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爱扶爱 共托明天

时间:2022-10-03 01:14:33

故事200名特教老师荣获“交通银行特教园丁奖”

这是一个温馨的舞台,专门为特教老师而设立,好像是为了给他们提前庆祝即将到来的第26个全国教师节。他们的付出得到各方的肯定和学生的感恩,掌声和鲜花甚至使平日默默无闻、甘守寂寞的他们有点不习惯……

这是8月25日,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交通银行特教园丁奖”的颁奖大会现场。来自全国各地的200名特殊教育工作者获得由教育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和交通银行共同颁发的2010年度“交通银行特教园丁奖”。此次获奖的教师,覆盖了残疾人教育的所有阶段和所有形式。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特殊教育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政策法规逐步完善,政府保障力度不断加强,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不断提高,特殊教育体系逐步建立,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加强,残疾人受教育状况得到明显改善。据国家教育部统计,截至2009年,我国有从事特殊教育的教职工近4.8万人,其中,专任教师近3.8万人。与普通教育教师相比,特教教师面对的是有眼不能看、有耳不能听和智力有障碍的残疾孩子,必须要有百倍的爱心、千倍的耐心。他们的付出往往超出人们的想象。

“交通银行特教园丁奖”由交通银行出资设立。作为我国五大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之一,交通银行积极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出资设立该奖,旨在宣传优秀特教教师的先进思想和典型事迹,进一步激励广大优秀人才献身特教事业,推进特教师资队伍建设,在全社会倡导关心支持特殊教育、尊重特教教师的良好风尚。

中国残联副主席、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理事长汤小泉在讲话中表示,特殊教育是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的基本途径。特殊教育特性突出、工作难度大、专业范围广,广大特教教师不仅肩负着教书育人的崇高使命,而且承担了残疾学生日常养育和康复的重任,他们比普通教师更辛苦,他们所付出的心血是常人难以估量的。长期以来,广大特教教师,特别是工作在农村和贫困地区的特教教师,在艰苦清贫的条件下恪尽职守、默默耕耘,为祖国的特殊教育事业无私奉献,艰苦奋斗,做出了突出贡献,赢得了广大残疾人和残疾人亲属的信赖和全社会的尊重。汤小泉还代表中国残联、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向交通银行及交通银行全体员工倾力扶残助学表示衷心的感谢。

上海市第四聋校教师吴蓓芬代表获奖者在会上发言,她表示将以此次表彰作为新的起点,继续努力,为尽快缩小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差距贡献自己的力量。

颁奖大会由中国残联副理事长程凯主持,原国家教委副主任、国家总督学顾问柳斌,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监事长华庆山,华东师范大学校长俞立中,以及获奖教师代表等120多人出席颁奖仪式。在沪期间,除了参加颁奖仪式,获奖教师代表还参观了交通银行总部,游览了上海世博园。

故事主人公传递爱心 让生活更美好

――记辽宁省残疾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张宁

“刚跟你说话儿的老妹儿在哪儿啊?”有个老师猛不丁地问我。我在人群中找了一圈,发现“老妹儿”正举着相机,忙不迭地拉着大伙儿合影留念。

“老妹儿”叫张宁,是辽宁省残疾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办公室主任,一名教美术设计的老师。

教聋生与教健听学生有很大的差别。教健听学生,教师通过声音语言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从事聋生教育的教师,面对的则是一群只能用眼睛“听”的学生。在这个无声的世界里,他们用一种特殊的语言,他们用手来“说话”──这就是张宁老师的课堂。

聋生信息都来源于视觉。生理的代偿使得聋生往往具有健听人无法比拟的敏锐视觉,他们对图形、色彩具有极佳的悟性。张宁从事聋生职业教育工作12年了。12年,她满腔热情、孜孜不倦地奋斗在聋生美术教学工作的第一线,引导大批聋生走近美,感悟美,创造美,帮助他们成为拥有一技之长的劳动者,让他们拥有体面的生活和工作。

真诚奉献 爱心浇灌

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张宁深深体会到这样一个道理:一个好的特殊教育工作者最可贵的品质之一,就是对命运坎坷的残疾孩子兼有父母的亲切温存和老师的睿智严格,那是一种母爱和师爱相结合的深沉的爱。大多数聋生的父母选择用补偿式溺爱来弥补孩子。在父母的溺爱“重压”下,聋生往往存在自理能力较差、自卑心理重、以自我为中心等问题,这直接影响着他们的成长。为了帮助聋生重塑健全人格,成功回归主流社会,张宁明白,特教教师必须用包容之心接纳他们,用拳拳爱心温暖他们,成为他们生活上的良友和学习中的严师。

张宁不仅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她自身为一名肢体残疾人,对学生的特殊成长遭遇和情感体验感同身受。从小到大,她一直生活在爱心雨露的滋润下,用她的话来说:“我觉得自己有义务将这份爱心传递下去。”从教12年,她对待学生如春天般的温暖,学生们真挚地称她为妈妈,发生在她和学生之间的感人故事不胜枚举。有一次,细心的她上课时发现班里一名来自内蒙古的学生闷闷不乐,经过了解得知,这名学生是因为家庭困难无钱购买回家的火车票而忧心。她不仅主动帮他买了车票,还把这个孩子当做了自己长期资助的对象,经常嘘寒问暖,帮他添置生活和学习用品,直至他毕业参加了工作。学校里一名脑瘫女孩经常性地情绪低落。张宁一有空就把她领回家,给她做好吃的饭菜,与她谈心,为她做心理疏导。渐渐地,女孩的脸上绽开了朝阳般灿烂的笑容,由一名后进生,逐渐成为优秀生。

潜心教学 成绩斐然

张宁先后担任基础图案、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四大变化、蜡染、扎染、装饰画等十几门课程的教学工作,并承担了学生毕业创作的指导工作。她的课新颖生动易于理解,深受学生欢迎。考虑到聋生信息来源有限,掌握的词汇量不足同龄健听孩子的一半,她在课上始终注意手语的精练度,讲解时尽量简化一些复杂词、抽象词,方便聋生理解和接纳。例如,基础图案课上,在讲解“连环式设计骨架”这个词时,她用胳膊相互环绕,通过肢体语言恰到好处地让学生理解了这个词的含义。她还克服自身困难,亲自带着聋生到户外写生,让学生从生活中捕捉美的瞬间。学生们在她的指导下进步很快,仅一个学期就制作出200余幅作品。她指导的学生作品由于风格独特,曾多次作为礼品赠送给省领导、外国友人及各界爱心人士,受到了各方的赞誉;她指导的学生还在辽宁省第四届残疾人职业技能大赛中分获蜡染和扎染两个项目的金奖。

授课之余,她潜心科研,在部级及省级刊物上发表专业论文数篇,其中一篇被评为教育科研类一等奖;并受邀为省级高考丛书设计封面;其作品《布艺情趣》获2004年辽宁省民间工艺美术作品大赛二等奖;作品《布贴画》入选国家奥组委主办的第五届“北京2008”奥林匹克文化艺术作品展,并收入优秀作品集;速写作品被省级高校美术专业教材采用……

凭借出色的专业成果,张宁被辽宁省美术家协会吸纳为会员,多次被评为校优秀教师,两次荣获省级先进个人。教学工作之余,她积极引进外部资源,为学校专业设置和专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此次受到表彰,张宁感觉“特别激动”。她说自己只是做平凡的工作,受到这么高的肯定,很感动,以后更要把这种爱传承下去,让残疾孩子的生活更美好。

故事主人公

人生无憾自丰盈

――记浙江温岭市启智学校教师蒋辉军

作为70后的蒋辉军老师,在此次获奖的教师中算是年轻的,但在浙江省温岭市乃至浙江省的特殊教育领域,他已经是专家组核心成员级别的人物了。

爱岗位

在位于东海之滨的浙江温岭市,有1068名义务教育阶段特殊需要学龄儿童在普通中小学随班就读。温岭市启智学校教师蒋辉军与这些孩子结下了不解之缘,他负责全市特殊需要孩子的随班就读日常工作。

日常工作的一项,是对疑似智障儿童的智力鉴定,往往检测一人就需要几个小时。为了掌握检测技术,他专门赴浙江省儿童医院进修3个月。2009年共检测196人。每次检测他总是一丝不苟,详细记录每个被试儿童的各项能力发展水平情况,及时将检测结果和教育教学建议反馈给资源教师,以便更好地实施个别教育。

为了使每个随班就读的孩子都能得到有效的补偿教育和特殊的照顾,蒋辉军专门设计了随读生个别教育计划、家校联系、个人成长轨迹及资源教师教学和科研四份档案,要求学校为每个随读生建好档案,并不定期给予巡回指导,还指导学校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建立资源教室。

蒋辉军还兼管市启智学校师资建设和教育科研工作,同时负责台州市特殊教育研究中心及浙江儿童医院设在温岭的康复指导爱心基地的工作,并担任启智学校九年级《生活数学》教学。教学中,他针对智障孩子的特点,课堂上积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注重培养学生认知能力和操作能力。他还及时撰写教育日记,蹲下来与学生零距离沟通,解决学生的困难,帮助学生树立自信。超负荷的工作时常让他忘记了休息日,办公室的灯往往在别人进入梦乡之后才悄悄熄灭。2008年3月,他因过度劳累而住院,可他却坚持白天在校上班,晚上打点滴,没请一天假;今年4月,他胆结石再次发作而住院,可他却只在医院住了半天,又下乡巡回指导随班就读工作了。

他就这样痴爱着自己的岗位。

爱学生

“对学生需要用真情,特别是我们的特殊孩子。真情是一种感动,是默默的关爱,是悄然的奉献,是温和的阳光照在冰冷的心底。”这是蒋老师说的话,他用一处处细微行动践行着他心中的诺言。

学校有200多位学生住校,他们来自不同县市,有些是外省市的。早上,蒋辉军总是很早来到学校,先走进学生宿舍,查看孩子们独立起床、洗漱等情况,因为一部分孩子行动很不便,需在别人帮助下才能行走,他心里总惦记着这些孩子。2005年冬天的一个晚上,蒋辉军看到一个一年级的聋孩子赤脚穿着拖鞋在学习室自修,一问才知道是鞋子湿了。他心疼得流下眼泪,马上取了自己的一双厚袜子给孩子穿上,孩子也流泪了。

送孩子回家,走进这些特殊孩子的家庭进行家访,也是蒋辉军的日常工作。他把特殊孩子的家庭情况记录在本,努力帮助每一个需帮助的特殊孩子家庭解决实际困难。用他的话说:我们做好一个残疾孩子的教育,就是带给一个甚至多个家庭的希望,也为社会减少一份负担。在上马小学随班就读的骆晨旭同学,因肌肉萎缩,无法行走,家境贫困,蒋辉军主动帮助解决轮椅;太湖小学的小卢两姐弟,是在蒋辉军的资助下读完小学的,因其母亲是聋哑人,父亲智残,姐弟俩智力皆有缺陷;自参加工作以来,他默默支持5个贫困家庭需特殊关爱的孩子就学;现在,他还学会了理发,自费买了理发工具,平时抽空为学校的男生免费理发……

他就这样痴爱着自己的学生。

作为一名特教老师,光有爱心是不够的,还要有渊博的知识和教育的智慧。

蒋辉军虽然有随班就读教育教学和普通教育工作经验,也有听障和智障等特殊教育工作经验,但他始终没有放松学习。他认为特教老师也应掌握医学康复领域的知识。他积极主动参加各类业务进修,获得省心理健康教育B级证,不定期到省儿童医院儿保科和康复科学习,这都为随班就读工作的有效开展奠定良好基础。今年,他还考上了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班。

“人生无憾自丰盈”。在蒋辉军老师办公室里,挂着这样一幅牌匾:教师该有五种精神,不计得失的牺牲精神,不甘落后的拼搏精神,爱生如子的园丁精神,认真执教的敬业精神,终身从教的献身精神。正是这五种精神,激励他在特殊教育园地默默勤耕,谱写出一曲慈爱之歌。

故事由来交通银行斥资亿元扶残助学

为进一步激励广大教育工作者献身特教事业,推进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倡导全社会关心支持特殊教育、尊重特殊教育教师的良好风尚,经中国残联与教育部、交通银行协商,决定2010年在“通向明天――交通银行残疾青少年助学计划”中设立“交通银行特教园丁奖”,评选表彰200名优秀特教教师,每名获奖教师发放奖金5000元。2010年4月,中国残联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共同印发了《关于开展“交通银行特教园丁奖”评选推荐工作的通知》,确定了获奖教师条件、分省分配名额,提出了评选要求。经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残联推荐、评选,教育部和中国残联审核,最终确定200名获奖教师名单。8月16日,教育部办公厅、中国残联办公厅共同印发《关于授予于文等200名同志“交通银行特教园丁奖”的决定》,对获奖教师进行表彰。

“通向明天――交通银行残疾青少年助学计划”于2008年启动。由交通银行10年内向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捐款1亿元,部分捐款来自交行庆祝重组20周年庆典活动的经费和6万多名员工的自发捐赠。“助学计划”由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交通银行共同实施。主要用于:资助残疾学生完成学业,为特殊教育学校(院)改善办学条件,资助和发展残疾人职业教育等。

首期项目执行周期为2008年至2009年,投入资金3000万元,共资助了中西部地区25个省份、近8000名贫困残疾高中在校生和大学新生,占2008、2009两年项目省份残疾高中在校生和大学新生总数的一半。同时,还资助了全国25个省份60所新(扩)建高教学校(班)和4个高等特殊教育机构添置教育教学设备。在项目带动下,地方残联多渠道筹资,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扶残助学活动。据中国残联统计,目前,全国近10个省份残联建立了贫困残疾高中生和大学生资助制度,20多个省份残联建立了贫困残疾大学生资助制度。

第二期项目于2010年执行,项目资金2000万元。除表彰优秀特殊教育教师活动外,项目还为未纳入《国家中西部地区特教学校建设规划》的辽宁、江苏、山东、浙江、福建、广东6省经济发展困难地区的51所特教学校和7所面向全国招生的高等特教学院购置了教育教学设备。同时,培训了青海省玉树、海东、湟中等地区的藏族听力语言康复教师和部分聋儿家长,并发放藏语教材。今年10月,二期项目将继续资助2010年度中西部地区25个省份贫困残疾高中在校生和大学新生,并为全国300个听力语言康复机构培训听力师、康复教师、听觉言语康复师、言语矫治师等4类康复骨干专业人员。

故事读后感

以爱扶爱共托明天

这是一个以爱去回报爱、以爱来扶持爱的故事。

特殊教育工作者是非常寂寞的。他们付出的很多,收获的却可能很少;没有“桃李满天下”的骄傲,却要有“捧出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淡定;他们刚来的时候也许不曾想到自己可以坚持这么久,但他们坚持下来了。在他们尽力扶持残疾学生,帮学生托起希望的时候,他们其实也需要有一双扶持的手。

作为大型国企的交通银行,伸出了扶持的双手,以一个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告诉特教老师,他们的爱与付出没有被忽视,他们的爱与付出必将有报偿:如果托举的手足够多、足够有力,残疾孩子同样可以有明天,有希望。

上一篇:省委书记给聋儿带来美妙的声音 下一篇:是使命 也是光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