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期中西部农村职业教育适切性的重新审视

时间:2022-10-03 12:45:14

转型期中西部农村职业教育适切性的重新审视

摘要:本文从加强农村职业教育适切性问题入手,提出中西部农村职业教育具有基础性和职业性的双重属性的命题。

关键词:中西部;农村职业教育;适切性

《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职业教育在农村要适应调整产业结构和农民劳动致富的需要。把农村职业教育同农牧民技术培训结合起来。

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西部地区以小学文化程度为主,小学文化占45%,初中文化占33%,文盲、半文盲超过10%;中部地区农村劳动力中,初中文化占43%,小学文化占38%,文盲和半文盲约占9%。中西部农村受教育的程度差异很大。该地区农村职业教育应如何定位?是值得研究的问题。笔者认为必须从加强中西部农村职业教育适切性问题的研究入手,强化中西部农村职业教育基础性和职业性的双重属性。

一、必须强化文化基础知识的学习,对初二分流需要重新界定

目前从中西部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政策来看,部分省(区)还是以发展初等职业教育为主要目标。因此,农村职业教育应被看作是基础教育的一部分。在中西部农村职业教育中,文化基础知识的教学目标是不容忽视的。

而从终身学习、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口升学、劳动就业岗位转换等因素看,农村职业教育也应加强基础性,以增强农村青年适应社会的能力。

同时进一步分析我国中西部广大农村的实际情况,也不难看出:

这些地区生产结构单一,农户分散经营,而且农户已逐步开始多种经营。因此未来发展需要的是专业面宽、懂生产、会经营的宽口径人才,而宽口径人才的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有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

目前,中西部广大农村,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农业产业化经营趋势日显突出,迫切需要有一定文化素质的人才。

然而,考察中西部农村牧区初等职业教育,在实施过程中多数采取的做法是初二分流和“绿色证书”制度。

这些政策的提法对应于当时农村职业教育的现状,无可厚非。但时间和形势的变化,需要在执行过程中对中西部农村职业教育的实际予以重新审视。

笔者认为,在中西部农村,实施初二分流的政策已不适宜。农村初等职业教育的定位,直接影响着农牧民基础文化水平的提高,影响着农牧民接受新知识和各种信息的能力,制约着他们的思维水平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二、中西部农村职业教育必须重新关注适切性现实内涵

1.中西部农村职业教育的适切性的现状

进一步端正办学方向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长期以来一直是农村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

增强专业的适用性、加快师资队伍建设、重视实验设备和实习基地建设和实行产教结合,是农村职业教育近几年发展的关注点。

而今,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将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是当前又一新的方向。

现实是中西部农村职业教育在走两个极端,一是将农村职业学校变成普通中学,完全按“升学考试”的要求去组织教学,丢掉了职教特色,一些教师原本是教专业课的现改为教文化基础课了;另外一种情景是过分强调实践性,把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作为职业学校的培养的终极目标,忽视文化素质和职业素养的教育,其结果是针对性强,但适应性不够,学生的应变能力差。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比,应该强调职业能力的培养。但是一些地方在回应政府关于职业教育的地方政策时几乎是国家政策的翻版,对区域特点、农村的实际需要考虑较少,农村职业教育缺乏针对性,与当地生产和群众生活脱节,造成教育在育人、促进经济发展和农牧民收入水平提高等方面的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也影响了广大农民参与办学和送子女入学的积极性。

2.适切性应有的现实内涵

(1)基础性和职业性的适切性。按照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教育的本质属性,农村职业教育的外延是随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社会发展需要不断扩大的。所以,农村职业教育要结合农村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帮助农村青少年学会认识社会、理解社会和学会学习。

而且随着农村经营方式、经济结构、生产技术水平的变化必然也要求专业设置及教学内容及时地进行改革。除了学习农业技术外还应学习生产经营管理和乡村建设方面的知识。

教学计划的制定也要考虑到学生将来工作的需要,学校教育教学中要增设一些能够适应本地经济发展所需的专业技术项目,使学生掌握一些从事生产和工作的实际本领。

因此,这就要求中西部农村职业教育一方面要加强基础文化知识的学习,以人的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强化基础性;另一方面,还要重新厘定职业性的现实内涵。

(2)就业导向与人的发展的适切性。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从“燎原计划”、“星火计划”、“丰收计划”的开展,到认真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中西部的农村职业教育一直努力为当地建设培养迫切需要的中、初级适用人才,力争从整体上形成与农村科技体制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农村教育体系。但是,在看到成果的同时,总会有一位学者的一句话萦绕在我的脑海:令学校的农业教育不能发展的最重要的变数就在于这种社会环境和相随而来的诱因结构中,而不在于学校所进行的农业教育有毛病……

在探讨中西部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问题时,就业导向仪是现阶段的选择,还必须要强调和强化文化基础知识的教育,而且还应研究考虑何种模式的职业教育较切合中西部地区发展的需要。中西部农村职业教育如何平衡就业功能与人的发展功能?这是目前值得深入研究现实问题之一。

(3)政策扶持与保障机制的适切性。考察造成中西部农村职业教育中出现不足的原因之一,就是各地在决策过程中未能以实证为基础。

另外,不容忽视学校以外的因素对学生的职业志向产生的影响。英国经济学家托马斯巴洛认为:学校被认为要为农村人口流向城市负主要的责任。中学阶段的分流政策实际上成为不可逆转的社会分层的起端。除了受教育机会的公平性外,接受教育种类也会影响收入和社会效益的公平性。可见,政策的导向和扶持力度直接影响着中西部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

同时,中西部的农村地区,政府有限的财力在职业教育的投入上远远不足,多元投入的机制尚未形成;对个人的保障目前只有零碎的社会保障,更多地方甚至是一片空白,处于无保障的状态。

因此,加强中西部农村职业教育政策研究和保障机制研究的实效性应是重中之重。

上一篇:浅谈香港职些教育与内地职业教育之区别 下一篇:大力发展厢式运输汽车 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