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体育表演专业课程的若干问题与建议

时间:2022-10-03 12:34:10

当前体育表演专业课程的若干问题与建议

中图分类号:G899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4-000-01

摘 要 艺术表演专业是我国各个高校最近才开始飞速发展的专业,在各方面都略显迷茫。在课程方面,艺术表演专业不应当过多的模仿音乐教育或体育教育的课程,而应该清楚的明白自己专业的特点和设立的目的,取消一些音乐和体育类的基础课程,增多自己的专业课程、设置可以提高学生表演能力以及面对不同人群教学能力的课程。让学生可以真正在毕业后用自己大学所学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

关键词 体育表演专业 课程 课程改革

体育表演专业是我国近十年兴起的专业。尤其最近5年,中国艺考热愈演愈烈,甚至每年艺考都会被各大新闻媒体报道和调侃,并引起群众的质疑和争论。不可否认这些质疑与艺考的特殊性有着一定的关系,但是,艺考考生就业方向与课程内容不匹配也是人们质疑这一专业的原因。体育表演专业想要继续发展,除了继续强化公平竞争外,对自身课程进行改革,真正做到让学生学以致用也是必不可少的。

一、体育表演专业课程现状

体育表演是体育学与艺术学交叉学科艺术体育所产生的专业体现,可以说,体育表演专业就是对艺术体育的教学。艺术体育即指表现出艺术性、表演性的身体活动。目前我国体育表演专业的课程设置可以说是十分迷茫的状态,各个学校的课程设置具有很大的差异性。这同时体现在教学目标上,比如北京体育大学和上海体育大学的体育表演专业的培养目标是能从事舞蹈、体育舞蹈体育编导工作以及教学训练的人才。但是西安体育学院就是培养体育文化艺术指导工作的复合型表演艺术人才。

在课程上,我国体育表演专业也是各自不同。所开设课程类型除公共基础课外,大致可分为体育类理论与技能、艺术类理论与技能两大课程类型,其中包括体育概论、艺术体操、排球、艺术概论、视唱练耳、中国民族民间舞、芭蕾基训等。这充分说明各个学校的培养方向不同对课程设置具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大多数学校课程设置都是涵盖面极广,甚至包含了体育系和艺术系所以的课程,这样无疑会导致学生精力分散,影响其就业。

二、体育表演专业课程与各因素的矛盾

(一)体育表演专业课程与体育表演专业培养目的的矛盾

现在许多体育表演专业所设置的课程只是体育与艺术的结合,但是,体育表演专业所培养的是能从事舞蹈、体育舞蹈体育编导工作以及教学训练的人才。所以目前所设置的篮球、排球、足球等项目完全可以取消。而应该酌情添加普通话、儿童心理学等课程,培养一个合格的教育者。

同时,各个学校对于艺术表演专业的培养目标也存在很大的问题,艺术表演专业从设立开始就不是以一门教育专业出现的,他应当是一们表演类学科而不是教育类学科。

(二)体育表演专业课程与“艺术体育”概念的矛盾

体育表演专业是“艺术体育”概念所延伸的专业之一。根据“艺术体育”概念不难发现,其实体育表演专业完全不应该只着眼于培养一个舞蹈类教育者,而可以尝试培养舞蹈表演类人才。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把钱投入了精神享受中,这就导致社会对于表演类人才的需求在飞速增长,无论是剧团还是专业啦啦队又或者是娱乐场所对专业表演人才的需求都在不断增加,所以体育表演专业也可以真正着眼于表演,培养出一批表演型人才。在课程上,就需要学校增加各类表演学的课程。

(三)体育表演专业课程与社会需求间的矛盾

经过调查发现,体育表演专业的学生与体育教育专业里健美操或舞蹈专项的学生在就业方向上并没有本质区别,都是以自主创业开设培训班,考编进入中小学,进入俱乐部工作为主。相比较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再技能结构上,体育表演专业的学生的能力更为专一,在专业技术上水平较高,但是少了体育教育专业“一专多能”里的“多能”。所以,我们可以认为,艺术表演专业学生去考编,其实是违背了艺术表演专业所存在的理念的,是在一定程度上跨专业的就业。

体育表演专业设置的目的是为了适应我国日益增加的舞蹈爱好人群,从幼儿的形体与舞蹈培训需求到中年的减肥健体需求再到老年的健身需求。在我国绝大多数地方,少儿舞蹈培训班和优质俱乐部带操带舞老师目前仍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舞蹈与健美操本身对于少儿形体与气质的培养,中年的有氧健身和老年的长寿娱乐都有着很好的作用,所以近年来老年广场舞交谊舞、少儿拉丁舞和中年健身操的需求越来越多。我国设立并招收艺术表演专业的学生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需求,但是,艺术表演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却很多去考编、考公务员、进公司上班,这与招收目的不符。想要解决这一矛盾,也应当从课程方面入手。

三、结论

艺术表演专业是我国各个高校最近才开始飞速发展的专业,在各方面都略显迷茫。在课程方面,艺术表演专业不应当过多的模仿音乐教育或体育教育的课程,而应该清楚的明白自己专业的特点和设立的目的,取消一些音乐和体育类的基础课程,增多自己的专业课程、设置可以提高学生表演能力以及面对不同人群教学能力的课程。让学生可以真正在毕业后用自己大学所学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

参考文献:

[1] 马鸿韬.体育表演艺术概念及分类的探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

[2] 魏王勇,于涛. 体育与艺术关系研究的综述[J].体育文化导刊.2002(1):11-13.

[3] 由健.体育与艺术双向融合的文化内涵[J].艺术教育.2005(5):158-159.

上一篇:如何创设小学语文的高效课堂 下一篇:以《我是什么》为例谈“让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