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淘气包、捣蛋鬼回归课堂的策略

时间:2022-10-03 12:06:52

让淘气包、捣蛋鬼回归课堂的策略

有位朋友问我从教近30年的感受,我只讲了两句话:做教师不容易!做教师真幸福!这是我的心里话。

哪个班级没有两三个淘气包和捣蛋鬼,换言之,没有淘气包和捣蛋鬼的班级那还叫班级吗?做教师的尤其是做班主任的,每天都要跟他们过招,不仅考验你的职业操守,还磨砺你的教育智慧。他们会经常惹你生气,气你个人仰马翻;他们会经常让你伤心,伤你个心痛肝颤。你说这做教师的容易吗?做教师的幸福也就在其中!那两三个个淘气包,因为你的教育,渐渐地懂事了、长大了;那三两个人见人烦的捣蛋鬼,因为你的感召,慢慢地成熟了、出息了。多年后的教师节,正在伏案备课的你,收到了一只喷吐芬芳的花篮,里面盛的是一颗颗感恩的心;那一岁的除夕夜,已经荣退在家的你,接到了一条热情洋溢的祝福短信,字字如金,句句似火。你也许已经记不得他们都是谁,可他们永远都不会忘记你。你说这做教师的能不幸福吗?

那些淘气包、捣蛋鬼需要你的教育。但这实在不是一件轻松的事,要让淘气包、捣蛋鬼回归课堂,你需要读懂他们、研究他们,要搞清楚淘气包何以淘气、捣蛋鬼何以捣蛋?淘气包、捣蛋鬼何以会“逃离”课堂?

淘气、捣蛋是孩子的天性,是每一个孩子成长都必须经历的过程。我们这些所谓的成人,反思一下我们小时候是否也淘气过、捣蛋过;回想一下我们自己的孩子在某个特定的年龄段是否也淘气过、捣蛋过。孩子来到人世,一般在3~5岁上,便开始变得淘气、捣蛋了,男孩子表现得尤甚。他们恐怕只有在两种情况下不淘气、不捣蛋,即睡着了和生病了;如果孩子突然变得蔫了、静了,不淘气了、不捣蛋了,而且没有睡着,那十有八九是病了。孩子为什么会淘气、捣蛋呢?

一是好奇心。有那么一个早晨,孩子睁开惺忪睡眼,推开屋门或者凭窗眺望,一下子觉得这个世界是那么新鲜、好玩,那就尽情地玩吧,这在大人们眼里就是淘气了。

二是不懂事。正因为孩子年龄小,身体和心智皆在迅速发育之中,懂得的事理不多,也听不懂大人讲的那么多大道理。听不懂的道理,在孩子心目中就不是道理,大人讲了也是白讲,孩子们仍然会我行我素、按照自己心目中的道理去做。大人们会奇怪孩子怎么这么不懂事?孩子们还会奇怪这些大人怎么会有那么多让人听不懂的大道理呢?自己千万不要长大。这就是孩子的天真、率性。

三是恶作剧。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能说会道了、能跑会跳了,也就是人们常讲的“可以离手了”,大人们的注意中心转移到别处,当孩子感到自己被忽视时,就会通过恶作剧的方式表明自己的存在。这就不是一般的淘气与捣蛋了,而是觉醒意识的表现。孩子一般到了6~7岁上,也就是入学的年龄,就懂事多了,那股好奇劲已经过去了,到了这个年龄段,他们认为自己长大了,会觉得淘气、捣蛋都是小孩子所为,没有意思了。

请注意,我们在这里所说的是“一般”,到了小学、初中、高中甚至大学阶段,仍然会有淘气、捣蛋的学生存在,用我在本文开篇的话讲“哪个班级没有两三个淘气包和捣蛋鬼”,但人数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学段的提高呈减少趋势。淘气的小孩子是可爱的淘气包,捣蛋的小孩子是机灵的捣蛋鬼,孩子的淘气与捣蛋,可以归于不懂事、好奇心,可以归于人的天性,可以不当成一个问题,确切地说不是一个大问题;若长大了,仍然淘气成性、捣蛋成癖,不但是个问题而且不是一个小问题了,其成因较为复杂,不能一概而论,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可以肯定的是它会对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因而我们才把它当成一个教育问题来认真对待、深入研究。

接下来我们就来分析一下淘气包、捣蛋鬼何以会逃离课堂。可以是学生、家庭、学校、社会等某个单一因素的影响,也可能为某些综合因素所致,不论是单一因素影响,还是综合因素所致,都要作用于学生且通过学生表现出来。学生自身因素是主要因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行为习惯不好。淘气成性、捣蛋成癖,这说明不良行为习惯业已定型,对除了淘气、捣蛋以外的事情都提不起精神,这势必要影响学习。

二是心理品质不良。淘气、捣蛋的学生一般来说智力正常,其中不乏聪明的孩子,问题主要出在非智力因素方面,如意志不坚定,不用功,怕吃苦;目的不明确,不晓得学习为了什么;缺乏求知欲望,对学习不感兴趣等。

三是学习基础不牢。由于淘气、捣蛋致使功课越落越远,到了高年级上课有如鸭子听雷,闲着也是闲着,那就接着淘气、捣蛋吧。家庭因素主要有:父母溺爱,尤其是隔辈的不良影响;父母疏于管教,对孩子的不良习惯没有予以及时纠正,由起初的放纵、放任至后来的放弃;父母的表率作用不好,家庭气氛紧张,特别是父母离异对孩子的不良影响等。学校因素主要有:教育思想、偏颇、教育方法不当、同学的孤立、集体的疏离等。社会因素主要有:人文环境的污染、丑恶现象的诱惑、不良人员的教唆、传媒舆论的误导等。

如何才能把淘气包、捣蛋鬼的心收回来,让他们回归课堂呢?可供选择的辅导策略有哪些呢?

尊重生命。每个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体,每一个生命体都是独一无二、与众不同的,就是孪生兄弟姐妹也能找出他们之间的差异来;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尊重生命就是尊重生命的独特性,就是尊重生命的唯一性。没有对生命的尊重,真正的教育就不可能发生。这是做好一切教育工作的前提,当然也是做好淘气包、捣蛋鬼转化工作的前提。

矫正不良习惯。学生到了一定的年龄,仍然缺乏自控力,致使淘气成性、捣蛋成癖,其定性应是不良行为习惯问题,而不是品德败坏问题,不要轻易给淘气包、捣蛋鬼下“差生”或“问题学生”的断语。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原理是“做加法”,而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正原理是反其道而行之,即“做减法”,一点点去掉不良习惯,要持之以恒,不能急于求成。

激发学生自我教育。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解铃还需系铃人。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我十分坚信,能激发出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比起组织星期日的消遣来,教会少年自我教育要困难得多。比起直到少年走出校门沉醉于无拘无束的自由空气之前抓住他的手不放来,教会少年自我教育也要艰巨和复杂得多。唯有能激发出自我教育的教育,才能解决这个难题。”

发现学生的智能优势。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且各有其优势。淘气包、捣蛋鬼也不例外,他们的学习成绩可能不行,但不等于他们什么都不行。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智能优势并使之得到充分发展,淘气包、捣蛋鬼学习不行,教师偏偏就逼着他们学习,有可能把他们逼上绝路;发现并抓住他们的智能优势进行教育,可以让学生看到自身价值,有可能由此打开教育的突破口。

发挥班集体的教育功能。表面上看是淘气包、捣蛋鬼逃离了课堂、疏离了集体,实则是他们不能为集体所容,是集体孤立了他们、抛弃了他们。人们常说“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这样看来,集体力量也是一柄“双刃剑”。班集体具有强大的教育功能,教育、转化包括淘气包、捣蛋鬼等在内的“学困生”,诀窍之一就是让他们与集体相互融合,而不是相互疏离。

“抓反复,反复抓”是学生教育及转化工作的重要特征,让淘气包、捣蛋鬼回归课堂注定是一项艰巨的工作,需要教师具有娴熟的教育技术、高超的教育艺术、深邃的教育智慧和崇高的职业操守。

上一篇:“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课堂实录 下一篇:让幸福一直跟在我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