实施的限采计划,认真抓好采伐单位采前设计、采中施工、采后验收三个环节,通过跟踪作业,严格监督,实行生产过错责任追充等措施,使超限额采伐的现象从根本得到遏制。二是强化木材运输管理。林业主管部门必须认真落实木材运输证的领取、保管、发放和统计报告等管理制度,防止伪造、假冒运输证件进入木材运输环节,通过木材检台站对运输木材的查验,保证凭证运输制度的执行。三是加强对木材经营加工的管理。要严厉打击木材经营单位违法收购、加工木材的行为,重点监督木材经营加工业的木材来源是否合法,是否有私收、乱购现象。同时,对所辖范围内的烧木炭、炼柏油、非法加工木材等毁林行为要依法取缔,严厉打击。

抓苗头,加大林业执法力度。首先,要善于发现毁林源头。从这些年的林业案件看,森林资源保护意识比较落后,地区的农民偷盗滥伐林木的行为时有发生,从某种程度上难于发现。因此,如果能够正确引导,建立有效的激励和制约机制,找准责、权、利的结合点,把蕴藏在广大群众中保护森林资源的积极性调动起米,让他们主动提供破坏森林资源的犯罪行为线索,这样执法机关对违法犯罪分子的打击就会及时有效。其次,要及时发现和遏制毁林苗头。一经发现毁林苗头,执法机关就要认真查处,不因事小而搁浅,不因情面而退却,只要破坏森林资源,触犯了国家法律、法规,不论涉及谁都要一查到底.绝不心慈手软、姑息养奸。通过从小事抓起,从而保证执法管理的最佳效果。

上一篇:高效澄清过滤池的施工组织设计 下一篇:连续实施八年,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成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