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为官发财,应当两道”说开去

时间:2022-10-03 01:15:11

今年全国两会闭幕后,总理在中外记者招待会上,对反腐倡廉的表态掷地有声:“‘为官发财,应当两道’。既然担任了公职,为公众服务,就要断掉发财的念想。”总理的就职表态,也是对每个领导干部的提醒和警戒。

腐败是一颗毒瘤,它危害国家稳定,损害社会正义,严重威胁社会安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作为执政一方的为官者,既要严格要求自己不变质、不腐败,也要严防身边人和下属腐败堕落,时刻想着要断掉利用手中权力发财的念想。而能够做到自己不贪、管住他人不贪,除了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增强防腐免疫力之外,还要以史为鉴,借鉴古人严于律己、清正廉洁的“反腐”和“防腐”的经验,并将其运用到工作和生活中去。如此,才能确保自己或他人断掉发财的念想。

以史为鉴,人们会想到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反腐败的重拳之力。朱元璋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他做过云游四方的和尚,还讨过饭,深知民间疾苦,尤为痛恨贪官污吏。因此,他夺得政权之后,汲取元朝横征暴敛、贪污腐化,激起民愤以致灭国的历史教训,决心整顿吏治,严惩贪官污吏。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朱元璋为了重拳治吏,令人编写了《醒贪简要录》颁布天下,规定官吏贪赃银60两以上的斩首示众。他还下令百姓不分贵贱,皆可直接到京城告发官吏的贪污罪行,地方官吏不准拦阻。通过实施这些严厉的措施,对贪官污吏起到极大的震慑作用,同时朝廷和地方的众多官员也从中受到了警示。

朱元璋反腐倡廉不仅有贪必惩,施以重刑,而且不讲情面,作风果断,在惩治大小贪官污吏时决不手软。洪武一朝,是我国历史上封建政权对贪官污吏处置最为严厉的时期。朱元璋治贪,连自己的女婿都不放过。洪武末年,驸马欧阳伦贩带私盐以谋私利,触犯了法律,朱元璋不为亲情所动,不怕女儿守寡,下令将其处死,朝野为之震动,连对自己的女婿都能不徇私情,何况对其他贪官污吏?这一大义灭亲之举,在中国历代的肃贪史上颇为罕见。借鉴朱元璋惩治贪腐的历史案例,对我们今天的反腐倡廉,断绝为官者发财的念想会有极大的启示。

以史为鉴,我们还会想起一代廉吏于成龙,他历任知县、知州、知府、道员、按察使、布政使、巡抚和总督、兵部尚书、大学士等职。在20多年的宦海生涯中,3次被举“卓异”,以卓著的政绩和廉洁刻苦的一生,得到了康熙皇帝的赞誉,更深得百姓拥戴,以“天下廉吏第一”闻名于当时。有史料记载,他出任两江总督的消息传出来以后,南京布价骤然上涨,主要原因是于成龙出任总督后,南京地方官怕是不能穿绫罗绸缎了,都要改穿布衣。果然,他上任后,总督衙门的官吏受到了严格的约束。他更是严格要求自己,不仅不贪,而且节俭理政,他的仆人无钱为他买茶叶,只好采集槐树叶当茶。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于成龙病逝,同僚们清点他的遗物时,发现床头有一方形的旧竹筐,这是他惟一的家具。大家打开竹筐一看,发现筐里只有粗丝袍一件、靴子一双、腰带一根;另外,瓦缸中盛有几斗米,还有几罐盐豉——这就是于成龙的全部遗产。

以史为鉴,我们应当不能忘记著名爱国将领吉鸿昌的“官铭”。吉鸿昌的父亲留给他的最珍贵遗言是:“做官即不许发财”,吉鸿昌为牢记父亲的遗训,将这句话烧制在瓷碗的两侧作为“官铭”,以警醒自己。从当初的营长,到团长、旅长、军长,直至前敌总指挥,不论官职怎么升,吉鸿昌始终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不仅毫无积蓄,而且把有限的家产变卖来支持抗日。吉鸿昌随身带着这只刻有“官铭”的瓷碗,时刻警示自己,严格要求自己,折射出一个共产党人严于律己、天下为公的高尚情怀。

重温古今为官者廉洁奉公、不谋私利,反腐倡廉的历史,对我们今天的纠正党风、反腐倡廉仍有很多的启示。以史为鉴,把“为官发财”4个字彻底分开,当官后彻底断掉发财的念想,才能真正成为群众满意的公仆。

上一篇:小伤口或引发大感染 下一篇:南昌起义中的巾帼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