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张照片凝聚的孝心

时间:2022-10-02 11:49:50

二十多年前,他还是个十多岁的毛头小子。一天,他偷偷卖了血,买回了一个在当时认为没用的家伙―照相机。父亲狠狠地骂了他一顿,他没有哭,只是告诉父亲,自己喜欢摄影。父亲倒也开明,卖掉两头猪,就送他去北京学艺。学成回家,父亲又东借西凑,筹钱为他在县城开了个照相馆,生意很是红火。父亲看在眼里,喜在心头,觉得自己的儿子有出息了。

日子在父亲的欣慰里一天天地悄悄流逝。他快乐地忙碌着,根本没有意识到,因为自己的疏忽会让自己内疚一辈子。

那天,没有任何征兆,老父亲突然去世。他跪在父亲的灵前,想找一张父亲的照片做遗像,这才发现,自己照了那么多照片,竟然没有父亲的照片。那一刻,自责和痛悔潮水般侵袭了他。

老人的音容笑貌再也没有机会重现了,该如何弥补这个遗憾呢?这成了他的心病。

这年腊月,一名妇女来到店里预约为110岁的姥姥拍照,他爽快地答应了。可过了许多天,却始终不见人来。一股说不清的力量激励着他,让他去找寻答案。结果却是,老人已经去世了。这一刻,他心绪难平,无言以对。忽然,他灵机一动,常言道,孝心不能等待,给老人拍照,也不能等啊!为什么不能给老人们免费照张相呢?

说做就做。他开始了他的免费拍照之旅。

首先,他找来了地图,仔细地看着、数着每一个村庄。他决心走遍每个村庄,要找到本县每个80岁以上的老人,免费为他们留影,让他们的人生少一些遗憾。可事情远远没有他想象的那么简单。

他带上两个助手,来到本县的卢庄子村,找到村干部,说明来意:要为村里80岁以上的老人照相,并送上精美水晶照片。村干部笑了,说这是骗谁呢?他一看,马上拿出自己的身份证。村干部依然笑着说,这样的骗子见多了,你还是算了吧。万般无奈之下,他找到了乡政府,乡里的领导给村里通了电话,村干部这才相信了他。可这一折腾,时间就耽误了不少,直到天黑,他才给五位老人照了相。

两天后,他把十英寸的水晶照送到了老人们手中。90岁的王杨氏激动地说:“我活了这么大岁数,还从没照过一张这么好看的相片。”看到老人满意的笑脸,他的眼睛湿润了,同时也更加坚定了继续照下去的决心。

所谓吃一堑长一智,为了不再被别人当成骗子,他每每进村拍照的时候,就把自己的营业执照、公章、驾驶证等能证明身份的所有东西,都带在身上。甚至,他还买了几个本,每到一个村子拍照时,他都让村里给盖上村委会的公章,这样进入下一个村的时候,阻力会小一些。

这个问题的解决刚刚让他松了口气,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助手累得吃不消,辞职走了;成套的化妆品用完了,需要买;汽车的加油费越来越多,需要钱;因为总是外出,影楼生意受到了影响……可是,当他看到88岁的赵桂生老人把照片放在离眼睛不到10厘米处仔细端详,流着眼泪说“这是我吗?俺88岁了,这是头一回照相”的时候;当他看到守寡70多年的张常氏儿孙满堂、其乐融融的时候;当他看到房子盖得很漂亮,老人却被锁在偏房,苦不堪言的时候;当他看到84的韩立柱老人靠捡破烂生活,把钱用于资助乡亲和小学生的时候……他看到了人间的冷暖,也终于发现,自己一路拍照,已不仅仅单纯是为了弥补对父亲的亏欠,而更应是他人生的一个转折点,是自己在不知不觉中走上了一条公益之路。所以,他没有放弃,仍继续坚持着……

2010年,他已经走遍了家乡的每一个村落,自费16万余元,给3000多位老人送去了水晶艺术照,这相当于他影楼一年的全部收入。他说,他也不清楚自己能坚持多久,但是,他会努力让自己走得远一些,再远一些。

面对资金的短缺,他已下定决心,卖掉自己的影楼,拿出更多的精力走出本县,为更多的老人拍照。他说,他的梦想,就是让人们改变对老人的态度,尊重老人。同时,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事情:记录历史,解决老人们的实际困难。他正在筹备组成一个助老协会,以期能够吸纳更多的力量去帮助老人。

他,刘世强,河北省南皮县刘八里乡刘和木村人,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摄影个体户,荣登了2010年度中国好人榜。当央视新闻频道真情沟通栏目报道他的时候,他仍默默地继续着他的孝心之旅……因为深深懂得了孝心不能等待,所以他选择了在3000多张照片里,执著地写下这份孝心,把它当一份厚礼送给全天下的老人。

上一篇:千万别说你爹就在隔壁 下一篇:回味是一种享受