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皮特·克拉斯的静物画艺术

时间:2022-10-03 01:53:18

简论皮特·克拉斯的静物画艺术

摘 要:17世纪荷兰小画派的艺术家中,皮特・克拉斯的静物画闻名遐迩。他的作品不仅内容丰富,且构图极为讲究,对象的光线处理科学合理,表现语言和艺术技巧上有着显著突破。文章从人他的早餐系列、头骨系列等作品展开论述,深入阐述其作品具有的文化特征和艺术美感。

关键词:静物画;早餐画;头骨系列;单色画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29-0070-01

皮特・克拉斯(Pieter Claesz,1597-1660年)是17世纪荷兰著名的“早餐画”画家,他的静物画大都取材于各式各样的早餐,如面包、水果、饮料、鱼、螃蟹、牡蛎、火腿等食品及相关的容器。在荷兰小画派中,积极从事早餐画的艺术家以克拉斯和海达最为著称,其中克拉斯的影响最大,作品数量也最多。1607年荷兰共和国成立后,新教的改革疏离国家和罗马教宗之间的关系,艺术家也摆脱了教会的束缚,可以自由地创作自己喜欢的题材。同时为了满足新兴的资产阶物质享受的需要,艺术家面向现实,再现那些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表现人们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在艺术风格上,当时的画家非常看重写实技巧,注重真实地再现客观自然,希望以“灵巧的、能够欺骗眼睛的技法”塑造对象。当然,艺术家表现这些对象时并非简单地复制,而是做了精心的安排。为了达到最佳效果,他们在创作时往往将不同季节的花卉水果并置在一幅作品中,这样适合一年中各个时期观赏;有时为了突出主要表现对象,艺术家还会根据实际情况将画面的光线和色泽进行改和调整,以符合构图或象征的需要。

皮特・克拉斯的多数早餐静物画结构完美,空间布局精准,《螃蟹和柠檬》、1630年的《虚空静物》、1633年的《水果和牡蛎》、1636年的《鲱鱼・一杯啤酒和面包卷》等作品的光学、色彩学及焦点关系的处理精湛细致,逐层地、有步骤地强化各个部位的色调、光线关系,达到一种理想化的效果。当然为了强化对象的物理特征和观赏性,使之更加符合人们的审美需求,有些地方进行了一些美化,如在质感的真实性或器皿的凸显感时,艺术家有时故意设置两个或更多光源,这种类似舞台效果的强弱不同的光影关系,让观者能够通过不同的角度来感受对象的微妙变化,最大限度地客观再现对象的真实特点。如《镀金银的浅杯和装奶酪篮子》、《肉和柠檬》、《螃蟹和柠檬》等都经过了这样的处理。在《螃蟹和柠檬》中,作者对各个对象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摹写,银盘中的面包、削皮的柠檬、玲珑剔透的玻璃杯、晶莹夺目的新鲜葡萄等,无不惟妙惟肖。即便是背景深处的葡萄枝叶,在光影的作用下也有着逼真的质感,真实而生动。同为著名的早餐画画家,克拉斯和海达的早餐画有着很大的区别,其中之一就是构图的处理。克拉斯的早餐静物形式结构不同于海达的层层叠加,而是高低起伏的并列组合,画面中的每一件物品,作者都尽可能把它完整的表现出来,所以整体效果显得简洁疏朗,即便是出现物品的叠加情况,也不影响其整体结构的通透与清新。

除了数量众多的“早餐画”外,皮特・克拉斯还画了一些充满着象征意味的作品,最著名的就是“头骨系列”。这类作品基本是由头骨、破败不堪的书籍、即将燃尽的油灯一起构成画面,预示着人生的短暂,韶华易逝,人世间的一切无不似蜡烛或灯盏一样,即便曾经异常的辉煌与耀眼,但终有油尽灯枯的一天,有繁华落尽、流沙逝于掌心的时候。这种充满哲学思辨意味的作品是艺术家对极度繁华即将终结的忧虑,也是对物极必反的自然运行规律的追寻和思索。

不论是早餐画还是寓意深刻的头骨系列,克拉斯静物画的画面都显得干净明亮,对象刻画深邃精到,准确地再现了光、色、影等元素营造出的结构关系和氛围,不追求强烈的色彩效果,而是借用光影塑造空间关系。这就是克拉斯自己极为偏爱的“单色调”手法的完美展现。所谓单色调就是以灰褐、黄褐为基础,借助由此变幻出的微妙色阶极尽精微地再现对象质感的变化。这种极度真实的效果有着非同寻常的感染力,往往会对观者带来极大地震撼和冲击,乃至精神的净化和洗礼。 对于灰褐的或是黄褐色的偏爱,是荷兰艺术家的共同特点,黑格尔曾在《美学》中对这一现象有过分析。“由于他们(艺术家)经常对着一种多云的地平线,所以心中老想着一种灰色的背景,这种阴暗的天气就使得他们对色调光度、反光、深浅配合等方面的效果和复杂情况进行研究和把它们显示出来,并且把这种工作看作画艺的首要任务。”(黑格尔《美学》第一卷,271页)由于环境的原因,比如土地、河流、近海、云层等常年不变的色泽,荷兰画家对于褐色、灰色、土黄或棕红等色彩特别地敏感和迷恋,并将这一色彩进行深刻的研究分析,创造出一整套独立的色彩理论,形成低地民族特有的绘画风格。这种特征一直持续到20世纪早期。

作为类型化、专业化的代表,皮特・卡拉斯的静物画题材基本以早餐为主,虽然题材偏狭,但依然取得了惊人的成绩,这主要因为当时绘画市场竞争激烈,迫使艺术在绘画领域的分工上极度细化,唯有如此,才能够出人头地,在市场中赢得一席之地。在皮特・卡拉斯生活的城市哈勒姆,经济繁荣,人们生活富足,中产阶级数量庞大,他的笔法精湛的早餐画很好的迎合他们的需求,因而倍受欢迎。除了早餐画,克拉斯那些富于深刻思想的“头骨静物”在哈勒姆鲜有问津,但在大学城莱顿销路很好。这说明在当时的荷兰不同的城市有着不同的价值取向和审美喜好,也是正因为这种偏好,造就了荷兰小画派艺术的多样繁荣和竞相发展,并最终促成绘画艺术黄金时期的到来。

上一篇:浅析门德尔松《无词歌》中的循环组合曲式原则 下一篇:理查·施特劳斯《英雄生涯》的配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